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每到新的一年,總會回憶點往事,作為魅族的用戶,今年是第十二個年頭。我與魅族的第一次相遇,還得從讀大學那時候說起……

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初識魅族,那是在《電腦愛好者》雜誌的廣告單頁中,那時候他還在代工昂達的MP3,而自己購買魅族的第一款產品則是2006年的Mini Player 4GB版本,當時是在本地頤高電腦城買的,老闆跟我說這個產品全國統一價格,不能給你便宜優惠,只能送你點東西,這就是我第一款購買的魅族產品,從此我便與魅族結緣。這家店的老闆,也跟著魅族品牌一路走到了現在,成了當地唯一的一家魅族專賣店經營至今。

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比較遺憾的是,在那段時間裡,我並不是魅族最忠實的粉絲,但是一直默默的關注著他的產品。魅族開始做手機,這是許多人都不看好的事情。那個年代iPhone才剛剛單身,市場上還是諾基亞一統天下。在M8誕生之前,曾經借過朋友的多普達掌上電腦用過許久,因此深知魅族推出的M8上的MyMobile系統付出的心血,2010年,在自己的Nokia N73摔壞後,便入手了M8 SE。

Nokia N73之前我用的都是直板手機,國行N73還被閹了 WiFi ,因此很難稱得上是智能移動終端,在流量以KB計價的年代,上個網還要擔心流量夠不夠用,因此那個時候的手機短信和電話功能是最主要的,那個時候我在杭州讀書辦的動感地帶龍拳40元套餐,2000條短信,2000分鐘校內虛擬網,很划算很划算了。 M8 SE對我來說是一款跨越時代的手機產品。這個手機的屏幕分辨率為720×480,直接比N73時期的塞班S60V3手機屏幕像素翻了一倍,電容觸摸屏, 屏幕通透感非常好,比其他用觸摸筆和指甲點壓的操作體驗好了100倍,特別是外放效果至今難忘,這是一款你看到了肯定會說一句“哇!”的跨時代手機。這種跨時代的體驗感真的現在很少能夠感受的到了。聽歌、視頻、看圖、看電子書、上網,這部手機都能夠帶來媲美當時iPhone的體驗,真的可以說是國產的驕傲,同時期很多大神移植和開發各種軟件來擴充手機的功能,但是隻能說Windows CE的MyMobile系統最終還是輸在了生態圈上,因為這時候iOS和Android的生態圈已經逐漸形成了氣候。

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魅族M9是我第一次體驗預交訂金排隊購買的手機。因為黃老大要上視網膜分辨率的屏幕,因此魅族M9也是一再跳票,手機在2011年1月上市,搭載了三星蜂鳥處理器的M9在性能上完全不輸iPhone4。那個時代的手機大部分都是安卓四大金剛按鍵,魅族M9開始,深度定製的Flyme就註定與市面上其他ROM走差異化路線。Flyme延續MyMobile的經典設計,一個物理HOME鍵,一個返回鍵,還有一個菜單鍵,返回鍵至始至終固定在手機左側,要知道返回設計在左側在當是這是非常“與眾不同”的。M9出廠搭載了Android 2.2,隨後不久就升級成為Android 2.3,軟件應用不在短缺,系統生態也逐漸成型。身邊有幾個朋友在我的推薦下,也選擇了魅族M9,成了忠實的粉絲,一直用魅族用到了現在。

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魅族很低調,就這麼在魅族論壇上發佈一篇文章,一款產品就發佈了。2012年魅族MX發佈,這之後魅族保持著一年一款MX手機的趨勢,一直三年,直到魅藍品牌誕生。

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魅族MX首次將HOME鍵改成凸起的小圓點,觸控返回和菜單按鈕為LED燈,可以根據手機使用方向進行角度變換,從MX系列開始,魅族手機就一直在追求超窄邊框,高屏佔比上做努力。

小圓點,SmartBar,15:9異形比例屏幕,單手握持操作優化是這個年代魅族手機的特色,MX3的手感至今無人能敵,MX2和MX3產品線後期也終於推出了白色面板的產品,然而此時此刻,小米等其他國產廠商的發展勢頭遠遠超過了魅族。

儘管在這三年裡,魅族的產品並沒有多大優勢,但是我還是不理智的把白色MX2和MX3都買了,只覺得白色手機特別好看而已。

2014年9月,人生第一次參加了魅族MX 4的發佈會,當白總喊出1799元時候,全場的掌聲和歡呼聲不斷,一場與友商之間的價格戰一觸即發。同時,Flyme社區也正式開始獨立運營,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我也參與了MX 4發佈前的全球100臺手機評測體驗,也是我第一次開始正式寫手機評測,雖然最終沒有獲得MX 4但這也為我接下來的手機評測做了經驗積累。

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同年魅族發佈了第一款正面指紋識別的安卓機MX 4 Pro,HiFi、2000萬像素,2K屏等等當時最高的配置,我當時獲得了32G版本的MX4 Pro購買M券,購買了一臺。比較奇怪的是,身邊很多朋友都跟我打聽這個手機,讓我幫忙購買,然後一下子又幫忙買了3臺MX 4 Pro。 MX4 Pro在網上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最突出的問題就在於2K分辨率帶起來吃力,費電和卡頓等問題。可以說MX4 Pro是檢驗真假魅友的分水嶺。這幾位同事有的就直接粉轉黑了,從此再也不碰魅族的產品,而有的就通過MX4 Pro換購PRO 5繼續粉了下去。

