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貌美的人吶,也許他是和魔鬼做了交換」

這是一個與魔鬼做交易的美貌少年的故事

共讀書目:《道林·格雷的畫像》

“小心貌美的人吶,也許他是和魔鬼做了交換”

下載“博庫圖書館”APP,即可免費在線閱讀~


英國,倫敦。

一個“瀰漫著濃濃的玫瑰花香”的畫室裡,畫家巴茲爾迎來了2位客人:無所事事又擅長毒舌的上流貴族亨利勳爵,和畫家心中的白月光美少年道林·格雷。

道林原本是一個外形俊美、內心純潔、性情溫和的青年。

無父無母,在嫌惡他的外祖父的監護撫養下長大的他,早就學會了屈從環境;毫無非分之想,正準備順應社會的期望,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富家青年,從事一些社會善事業。

他的社交圈也十分單純,僅與畫家巴茲爾保持著親密接觸,後者深深地折服於他的純與美,於是傾盡心力為他繪製了一副絕美的畫像,將其視為自己藝術上的巔峰之作,想要留住道林那稍縱即逝的美好瞬間。(@鄭為理)

“小心貌美的人吶,也許他是和魔鬼做了交換”

圖片截自電影《道林·格雷》2009.9.9

可這張未著一筆的白紙,在遇上惡趣味十足的亨利勳爵後發生了極大的變樣。

初次見面的亨利勳爵,向道林灌輸了“靠感官拯救靈魂,靠靈魂拯救感官”的思想,告訴道林“人唯一值得擁有的只有青春”,青春易逝,不要虛度美妙時光,需及時享樂——這番溢美之詞以及對青春的長篇感慨,既讓道林恍然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美,也讓他第一次對變老感到悲哀和害怕。(@peony)

於是,站在自己完美的畫像前,道林許下心願:

“如果能反過來就好了!如果永遠年輕的是我,而變老的是畫,那該多好啊!為了這個,我願獻出一切!我願獻出這世上我擁有的一切!我願以我的靈魂交換!”

“小心貌美的人吶,也許他是和魔鬼做了交換”

誰曾想,這個不經意的祈禱,當真讓道林擁有了永葆青春的能力,而代替他衰老的,是完美複製了他美貌的畫像。甚至於,畫像還包攬了道林所有的罪惡,把道林原本會因醜惡行為浮現在面目上的醜陋也盡數拿走,全部塗抹在了畫像上。

比如,當愛他的姑娘,因道林的背叛拋棄選擇自殺後,道林本人無恙,但那幅被附上咒語的畫像嘴角,已然增添了一抹殘忍的表情;

比如,當他親手殺害一手締造了他永恆美貌,卻又發現畫像秘密的畫家巴茲爾後,那副被附上咒語的畫像表情,更趨邪惡。

美少年與魔鬼訂立了契約。於是,在道林·格雷的一生中,萬事可謂盡善盡美,甚至連最不可能的青春永駐都實現了。

但儘管如此,“幸福”這個詞卻仍和他無緣——道林在盡情享受美貌給他帶來的奢華生活的同時,只能通過吸食毒品、嫖妓、和流氓地痞為伍來麻痺他日漸腐蝕的靈魂。(@心情)

“白天淨說不可信之事,晚上淨幹不可能之事。”

白天,他帶著迷人的孩童般天真無邪的微笑,舉止文雅紳士,引領時尚,是“美的鑑賞權威”;晚上,他誘騙女人狂熱地愛慕她,到下流的賊窩去鬥毆,與各種犯罪者廝混,出入骯髒汙穢場所,到鴉片館尋歡作樂,藉以逃避內心深處恐懼和煎熬。(@peony)

“小心貌美的人吶,也許他是和魔鬼做了交換”

是什麼導致了道林·格雷走向毀滅呢?是附上了魔咒的畫像?還是推波助瀾、荒誕毒舌的亨利勳爵?

