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最大的遗憾分别是什么?

青春的样子子


四大名著是我们中国影响最为深广的四部古典长篇小说,它们分别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这四部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四部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其思想性也为历代文学家和读者所称道。

但只要是文学创作,就会有瑕疵,何况是一部流传年代久远的作品,四大名著也同样存在一些遗憾,下面来详细说一说。

1、《西游记》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这四部作品中完成度最高,最为完整,流传至今也没有受到太多改动的作品,可以说是最为完美的一部。

小说是按照每个故事独立成篇来创作的,历经时间相当长,又是依靠吴承恩一人编排和书写,因此难免会有疏漏,有很多故事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比如二郎神杨戬和孙悟空的关系,前面写杨戬引火烧花果山,差点把满山猴子烧尽,与孙悟空也可说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了;后面写到杨戬协助孙悟空对付九头虫时,两人又称兄道弟起来,实在没有道理。

另外,网上经常提到的观音没有兑现对沙僧的承诺,也有着前后不一致的问题。

再说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吴承恩对于唐僧西行一路的历程,应该是做过大量考察取证和资料收集工作之后再动笔的。但是他毕竟没有真正去过那些国家,因此对异国他乡风土人情着墨不多。

可以看到对他们的语言基本没有作描写,好像都是讲中文;他们的建筑造型、衣着服饰和风俗习惯等好像都和中国大同小异;就连这些国家官员的封号,都和中国是一样的。

好在这一缺陷在影视化后得到了很好的弥补,特别是央视版的电视剧中场景服装都相当讲究。

2、《红楼梦》

曹雪芹的《红楼梦》的遗憾就是众所周知的了,它本身就是一部残书。只有前80回是由曹雪芹所写,后面的章节有很多版本,都是后人续写的,目前流传最广的是高鹗整理编辑的40回,合在一起是120回本。


曹雪芹家原来是大户,家族的产业是有近六十年历史的江宁织造,在满清朝廷中有极高的地位。曹雪芹原来生活在南京,少年时期也经历过一段很美很爽很滋润的富二代写意人生,但后来曹家人太过奢靡使整个家族衰落了。

到了雍正六年又因为亏空公款的大案获罪被抄家,一家人只好搬到北京。曹雪芹一下子从滋润的富二代降级成一穷二白的屌丝,自然满腹怨恨,他便将这些情绪写成了《红楼梦》一书。

这是曹雪芹在倾家荡产之后呕心沥血创造的作品。

但是书还没有写完,他便在穷困潦倒和心力交瘁中过早的离世了,才留下了这部残书,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

3、《三国演义》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是完成度较高的作品,书中行文语言极其简练,虽然也是120回,全书字数却是四大名著中最少的,但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却精彩纷呈,丝毫不受字数影响。

如果要说其中的遗憾之处,也是很明显的。

主要集中在后半部分,故事到后期重心明显集中中在诸葛亮一个身上,详细交代他六出祁山的经历,到最后如流星坠地泯灭于军中。在他去世之后继续描写的人物和故事,就没有原来那么细心了。

其中突出的问题是故事较前松散,时间跨度大,出场人物像走过场。

前期塑造了多个经典人物形象,到后期很多都没有进行交代,有些人物出现时非常突兀,消失得也莫名其妙,比如七擒孟获时期出现的关羽长子关索,在降伏孟获之后便消失了。

4、《水浒传》

施耐庵的《水浒传》的最大遗憾,就是被金圣叹腰斩了。

以至于现在流传的版本众多,何为《水浒传》原本存在很大争议。现在流传的《水浒传》版本,以120回本的《忠义水浒全书》、100回本的《忠义水浒传》和金圣叹腰斩的70回本《水浒传》为主。

其中70回本虽是被金圣叹腰斩之后的版本,但基本可以确定是施耐庵原作。100回本的《忠义水浒传》被认为是最接近原貌的版本。

120回本的《忠义水浒全书》便是现在市面上流传最广的版本,也叫《水浒全传》。包括了前面70回本和后面50回被称为《征四寇》的章节,其中有20回征田虎、征王庆的内容被认为是后人所作。

