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贾平凹所说的“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

恒少Jacky


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前不久看到的一则新闻。爷爷和父亲两个人,因为没钱治疗脑瘫的女儿,将她推入河中淹死了。

这一对父子残不残忍?杀害自己的女儿,当然残忍。

如果他们是富人,会不会这么做?肯定不会。

中国古代饥荒的时候,穷人们会“易子而食”,就是说饿极了的人对自己的孩子下不了手,就相互交换孩子,然后吃掉。

易子而食残不残忍?肯定残忍。

如果他们是富人,会不会易子而食?显然不会,富人怎么会挨饿呢?

看来,说“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又想到了曲婉婷的妈妈。

曲婉婷的母亲张明杰想必是个很温柔的妈妈,曲婉婷在提起她时总是充满深情。但是这么一位温柔的母亲,当年贪污了3.5亿,不知造成多少下岗职工的家庭走投无路,甚至家破人亡。

你说张明杰残不残忍?

我又想到了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高俊芳,在生活中,她也可能是个温柔的人。但是长生公司生产了那么多劣质疫苗,说不定有人会因为劣质疫苗而丧命。

你说高俊芳残不残忍?

富人常常温柔,因为他们不必亲手做残忍的事情,所以可以温柔待人。但是他们残忍起来,比穷人残忍千万倍。


梦露居士


咱换种角度看世界,往往得到不一样的逻辑思维。

我觉得穷人和富人不应该是两种群体,而更像是一个人的两种状态。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曾经在某电影里面的一句台词“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句话我所理解大概意思是,这人穷志就短,你在这种境遇的时候就容易滋生很多有损道德的奸计坏办法,而当这个人逐渐富有起来的时候,善心也慢慢的滋长了出来,往往会做一些善事,做一些有利于别人的行为。可以这样说,是环境影响了人,而并不是人影响了环境,人生而有个基本的需求,便是维持生存的食物和繁衍后代的性欲,只要食物完全保证了,人才会处于稳定状态,而人有了配偶后,性欲也得到了满足。

相信大部分人,在有了这两种基本的生理满足后,而又积累了部分财富的时候,成为富人状态的时候,真的会在道德的定义中,越来越会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人群中往往有一些“个色”的人,如果这个社会中大部分人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安居乐业,而这个人确是懒汉,想坐享其成,铤而走险的去银行偷盗,那显然这种行为已经不能用穷和富来衡量了,是个人的素质低劣的体现,他被绳之以法是罪有应得。

但如何提供一个能够给穷人变成富人机会的社会则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我们先听一个故事:

大概是在一九三五年,地点是美国纽约的一个法庭,法官在审问一位被当场抓现行偷面包的老太太,法官问你是否认罪的时候,老太太喃喃自语道,我真的需要面包来喂养我家里那两个可怜的饿了两天肚子的孙子了。法官没有听她说完边定下罪责裁定,我宣布你有罪,两种办法一个是坐牢十天,一个是支付面包费用和罚款十美元。老太太无奈的选择了坐牢。但此时纽约市长正巧在旁听,他听完判决后起身从兜里拿了十美元后和在场所有人说,现在大家每个人请缴纳五十美分,这个钱是为我们冷漠的罚款,因为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城市,竟然需要一个老太太去偷面包才能养活孙子,现场的人都无人说话默默的交了这五十美分,但此事并没完结,这个市长随后又将此事写信给总统罗斯福,总统很快收到了市长的这份责难信,信中提及,你作为总统,你的国家出现了老太太偷面包养孙子的案件,你难辞其咎,你要利用你的权利保证此事今后不再发生。很快市长收到了总统的回信,信中说在国家出现这样的情况,实属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好,并像这位老太太道歉,我保证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障今后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于是在几个月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体系法规和慈善的救助机构。

所以最后,我很想引用一段话。

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

一个人为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

一个人为尊严犯罪,世人都有罪。


老猪的碎碎念


我是一个打工者,每天的工作就是搬砖,靠自己的体力挣些辛苦钱养家糊口,因此我没有时间去查看贾平凹老师是否说过“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

在此我想问一下读者诸君,你们眼里的穷人和富人都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人算是穷人?什么样的人算是富人?你们所说的穷和富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穷富?今天在悟空问答回答这个问题的有多少人是穷人?又有多少人是富人?你们对自己的定义是什么?你是容易残忍的穷人还是常常温柔的富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里这样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大管家管仲这样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先生在滕王阁序里这样说。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一生下来就知道民以食为天,虽然我们那时候很饥饿但并没有贪婪地连奶瓶都给吃掉,只要有一口吃的就很容易满足。