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2015年最閃耀的明星非PRO 5莫屬,正當高通驍龍810力不從心之時,魅族的PRO 5搭載的三星八核處理器Exynos 7420出盡了風頭。mBack、mTouch、mCharge,匯聚一大堆新特性的PRO 5可謂我用手機史上第二次跨時代的體驗飛越。特別是mBack,徹底革了安卓交互的命;mBack和mTouch成了廣大廠商紛紛借鑑模仿的對象,而mCharge快充技術,大大的減少了充電時間,體驗非常棒。PRO 5也是我第一次主用了2年多的魅族手機。

2015年年底,正逢公司更換聯通合約機,最低套餐的手機就是魅藍2,只要自己再加80元就升級為魅藍Note 2,很多同事都換了魅藍Note 2,也有換了MX 5的,一個公司400多人全用魅族手機是怎樣的體驗?就是來電和信息聲音響起時候,傻傻分不清楚。直到2017年更換新的合約機時,還有很多同事仍舊在使用魅藍Note 2,能成為運營商主推的機型,我想這是魅族最風光的時候吧!而2017年的2年後再次更換合約機時,不管聯通還是移動,默認就只提供OPPO和VIVO品牌,有錢能使鬼推磨,這話不錯。看著現在VIVO和OPPO通過低配高價,不停抄襲的方式賺足錢後,開始拼命往各種新技術上發力,來打造其高端形象,真的為魅族手機感到惋惜。

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2016年魅藍系列將演唱會做到了極致,魅藍Note 3成為了爆款,我也給父親購買了一臺。

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魅藍Note 3和之後的產品採用了套娃式的模仿,雖然看得出是同一個爸爸生的,但是普通人很難分辨出每款手機的外形的特色。說這是魅族風光的一年,也可以說是魅族非常可悲的一年,PRO 6和PRO 6s並沒有超越上一代PRO 5,相比還有些落後,儘管當年魅族發佈會無比的多,銷量也超了2000萬,但是魅族陷入了無U可用的境地的困惑,限制了魅族高端產品的誕生。非閹割版本的PRO 6 Plus量很少,一直搶購,這一等就等到了下一代手機誕生。以至於我這種每年必換一個魅族旗艦手機的人,都沒換,拿著PRO 5用了2年,實屬遺憾。

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2017年,PRO 7帶著前所未有的畫屏發佈了。然而相對於PRO 6 Plus,PRO 7並非完完全超越了前一代,比如HiFi和活體指紋識別、攝像頭光學防抖等功能就缺失了,這可能是因為成本所限導致的吧。秉著早買早享受的理念,我買了1臺PRO 7 Plus至臻版自己用和買了一臺提香紅的PRO 7 高配版給母親用,然而這手機降價的幅度讓人淚奔。

我與魅族的十二載丨第一次見它就喜歡上了

“魅藍真旗艦”這話不假,我在魅族社區申請到了魅藍Note 6的體驗資格,論手機外觀、做工、屏幕素質和外放上,絕對是PRO 7系列精緻高檔許多,然而在有限的價格內,魅藍Note 6的照相和續航這一環節可謂出盡風頭。特別是魅藍Note 6降價後,更是讓同價位絕無任何對手可以抵抗。然而我並沒有覺得現在更換手機會有新鮮感了。

“全面屏”時代的來臨,魅族推出了第一款“全面屏”0.1版本的魅藍S6,帶來了全新的屏內小圓點和側邊指紋識別等新交互,似乎魅族勢要將這樣的產品形態繼續在未來的產品上延續下去。我也非常相信,2018年的魅族會交給所有喜愛她的人一份滿意的答卷。

我為什麼一直喜歡用魅族?

首先不得不承認,最初選擇魅族就是因為自己窮買不起蘋果、三星和HTC等國際大牌手機。

魅族多年來從M8到如今,一直延續著自己的設計理念和交互, 讓老用戶在產品和系統迭代時候不會有過多的學習成本 ,充電的動畫效果就是一個經典的實例。

Flyme的雲服務記載了多年的手機數據,魅族手機數據恢復同步非常簡單,更別提最叼的查找手機功能提升了手機數據的安全和找回手機的概率。 去年夏天我爸出差時候將魅藍Note 3丟失在了異地出租車上,憑藉強大的“查找手機”功能,在2小時內順利的找回了,可謂是個活生生的廣告案例。

魅族不僅僅是商人,更是工匠。提起工匠,把自己包裝的最像工匠的,非老羅莫屬,這年頭人人都稱自己是喬布斯的學徒,而真正在走差異化路線探索的又有哪家呢?

  • 在MX2小屏幕時代就在做屏幕導航按鍵並推出SmartBar時候的魅族被人恥笑,然而包括安卓官方ROM都有一個大黑條底欄,人人效仿,嫌難看就加了個可以隱藏的功能。在一大堆安卓手機用滑動式指紋解鎖,背後指紋解鎖時候,魅族就與匯頂科技一同研發有自主專利的正面指紋按壓解鎖功能,並且推出了點觸返回這種順應操作習慣的交互方式。魅族早年一直使用非標準比例屏幕並且提升手機屏佔比,減少邊框寬度等工藝,而如今這種操作就可以稱為“全面屏”。魅族雖然短期內還未能將其55W快充的Super mCharge技術量產,但是一直在向這個目標努力。搭載“畫屏”的PRO 7設計理念超前,雖然有人說這是為了不一樣而去做的不一樣設計,但是這也是對於交互的一種探索和嘗試,沒有人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膽量啊。

如今工作已經10年選擇電子產品,並不會被價格所束縛,但是很多身邊的朋友都會問我為什麼一直用魅族手機, 我想這應該是我所信仰的一種精神吧,很難描述出來,但是我打心底裡就是喜歡用魅族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