但是最接近原貌的100回本,其中后30回的人物描写也和前面70回有所出入,因此也有观点认为不是出自施耐庵,目前较广泛的说法是出自其学生罗贯中之手。

然而也是有失有得,因为这一“腰斩”,后世出现了很多承接前70回的续书,其中较为出名的是《古本水浒传》和《荡寇志》。


电影烂番茄


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更高理想的过程中愿望难成,反而不断失去,这是有书君读四大名著读到的最遗憾处:


一、《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变成“劳改犯”


起初,为改善生活环境, 悟空在花果山找到水帘洞,被尊为猴王。


后来,为改变命运,他又踏上求知之路,学成后闯荡江湖,获得“齐天大圣”称号,准备享受无所不能、随心所欲、心想事成的自由,那是众生平等、万物一体的自由。


然而一次蟠桃盛会,让他认清所谓的“众生平等”原来是等级森严的。


于是他大闹天宫,但终没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被压五行山,失去了“猴身自由”。


五行山下的五百年是悟空的禁闭时间,他的自由梦想慢慢被时间淡化。



唐僧的到来,不是给他自由,而是“劳动改造”的开始,紧箍咒是锁链,直锁到他改造成为别人心中的好猴子。


过程中他放低姿态尽心尽力,却遭受最基本的信任危机,如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回花果山,不平之气至今游荡在有书君心中。


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师未捷、续命不成


诸葛亮殚精竭虑,从隆中对到舌战群儒,从借东风到摆空城,三气周瑜、六出祈山、七擒孟获,为蜀汉基业吐血工作,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


然而,每一次努力都会遇到意外事件,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导致最后功亏一篑。



刘琮投降曹操后,刘备弃新野奔江夏,不听诸葛亮劝告,非带十万百姓逃跑,结果一日走十里,在长坂坡惨败;赤壁战中,关羽华容道私放曹操,错失良机;赤壁战后,关羽大意失荆州,使北伐无望;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失去战略要地,出师不利;五丈原中,诸葛丞相终于病倒。


阿斗需要相父,历史需要奇才,人心需要诸葛亮力挽狂澜。


诸葛先生禳星续命,结果来了冒失的魏延,一脚踢翻了主灯。


油尽灯枯,蜡炬成灰,留给世人无尽的叹息。


三、《红楼梦》中宝玉意难平


大石因无补天之才被弃青梗峰下,整日呜咽,一僧一道在把它变宝贝前告诉它:“红尘之中有是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字紧相连属……”


大石作为天庭中的护花使者,宝玉作为太虚幻境第一“淫人”,在大观园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女孩子们尽点心意:


于是他为受屈的平儿理妆,让香菱情解石榴裙,让玉钏亲尝莲叶羹,替麝月篦头发……



尤其是对晴雯,为哄她一笑而纵她撕碎所有的扇子,为病中的她端汤喂药,把她冰冷的手放自己怀中温暖,二人纯洁、深厚的情谊让晴雯肝脑涂地忠心为主,带病连夜补好雀金裘。


而这样一个晴雯却被驱赶出门,宝玉竟垂手而立,连一句话也不敢说,眼睁睁看她在贫困的家中悲惨地死去。


当晴雯在临终时怀揣宝玉的贴身小袄时,有书君已泣不成声,不知宝玉还会有多少“意难平”。


四、《水浒传》中英雄无活路


乱世英雄命运多舛,梁山好汉夹缝中求生存,却也做得风生水起:智劫生辰纲,三打祝家庄,一度震慑朝堂,威震四方。


然而一个“”招安令”,使多少豪杰在攻打方腊起义战争中丧生陨命。


林冲没有死在自相残杀的战场,却死于郁结的不平之气中。



林冲最初的要求并不高,他只想当好八十万禁军教头安静生活,然而权臣高俅之子高衙内要阴谋霸占林娘子,想陷害他于非命。


为求生,林冲被逼上梁山。


到梁山后,他也只不过想求得一片安身立命之所,可宋江忘记了这位兄弟的半生遭遇,要把林冲重新送到高俅和高衙内手中,使林冲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林冲是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然而这样一个老实人也被没有法度的黑暗社会挤压倾轧,无法容身,不由人愤慨、嗟叹。


有书君说,最遗憾处正是人们最美好的愿望所在,即便打碎了“潘多拉盒子”也没有希望飞出,但人们仍有所追寻。


正如在四大名著的遗憾中,悟空告诉我们要珍惜已经得到的,宝玉帮我们认清为什么会失去,诸葛亮警我们珍惜身边的人,林冲劝我们把握好当下的生活……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作为四大名著爱好者杨角风来说,这个问题不回答一下,实在是心里痒痒!