穷富善恶来自于后天的环境影响,也来自于自身的修为。

刚结婚时正值国家一穷二白的困难年代,那时候农闲,农村上有的人就去跑山学佛,有的人去教会聆听主耶稣的福音,然后又饿着肚子回家生火煮饭。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在自家的小院子里静静思索,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思索什么。

父母回到家里慌忙点香敬供灶神菩萨,祈盼锅里的玉米糊糊能变成大鱼大肉。

年轻人要乐观得多,妻子边唱边跳地走进小院,看到我坐在灶屋门口一脸苦逼相,就过来摸着我的脑袋唱上了,“我的恩主呀,你的爱心宽……”

我不是基督信徒,但这两句歌词至今都会唱,而且我只听妻子唱过一次。记得当时我对妻子说我饿不想听,我的恩主呀快点烧火煮饭吧。

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谈什么信仰岂不是笑话?

“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不对。

不知道我现身说法能不能改变读者诸君对这句话的看法?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被老师污陷写反动标语,要不是年龄小早就被打成反革命份子了。我老师因为破案有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县教育局平步青云,事隔多年我没有去找他一起跳河。

我买房子遭遇中介陷阱,被中介和银行作套每季要还六千多元的利息,我还是没有去找他们算账,靠自己辛苦搬砖一点一点还完了几十万房贷。

我为了还房贷找中介准备出国搬砖,临出发时妈妈癌症晚期没去成,经商议中介同意返还部分中介费两万多元,但后来一分都没有退给我,我仍然没有找中介开撕,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我都可以卸下一车皮的砖挣一大笔钱了。

如果按“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来理解,可能我就应该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刁民了!

但是生活中的我没被困难击倒也没有被困境干扰,快乐阳光地活着,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无论在哪里,我都保持着与身俱来的正直和善良,因为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在举步维艰的生存环境里,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穷过,只不过暂时困难,我没有去偷去抢去骗去向你乞讨,你怎么会认为我穷呢?

不能以穷富笼统地看待人性,有失偏颇!

都知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那仓廪不实呢?衣食不足呢?

如果穷人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好,何以谈温柔?

再原始的富人也是从一无所有而发家致富的。富人的脾性也不是一朝就养成的,而是日夕慢慢改过来的。人都是一样的,本性都是一样的。

而且穷人也有温柔善良的,比如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却竭尽所能捐资助学的爱心天使们。

为富不仁的富人大有人在,比如那些豪门恩怨类电影电视里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害人性命的富人们。

大家熟知的石崇斗富草菅人命的故事,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富人们的温柔?

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吝啬鬼的形象,他们都是有钱的地主或是上层阶级,他们往往比穷人更贪婪,更不知足,更懂得如何利用如何剥削劳动人民。比如泼留希金、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等等等等。

真正的贫穷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贫穷,纵然你富可敌国!


今宵别梦寒


作家最可贵之处是能够将自我的社会人生体验与内心情绪变化用哲学的语言抒发并表达给我们读,于是,我们在读那直击潜意识的文字时,往往就会看到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的人或现象。“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所参透的既是特定时空场景中的人心,又是某个人或某群人在人生发展进程中善恶的历时变化。

1. 如果聚焦于特定的时空场景,穷富真的就是残忍与温柔的显著相关变量吗?究竟是情境对人们的道德善恶起到关键作用,还是贫富影响了善恶选择?在一项研究中,Heiphetz,L. Young,L.L. (2016) 考察了不同情境下孩子们的道德选择:
\n· 基本道德问题(一个是好的行为,一个是不好的):你觉得是拽他人的头发好还是跟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好?
\n

· 争议性积极问题(两个不同但都是好的行为):你觉得为他人做蛋糕和邀请他人参加聚会哪个更好?
\n· 争议性消极问题(两个不同但都是坏的行为): 你觉得踩他人的脚和击打他人那个更坏?
\n· 争议性道德问题(包含道德困境的问题,为了使情形变好而做一件坏事或者不做坏事,但情形会变糟):在买不起药的情况下,你觉得应该为了给母亲治病而偷药还是不偷药但母亲的病情可能会加重?
这项研究结果证实,即便是很小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区分这些有或者没有一个客观的正确答案的事情,并且倾向于认为前者只能有一方正确而后者对于持不同观点的人都可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即便是遇到道德两难问题情境,贫穷也仅是两难问题的一个情境起点,而并不能直接影响道德选择。