或許都不是。

亨利勳爵確有滿嘴的離經叛道和有毒理論:他能精準地把握人們心理的起伏,喜歡看到別人掉進他預想的心理陷阱中不能自撥;他愛享樂,更愛勸人享樂,在上流社會宴會,總會大言不慚地發表享樂論。

但除了勸人享樂,他最親密的朋友巴茲爾知道,亨利“很了不起,從來不言道德,卻也從來不做錯事”。

他總嚴格遵守世間的規則行事,從沒有象道林一樣輕率地產生愛情並與人訂婚;

他也有過刻骨銘心的愛情,對這種愛情,他以“整個季節只戴紫羅蘭”的藝術方式進行純個人的悼念,不傷害人也不怨懟人;

他知道如何維護上流社會無愛的婚姻,與太太的相處為朋友認可;

他也知道如何儘可能公平地對待別人,“無論什麼事我都不說贊成,或者不贊成,以是或否的態度來對待生活是荒謬的,因為我們被送到世上不是來發表道德偏見的”。

一言以弊之,亨利的自律遠勝於慾望,與道林大不相同。

所以,道林並不是亨利的對手,亨利也並沒有處心積慮地對付他。作品展現的關於亨利與道林的互動,不過是想告訴我們,魔性來源於人們自己,與六慾天的天魔無關,它大多都屬於人們的“心魔”。(@wumin)

“在我看來,道林想要‘永葆青春’的初心本沒錯,然而在堅持初心的這條路上,道林卻慢慢地忘記了自己曾經的初心,只顧享樂,只顧自己,為了青春而青春,已然沒有了原則,因此他的靈魂也在一點點墮落。”(@Grace)

“小心貌美的人吶,也許他是和魔鬼做了交換”

心學大師王陽明有言:破山中之賊,易 破心中之賊,難。

道林即是如此。

他終其一生都糾結在美與醜、善與惡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他原本擁有善良純真的人性,卻受到了亨利一步步的誘感,喪失了原本單純的心智,轉而對自己的虛無之美頂禮膜拜,內心也隨之綻放出了罪惡之花。

在功利心極強的社會環境中,誘惑無處不在,任何人都難免會受其影響;然而那些在洪流中依然保持自我的人,往往能不忘初心,這恰恰是道林所欠缺的——他的人生觀世界觀並不是由他主導的,而是依託於周圍人建立起來的,所以當他遇見巴茲爾時便能近朱者赤,遇見亨利時卻成了近墨者黑。(@鄭為理)

“小心貌美的人吶,也許他是和魔鬼做了交換”

可命運與人交易總會清算賬戶。自作孽不可活,唯有死亡,是上帝對罪惡靈魂的最高審判。

所以故事結尾,道林用那把殺死巴茲爾的刀刺進畫像胸膛時,同時刺穿自己的胸膛。畫像上的道林,依然是如花容顏、一塵不染的美少年,永遠駐留在如白玫瑰般潔白的少年歲月裡;而那個惡貫滿盈的道林,形容枯槁,滿臉皺紋,面目可憎。

道林用自己的罪惡殺死了自己。

“小心貌美的人吶,也許他是和魔鬼做了交換”

那麼你呢?如果可以讓你得到世界上任何你想要的東西,卻讓你必須得出賣或者典當或者交換你的靈魂,你會願意嗎?

人的貪念是否永無止境?

有多少人會像《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裡的老太婆,在得到富貴享樂後,貪念日益膨脹,突破底線,最終將自己跌回窮困的原狀?又有多少人能像《西虹市首富》裡的王多魚,從一貧如洗到腰纏萬貫,最終經受考驗,沒有被金錢和享樂吞噬本性,迴歸自我呢?(@peony)

“小心貌美的人吶,也許他是和魔鬼做了交換”

可惜的是,現實中的你我沒有“道林·格雷的畫像”讓自己清清楚楚地看到靈魂因為墮落而變得有多醜陋,於是,許多人的良知也就一直沉睡不醒,在“惡小為之”的世界裡停不下腳步。

那些人啊,不過都是沒有畫像的道林·格雷罷了。

-END-

“小心貌美的人吶,也許他是和魔鬼做了交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