哲学泰斗遇到喜剧大师,苏格拉底的胸怀和气度让人钦佩

哲学泰斗遇到喜剧大师,苏格拉底的胸怀和气度让人钦佩

哲学泰斗遇到了喜剧大师

古希腊早期喜剧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 约前446年—前385年),在喜剧《云》中他对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哲学王子”们有着毫不留情的讽刺,在这出剧里,苏格拉底是个崇拜云神的滑稽形象,阿里斯托芬用极端的夸张手法狠狠的恶搞了哲学大师们,在他的笔下,这些哲人个个狼狈不堪,让人哭笑不得。这是阿里斯托芬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

故事里有个情节是这样的:

有个人想避债,听说苏格拉底的‘思想所’的诡辩术可以颠倒黑白无所不能,便去讨教,苏格拉底便向他传授诡辩术,讲论哲学里的“动力”呀、“音步”呀等等云里雾里的东东,老人家死活整不明白,于是自动退学,让儿子来学,儿子学会了一套诡辩术果然逃避了债务,却在庆功宴上为饮酒颂诗之事和父亲发生口角,最后居然把父亲打了,父亲和他理论,却让儿子的诡辩术驳斥的哑口无言,愤恨中父亲一把火把苏格拉底的‘思想所’给烧了。

哲学泰斗遇到喜剧大师,苏格拉底的胸怀和气度让人钦佩

几十年后,年迈的苏格拉底被公民投票饮鸠而死。这让人联想苏格拉底之死是否与这个玩笑大师的杰作有着或隐或现的关系。可据说,阿里斯托芬和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的私人关系很好,阿里斯托芬在演《云》时,苏格拉底就在台下观看,看完他肃然起敬,还向观众鞠躬(瞧苏格拉底这气度)。这一个哲学泰斗和一个玩笑大师在搞什么呢?

《云》是阿里斯托芬无论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技巧以及语言魅力上水平最高的一部戏

很多人都声称很难看懂这出戏。(估计只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思想所”的人才看懂)。其实,《云》中以苏格拉底命名的这个人物带有阿里斯托芬的主观创作意图,并非实指现实生活中苏格拉底这个人。阿里斯托芬和苏格拉底一样胸怀苏格拉底似的使命感,他表现的方法虽然独树一帜,风格迥异,但一样是拥有寓教于乐的功能。所以,苏格拉底坦然受之,反应了两位巨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高度默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