2.某个人或某群人在人生发展进程中善恶是一成不变的吗? 又是如何转变的? 贫富如何影响了人的善恶需求呢?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在人均GDP达到2万元人民币以后,人的幸福指数就与人均GDP高低毫无关联,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幸福拐点在GDP将近3000美金左右。这也与其他国家的社会心理发展规律相吻合。因此,对于人均GDP小于2万元人民币的地区,改善人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是很有必要的;而当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超过幸福拐点时,就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建设、社会权利、环境、艺术等人类更高级的心理需求。"这或许符合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人或群体道德选择形成的基本印象:幸福拐点指数之下的穷人"容易残忍”,而超过幸福拐点的富人“常常温柔”。但这是不是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

超过幸福拐点时,贫富与道德判断的相关性已然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为了寻求人生意义与幸福而对自我的善的主动的心理发展需求。我们正处于一个超过幸福拐点指数的社会阶段,温柔仁慈作为一种卓越的积极人格特质,符合每个人的人生气质。愿我们都能在岁月间温柔相待。
\n
\n


女大学教师


人类历史的整个演变过程,从物质上讲,就是整体由穷变富;从精神上讲,就是由野蛮走向文明。这个在很长的时间上的尺度上的变化,但是在同一个社会,这种演变也在发生,就是“野蛮”和“文明”程度在社会空间内分布,最终导致穷人的生活显得“残忍”,富人则“温柔”。

——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残忍”还是“温柔”,跟道德都是没有关系的。穷人做了盗匪,可以“残忍”地去抢劫、杀人、放火,但是富人“温柔”地作害的时候,可能对这个社会的破坏更大更强。穷人一次为害,可能只能害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但富人作害,却可以让一村人、一城人乃至于一国人都陷入危机,死伤无数,血流成河。

并且,相关研究也发现,富人相对于穷人,更会灵活利用自己的所在的社会关系、性格上更加反复、为了求利也更容易破坏公认的道德准则——所以,要成为富人,一定程度上都要和“好人”这个属性离得远点。

比如从历史上看,奴隶贸易,就是开化的、文明的资本家(富人)对非洲穷人的剥削,整个殖民过程,让非洲人口大减,路上死了数百万人,这种破坏,就是富人之害;比如,从国际政治上讲,美国打着各种好听的旗号,到全球各地扶植符合自己利益的政权,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严重阻碍了其本身的发展,这根美国背后的“富人政治”也是大有关系的。

另外就是,穷人的“残忍”并非是普遍的,大多数人都是老实本分之人;而富人的“温柔地作害”,则是比较普遍的。现在很多很有名气的中国企业家,你要是敢去揭个底……


二进制赫克斯


丈人的青稞长了虫子,但不忍心杀生,于是拿了糌粑抹上酥油,将它们放在路也,让虫子来分享,直到飞驰而过的大货车将它们碾碎…

"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此话出自贾平凹的散文《画人计》庆仁之口,正所谓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真的是这样吗?


你看有钱人嫁女不图彩礼,往往送丰厚的嫁妆,越是贫穷的地方彩礼反而越高;

穷苦的农人被蛇咬了,也置之不理,国王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活着痛苦,死也许解脱。国王可怜他,就送了许多财产给他。农民穷的时候被蛇咬不顾,富了被黄瓜刺扎手也要休息。因为成了富人,便待自己温柔了。

穷人连自己的命都不足惜,又何在意他人,因为缺少生存的条件,不能再失去,所以无以博爱,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而《大宅门》二部中,香秀的养子李天意去乡下看亲生母亲。大哥来接他,在路上他把苹果全买了,可卖东西的小姑娘,没有一分钱找补。白大家少爷说算了,而大哥不依不饶,责备他让人占了便宜,叨叨了一路。

个是衣食无忧的富家大少爷,未尝生活的艰辛,待人和善;一个是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穷汉,斤斤计较于蝇头小钱,但能说他残忍么?


