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吃不起20塊錢的午飯?

—01—

白領群體過的怎麼樣 ?

5月22日,著名招聘網站智能招聘發佈了《2018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

報告一經出爐,就引發了幾乎軒然大波——

報告顯示,72.3%的白領午餐支出在20元以內。

放在幾個一線城市而言,20元以內如果要吃一頓午飯,只能是勉強吃飽,而不是吃的有多好,比如饅頭和白開水。

白領,吃不起20塊錢的午飯?

其實這也反應了都市白領的正常狀態:看似風光美好,實則苦逼窮逼。

比起有吃有喝,消費無節制的“隱形貧困人口” ,職場的白領們才是真正的“隱形貧困”。

中午在電梯看到兩個好看的小姐姐在商量中午去哪裡吃飯,聽見一個高一點的女生說:

“我再也不想去那一帶吃飯了,雖然近,但是每次都要花三十塊錢吃午飯,受不了。”

另一個也默默認可了這個觀點。

因為離寫字樓最近的就是一些有著高檔裝潢的餐廳,也是上班人群認為飯錢支出最大的地方。

白領,吃不起20塊錢的午飯?

一碗普通的米線也至少要20元,而在兩公里外的街邊小餐館,20元足夠炒一個好菜。

實際情況就是這樣,大部分人寧願多流汗也要節省用餐開支。

還有相當一部人,每天早晨提著保溫桶來上班,中午在公司休息室吃自己帶的飯菜。

在外人看來這群在寫字樓抱著電腦上班的人,不差吃飯錢,不可能每天帶著保溫桶去上班。

但這就是我所看到的真實場景。


—02—

智聯公佈的數據雖然是抽樣調查,但七成白領午飯開支在20元以內也確有其根據的。

為什麼會盡量節約中午的飯錢 ?

因為早飯可以吃的很便宜——麵包牛奶可以解決。

因為晚飯可以自己做,下班後去超市或者菜市場買些菜,花費不超過十五元(前提是不加班),就夠自己大吃一頓。

與其說“吃不起”,倒不如說捨不得花錢吃,這樣形容更貼切。

飯錢節約下來才有更多的錢去“應付”其他支出——比如房租。

在這個社會里,真正全款買房的有錢人真的是大土豪。

白領,吃不起20塊錢的午飯?

在買房壓力大的一線城市,租房群體更為龐大,北京租房生活的白領佔58.6% ; 上海為57.3% ; 深圳則高達68.8% 。

對於大多數白領而言,他們並非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於從外地而來的人老說,租房是必需的,房租是必須交的。

無論是按月付、按季付,還是按年付,每一筆都是不小的開支。

白領,吃不起20塊錢的午飯?

大部分85後和90後已經從學校畢業了,許多人已經當了父母,而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許多人把發工資的那一天,稱呼為“發奶粉錢日” “發房租日” “房貸日”。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還有養家餬口都得扛起來。

電視劇裡的白領們,都是演戲演出來的,實際生活中很多人過的只能是勉強、剛剛好。


—03—

“白領”這個詞語,是個舶來品,在中國其實是一個偽概念。

White-collar worker “白領” 但不要忘記裡面還有一個單詞worker 是工人的意思。

在中國的衡量體系中,白領是有別於農民工與城市產業工人之外的另外一群人。

白領一般意味著在寫字樓上班,以腦力勞動為主體,從事著比較體面的工作,有著較高的收入,生活方式比較時尚自由的一群人。

在我們這個工人階級國家裡,許多人都不願認為自己是工人,這很虛偽。

在西方社會“白領”只是工人的一種類別,都是屬於worker

白領,吃不起20塊錢的午飯?

每個人都是工人,在工作的人都是工人這個群體,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處理的工作內容不同罷了。

寫字樓何嘗不是另一種工廠,裡面的每一個人何嘗不是流水線上的工人。

在九十年代的社會中,白領還是少數群體,意味著高收入。

但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發展,大學畢業生的激增,白領這一群體的數量也隨之擴大。

1997年,高校畢業生 82萬;2007年,高校畢業生447萬;2017年,高校畢業生795萬

但是總的而言,群體數量的增加並沒有帶來收入的絕對化增長,這是社會分工和群體數量共同決定的。


—04—

寫字樓越蓋越多,近入這種“新式工廠”的人也越來越多。

所以,淡化白領這種階層屬性,迴歸生存本質。

無論你是樓外送外賣的大哥,還是樓裡做PPT的小姐姐,都只是是一個為了掙錢的工人。

白領,吃不起20塊錢的午飯?

你寫PPT月收入4000元,喜歡在空閒的時候看場電影,星巴克喝一杯咖啡或者在家貓。

他每天送外賣月入7000元,喜歡在沒事的時候睡一覺,牌桌上消磨一天時光。

別拿白領來說事兒,因為,你有錢你就是老大。

貧窮焦慮,該來的還是會來,因為無論哪一個群體都會貧窮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