咱们就一个个的来吧,先从最喜欢的开始:

1、《西游记》中妖怪和神仙的善恶不分:

我们不管看什么电视剧或者小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书中必须有好人有坏人。

比如金庸的小说,郭靖是好人,杨康是坏人;洪七公是好人,欧阳锋是坏人;杨过是好人,尹志平是坏人……

而看完整本西游记,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对善恶的界定根本就不明确,其他的例子就不举了,杨角风也怕打雷……

就举车迟国的例子吧,那三个大仙是好人吗?

杨角风觉得是,只要是对人民好的人,就是好人,毕竟这三位大仙一心一意想把国家治理好,想让人民风调雨顺,全篇没有记载他们作恶多端的事例,但是最后凭着真本事跟孙悟空比试,却被取经团队一直作弊,最后落得死无全尸的下场。

倒是车迟国国王痛苦不已,是啊,孙悟空等人是快活了,可是你们走了以后,车迟国再大旱,人民去找谁求雨?

当然,遗憾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金平府的犀牛精之死,牛魔王一家的遭遇,吃了一国人的金翅大鹏鸟的良好结局等等。

2、《三国演义》中曹操没有统一全国:

杨角风就知道,这里的人大都会说诸葛亮忠心耿耿,出师未捷身先死,没能一统江山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曹操!

我们仔细阅读三国演义,就会发现,真正能把老百姓放在心里的只有曹操!

不要提什么刘备逃跑途中还带着百姓,什么孙权平易近人,可是老百姓过的最幸福的只在曹操的地盘上。

当时的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这里的人民可比蜀汉的人民幸福的多!

曹操的事迹就不举例了,单从他写的诗歌就能看出,他真的是一心为民的,不像刘备,动不动就满口仁义道德,只想着恢复汉室,其实笼住人民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3、《红楼梦》中女子命运悲惨:

红楼梦因为大家太多,杨角风并没有熟读红楼梦,也没有太多的感受,只提一点吧!

那就是在红楼梦中,无时不刻都在表明着男尊女卑,女子在命运和时代的约束下,一个个都命运悲惨。

比如林黛玉最终没能跟心爱的人在一起,泪尽;金钏儿投井,司棋撞墙,薛宝钗虽然嫁给了自己想嫁的人,可惜睡在身边的人不爱他,最后宝玉也出家了;李纨寡妇孤苦一生,贾迎春自缢,贾惜春常伴青灯古佛,尤二姐吞金而逝,香菱被拐,晴雯冤逝,尤三姐剑下自刎,贾探春远嫁不得归,巧姐儿被拐……(有没有漏掉的?)

当然,一些男子的命运也悲惨,除了时代背景以外,我们人本身是不是也可以改变点什么呢?

4、《水浒传》的好汉结局太悲惨:

水浒传最大的憾事,就是梁山好汉被招安,相信不止一个朋友这么想过,如果他们不招安是不是结局要好的多?

相对来说,央视老版的《水浒传》电视剧拍的还不错,拍到全部上了梁山以后就结束了,或许这种开放式结局,反而让人心生安慰。

也就是说,水浒传中的英雄们一开始是对抗体制,对抗权威,可是走了一大圈以后,自己又回到了体制,又回到了权威,那么这部小说难免就让人疑虑,难道说了半天,又回到了起点?

看了水浒传,就会为林冲的怂而感到憋屈,就会为宋江的招安感到愤怒,也会为朝廷的黑暗感到心痛……

看完水浒传,只感到了悲伤,没有其他!

所以才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的说法啊!