外国电视节目曾做个测试,"如果出百万让你和女朋友分手”,富人有千万无动于衷,穷人往往禁不住诱惑,穷人的尊严不值钱。富兰克林说过,一只空的袋子不容易站得笔直的,穷人难以面对金钱诱惑保持尊严。

关于慈善,有人问老农愿意为灾民捐别墅五百万吗?老农说愿意,可要他捐一头牛,不干了,他真有一头牛。比尔盖茨号召裸捐,因为他们生活水准不样,依然可以很好生活,而穷人不一样,所拥有的太有限。所以富人的温柔,正是仓禀实而知礼节,有恒产者有恒心之故也。


温柔或残忍并不是穷人主观能决定的,很多时候残忍是唯一的选择。那个因为付出不起高额医疗费的儿子,无奈将母亲带回家"保守治疗“,这残忍么见死不救,只是他没有这个能力。

有些富人的慈善和爱,是雨天把雨伞借给你,晴天又凶巴巴地把它收回去。


那些灾年施粥的大地主,其实很聪明,如果佃户都饿死了,开春哪里来劳力播种呢?还有如果一大批饿急的穷人,会不会在饿死和吃大户之间犹豫呢?

所让穷人是富人传说中的昨天,富人是穷人理想中的明天。富人努力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地位,而穷人努力挤进富人群去,残忍与温柔只看处于哪个阶段,人之初,性本善…


元元的天下


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

这句话出自贾平凹先生的散文《画人记》,原话是:“庆仁那天取画的时候,说他读了一本书,书上有这样一句话: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是贾平凹借文中人物之口说出的,后面还有一句:“这话当然不仅指经济上的穷与富,他说,你想想,事业上,精神上,何尝不是这样呢?”

电影《白毛女》中也有一句类似的台词:“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句话更高级一点的说法应该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乍看之下,似乎言之凿凿,其实不然。富人中也有独善其身,为富不仁者,而穷人中也有兼济天下,心地光明的人。

残忍和温柔更为概括性的说法应该是人性的善与恶,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意思是,有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然而善恶终究不像硬币的两面,可以简单地区分开来,人性复杂,善恶往往是共存于一体而非对立,有存善为善,存善为恶者,也有存恶为恶,存恶为善者,无论存心是善是恶,只要到头来能转出善果,做出好事,便算是善行了。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也有这样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从孝行上看,贫家之中的子女无法供给父母像富家一样优越的奉养,然而孝心常在,尽心侍奉,便算是尽孝了。而对于淫色,告子讲“食色,性也”,孔夫子也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若从心迹上去论一个人的善恶,恐怕世上少有完人。

所以评论一个人善恶,不应只从行为上看,还要从他的存心,动机上看。

《哈姆雷特》中说:“要想善良,就得残忍”(I must be cruel, only to be kind.)胡林翼也曾为曾国藩写过一付寿联:“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有时候表面上看到的残忍,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善良。就如佛教中的“狮子吼”,予以当头棒喝,以做警世之行。

当然,贾平凹文中所说的“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所谓的穷人与富人,指的并不只是经济上的差异,还有事业上,精神上等许多方面的“贫富差异”。

有的人华屋三千,荣华衮衮,却郁郁不乐;有的人卧榻三尺,孑然一身,却怡然自得。就如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身在陋巷之中,却能不改其乐,又如美国作家梭罗,虽然被捕入狱,身在斗室之内,但心却在六合之外,能够神游四海,志驰八方。


可见,真的富足,并不只在于贫富贵贱或荣辱得失,而在于是否有一颗安然适足的心。有之,虽箪食瓢饮,也觉欢乐,无之,纵浮华一世,也感荒凉。


煮酒君谈史


贾平凹在他的散文《画人记》里写下了非常中心化的:“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作为一名知名度相当高的作家来讲,本人认为他的这个观点是非常荒谬的,是毫无理论基础的,是在向大众宣传和传播一种糟粕的思想理念。为了讲清楚他的思想理念,还有一句话得提出来,2013年中德作家论坛开启首日,贾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贾平凹说,磁铁只对螺丝帽、铁钉起作用,不对石头、木块起作用,文学也同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越考虑,书越卖不动。”



贾平凹“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穷人为了谋生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和手段,偷盗、抢劫、杀人越货、造反等等,非常的残暴和残忍;而富人则因为衣食无忧,生活安逸、稳定,对社会抱有平和的心态,所以常常显示出的是大度、慈善、温柔,对人类和社会不构成危害性,即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反之则不顾礼节,不要荣誉和廉耻。实际上是对这句话的曲解,这句话的本意是在劝告统治者要关心和理解百姓之苦,要努力做到让他们吃的饱、穿的暖,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够达到和谐、稳定的氛围。同时在中国历史上还一直流传着“饱暖思淫欲,饥寒落安然”这句话,意指食饱衣暖生活安定无忧之时,就会产生淫欲之心。"淫欲"之心一旦产生,就会出现邪恶,不好的欲望,使人沉迷放纵、不能自拔。如果在饥寒交迫之时,人们为了能够糊口,就不会去想其他的事情而落的安心自然。

