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薦讀」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發朋友圈了?

「今日荐读」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

1

某天與朋友閒聊時忽然被問起,“怎麼好久沒見你更新朋友圈了?”

我有些愕然,點開自己的微信相冊,才發現上一條動態已經是好幾個月之前。

再點開幾個以前在朋友圈裡很是活躍的面孔,情況也竟然與我大同小異……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之中,漸漸地淡出了朋友圈。

以前的我們,看了一部劇或者電影,要發條朋友圈談談感想;去了某家新的餐廳,要發條朋友圈留個紀念;即使是偶然瞥見一片好看的雲,路邊一棵奇怪的樹,都要發條朋友圈表示喟嘆。

現在的我們,點開一個,最新動態停留在大半個月前,點開另一個,“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更新勤快的除了少數幾個總是很活躍的老面孔,要不就是轉發些公號文章或是發些微商。

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發朋友圈了?

有句話形容的貼切,“不發憋屈,發了矯情。”

是啊,我們仍然有渴望傾訴、希望被理解的願望,但我們卻越來越不想發朋友圈了。

「今日荐读」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

2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許多人的微信發展史都是這樣的:

一開始,微信加的都是朋友,可以肆無忌憚地想說啥就說啥;


後來,微信又加了親人,說話就要小心許多,不敢發那些會讓父母擔心的東西了;


再後來,微信又加上了同事和領導,言談更要謹慎,甚至偶爾還要身不由己的幫忙轉發和點贊一些“任務”;

越來越多的人擠進了你的朋友圈裡。即使大部分人是你熟識的,卻未必是可以交心的。

當我們通訊錄裡的名單越來越長,真正深交的人卻越來越少,絕大多數的,不過是“點贊之交”。

你隨隨便便發的一條動態,可能就會被各種解讀、詢問,甚至成為茶餘飯後的閒話談資,而你防不勝防。

當然,也有人說,你可以設置朋友圈分組可見啊。

可是當你斟字酌句,考慮完“不能太頹廢,不能太激進,不能秀東西秀人,不能亂轉發,不能太矯情,不能……”

再細細地安排好分組,分析完“這個人看了可能會不高興,那個人看了可能會覺得low……”

你最初想要分享的心情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

「今日荐读」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

3

人類的悲歡並不總是相通。你覺得開心的事情,或者在別人眼裡是炫耀或者低級;你覺得難過的事情,可能在別人眼裡是矯情和懦弱。

所以,在眾人面前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永遠都是一場風險不低的冒險。在這個成分日益複雜化的朋友圈裡發動態也是如此。

有時候只是忽然思緒氾濫,只是想打出一些簡單的文字,來表達一下此時此刻的心情。

然而發出來的瞬間是暢快了,麻煩卻也跟著來了。

有很多人習慣刪掉自己的朋友圈動態,一是因為,每個人回頭看從前的自己都容易覺得矯情又幼稚,二是因為,擔心自己一時的情緒發洩會被別人胡思亂想的解讀。

我們總是渴望被人關注、讚賞和懂得,但又總是在追逐這些的過程中,遭遇失落、誤解甚至是曲解。

於是我們越來越不想說了,也不敢說了。但也許,這也是一種成長。

所謂成長,就是將注意力從曬幸福曬經歷,變成自我消化幸福和消化經歷。

人生這條路走下來,你會慢慢將外在的表露衝動,變為內在的前進動力。

重要的,不是你幾天更新一次朋友圈,又有多少人給你點贊。重要的是,你使自己變得充實而自足。

珍惜自己,還有身邊那幾個交心的人,最緊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