纵观历史和现实,富人产生的基础是建立在对穷人的统治和剥削的基础上的,是富有阶级在社会中占据了物质力量,并以此为基础成为了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他们不仅支配着物质生产的权利,同时也具有支配精神生产的权利,而广大的穷人阶级,因为不具备有这种权利,所以他们就处于被富有阶级统治和支配的地位。从这个方面来讲,谁更残忍,谁更温柔,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不可否认,确实有极少数穷人因为人格问题、品质问题上的缺陷,而采取了一些极端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和私欲,但他们伤害的主体多半是在个体之间发生争斗,偶尔之间也可能有群体事件的发生,但那都是在特殊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现象,对整体社会架构来讲,并形不成威胁、破坏的力量。

但是对于在社会人口中占有极低份额的富有阶级来讲,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社会中绝对物质和精神上的财富,所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不择手段的任意的剥夺和掠夺社会资源和人类的共同财富。他们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有时候一句话就可以让底层的民众生不如死,如在股票、房市、期货、基金等的操作上;甚至于可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不听从于、服从于他们的人类和国家,从而在大范围之内用血腥的手段来夺取更多的、巨大的财富,以发展和壮大他们永不满足的帝国财富梦想。

究竟谁孰谁非?非常明白清晰的一件事情,贾平凹这样去说的目的,无非就是如哈叭狗一般是摇尾乞怜的一种令人不耻的可耻行为。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越考虑,书越卖不动。”从贾平凹的这句话上来佐证,也可以看到他所做一切的行为目的就是为了极少数服务的,揭穿了也就是为了富人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大众、为了民族提供服务的,所以他能够不惜冒犯“穷人”,不惜一切代价赤裸裸地叫喊出“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容易温柔”这句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冬青里的骆驼草


“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出自贾平凹先生的散文《画人记》。在有书君看来,如果不去考量这句话产生的具体情境和因果,这应该是对所谓“穷人”伤害至深的一句话吧。尤其是对于你我这样一直处在“穷人”位置的大多数。

如果说想要深入理解这句话,请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

这句话是贾平凹先生借着书中人物邢庆仁之口说出的一句话,庆仁紧接着的下一句话是——“这话当然不仅指经济上的穷与富,”他说,“你想想,事业上、精神上,何尝不是这样呢?”

结合上下文,有书君想与你谈谈自己的见解。

所谓“穷人”,究竟残忍在哪呢?原来,“穷人”大多喜欢抱怨并且悲观消极,对自己本身要求不高、自尊心却奇高,极为看重别人的评价,这本身就是很累人的一件事。不知是否来自于生活的压迫,在某一些事件处理上上时常显现出阴谋论,自怨自艾不说,还很灰暗的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怨父母没人脉、怨自己没本事、怨别人有后台。当觉得自己拼尽全力却还是被金钱所掣肘、有志而不得时,便把自己定义为生活中的loser。正是源于对自己不认可、不接纳,这造成“穷人”对自己最大的残忍。长此以往生出的牢骚和愤懑不仅使得自己被不良情绪所绑架,对他人也变得更加苛刻,常常精于算计、害怕自己被坑,使自己表现出对他人“残忍”的一面。

在暂时找不到积累财富的方法时,有书君觉得不如我们先来补充自己,让自己在精神层面富起来,凡事内求,就会快乐很多。

我们身边时常也会出现另外一种“穷人”——他们朝九晚五、时常需要加班至夜深人静。在生活上同样并不富裕甚至偶尔还会陷入困顿,但他们懂得在工作的八小时之内求生存,在八小时之外求发展。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业余生活,所以并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也并不害怕独处;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哪怕没人在乎。虽然“穷”,但内心充盈,这样至少不会让显得自己穷凶极恶。当自己的内心充实丰富,全世界才会将我们温柔以待。

而富人的温柔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他们情绪更加平和,不会让自己在犹豫和纠结中内耗。他们拥有的不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幸福赚钱的能力。富人往往都掌握基本得理财方法,有良性的消费观念,相比商品的价格来说更追求品质。他们时间观念强,有明确的目标,懂得把时间高效利用起来,即使是坐拥百亿身家的超级富豪,也依然夜以继日的在学习、在上进。他们热爱生活,喜欢分享,不愿意去计较很多。他们对于自己的要求很高,反而对于他人更有包容心。富人最会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并且懂得感恩和珍惜。

我们普通人往往只是仰望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却忽略他们背后超乎常人的百倍付出。话说,哪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呢?我们只是无数次的看到听到王健林口中的“小目标”,但当你从网上看到他的一日行程时,再回看自己,也就瞬间知晓差距在哪了吧。对于钱生钱能力更强的富人来说,金钱也不会是每天参加一下宴会、打打高尔夫就会自动找上门的。

而富人的温柔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他们情绪更加平和,不会让自己在犹豫和纠结中内耗。他们拥有的不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幸福赚钱的能力。富人往往都掌握基本得理财方法,有良性的消费观念,相比商品的价格来说更追求品质。他们时间观念强,有明确的目标,懂得把时间高效利用起来,即使是坐拥百亿身家的超级富豪,也依然夜以继日的在学习、在上进。他们热爱生活,喜欢分享,不愿意去计较很多。他们对于自己的要求很高,反而对于他人更有包容心。富人最会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并且懂得感恩和珍惜。

我们普通人往往只是仰望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却忽略他们背后超乎常人的百倍付出。话说,哪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呢?我们只是无数次的看到听到王健林口中的“小目标”,但当你从网上看到他的一日行程时,再回看自己,也就瞬间知晓差距在哪了吧。对于钱生钱能力更强的富人来说,金钱也不会是每天参加一下宴会、打打高尔夫就会自动找上门的。

追根溯源,“学习”和“行动”才是我们无论处在穷人或富人的位置都需要去坚持做的事。有的人喜欢抱怨当下、有的人喜欢畅想未来,导致“穷”的根源从来都是只说不做。于是前者继续抱怨却没有任何改变,后者继续畅想却没有任何行动。我们万万不能在等待和抱怨中消磨斗志和错失让自己变温柔的机会。

有书君认为,当咱自己心里安稳富足,谁又能把我们当做“穷人”来看?希望残忍的人有悔改,温柔的人懂坚持。


有书快看


我想还是跟收益有关吧,穷的饭都没人为一口饭就敢拼命,他的收益是生命稍微得以延续,口袋里只有2000元的人去碰瓷,讹诈10000财富增长五倍,富人不会为这毛毛雨而去作恶,马克思说过有300%的利润资本家敢于发动战争。老美的军火商平常可能是个善人,捐款什么没少干。但是他的军火贸易可能杀死了更多的人,但是他身边的人不会看到他的恶。我们这边也一样,平民眼中富人的平和大气,不斤斤计较也许在富人眼中屁都不是,根本不屑与你争这蝇头小利。人性都是一样的。说句题外话,富人但大部分比穷人更有自我管理能力,穷人放任自流自暴自弃的太多了才穷。我自己遇到的,公司办公室搬迁找了个搬家公司,他们公司带队经理没来,工人就各种偷懒,推车上下都有电梯,不怎么累,我们自己也在帮忙做,工人拉下去把车放路中间自己走了,等了半小时不见人找去了才发现在玩手机,把货物扔路中间小区道路都堵了,一车东西从早上装车到卸车一直到晚上五点才弄好,还是后来他们经理来了才开始干活。这人什么时候能自己致富呢!



我算是赞成这个观点。但是富人有两种,一种真正大富大贵,一种小人得志,暴发户。真正大富大贵之人,行为举止,谦逊和谒,孝顺仁爱,态度温和,生活简单,对金钱有兴趣,但不痴迷。旺丁又旺财。最关键,他们内心强大,有信仰,永远自信,不跟风。一般真正善良之人,佛缘深厚之人,冥冥之中,都会有帮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富贵命。当然,这一切,个人的品性才是根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经得起大风大浪,稳得住平淡无奇。一般人都无此阅历,何来富贵人生?




从狭义上讲,贾平凹说的没错,但是从广义上讲,富人更残忍。三只猴子有三个苹果,其中一个猴子比较强势,一下拿走两个苹果,其余两只猴子为抢一个苹果,一只杀了另一只。表面看起来,那只有两个苹果的猴子笑眯眯的吃着苹果,一点不残忍,而那只杀了另一只猴子的猴子,怎么看都是残忍的。如果那只猴子把三个苹果都拿走了,说不定就有猴子吃猴子的可能,这看起来就更残忍了!




大家都在讨论穷和富的的表现,却忘记去讨论造成穷和富的过程,三十年前只有吃饱和吃不饱的人,可段时间却产生了一批世界级的富豪,这不正常·沒有几个敢说自己的财富勤劳所得,以前的地主,资本家多数是几代累积的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