杨角风发作


都说文学是遗憾的艺术,看来四大名著也不能免俗开例,还是被拥有各种思暇的人们赋予了诸多的期待和梦想。在下不揣浅陋,也妄作一家之言。

毋庸置疑,《红楼梦》
是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没有之一,绝对高耸入云、凌视俯察的头一份儿。个人看来,古今尚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可以与其并驾齐驱,甚至独占鳌头。


但就是这么一部作品,依然存在了巨大的无法弥补的缺憾——七十八回以后难见全豹,后人的续写难以还原雪芹的原笔原意,甚至南辕北辙、大相径庭,实在遗恨无穷。

更为抱恨的,是今人的诸多无厘解读,动辄就把自己扮成红楼大家,一会儿引经据典,一会儿信口雌黄,找来的那些证据要么道听途说、据实不严,要么横加忖度、妄揣圣意,都和原著貌合神离相去甚远,即便如煌煌大家,也都不能全解红楼大义,只能是管窥蠡测,徒作曲解。


《水浒传》是我接触最早的一部文学名著。

曾经被其中的情深义重快意恩仇迷惑得五迷三道,幻想着有一天也和山上的英雄们一道,杀尽不平,替天行道。

但这部书却让我看到了投降派的嘴脸,也看到了生死兄弟契阔谈宴、纵马豪歌却祸起萧墙的悲哀和遽摧,好端端的聚义厅变成了冷酷的杀人场,看得唏嘘无解、向天无泪。如果说,这个启示终为遗憾的话,就是它了。

小时候就信奉了一句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

但在下还是被三国的鼎力英雄气所感染、浸泡,烽火硝烟和长枪大戟都是我的膜拜,也曾幻想着假如鄙人生于那个末世,该会有怎样的绮丽华彩😢

奇技淫谋、诡辩讨巧,是三国智能的一大特色,也是蛊惑了万千人心的不二法宝。

纵观三国一书,最遗憾的莫过于抑曹尊刘却让汉室宗亲悲情下世,所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英俊无语,谗士高张,最终是三家归一统,湮灭于那个无端矫情造作的朝代。

《西游记》


虽然别开生面,但妖魔鬼怪太过离奇,脑洞大开的同时,还要去粗取精细加甄别,真真是一派鬼狐之言,妖媚惑众,难成一部旷世经典。

不打诳语,在下幼时喜欢西游像老鼠迷上高丽糖。年齿渐长,却越发感到此书的离经叛道、险道诡谲,也实在看不下去,难以成诵。

其实,四部名著各有千秋,也都有一定遵循,是沿了内心的独造和开释做的全解和阐释,但又囿于当事人的格局和目力,和今天的语境多有冲撞冒犯,再去用旧时的眼光难免轻浮,而要据实的科学打磨,则又剑走偏锋,显得格格不入,那就需要我们这些后继的读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史实的眼光加以逐一审视、辨别,也就自然给出了更趋合理的现代方式解读。


龙吟148119260


这个问题问的真的是太好了,我来说说作为一个读者,我读四大名著时的真实的遗憾。

一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最大的遗憾还能是什么?唯有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罢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当时读到诸葛亮死了的时候真的是特别难受。七星灯想要续命,还被魏延踢翻,特别来气。

后来才渐渐明白,人生就是这样,并不能事事如意。总有些事,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做到。诸葛亮虽然没有帮蜀国一统三国,但仍然名垂青史。

二 《红楼梦》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其实是袭人,真真的是一个顶好的姑娘。“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当时真的是特别特别的遗憾。但其实贾宝玉爱的并不是袭人,他只是享受着袭人对他千般的好罢了。所以,袭人嫁给蒋玉涵也算是有了一个更好的归宿吧。

三 《水浒传》

最遗憾的事莫过于晁盖之死了吧,然后宋江上位。宿命似的将梁山带上了招安之路,导致梁山的好汉在征方腊时死伤惨重。读到后面的时候真的觉得结局特别的悲惨,所以特别希望晁盖还活着,那样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了吧。

四 《西游记》

读西游记的时候其实没觉得有什么遗憾的,唯一有一点“小遗憾”就是有后台的妖精都被接走了,明明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偏偏等到要被打死的时候后台就来求情来了。你说早干嘛去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咯,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欢迎和我继续深入交流ପ( ˘ᵕ˘ ) ੭ ☆


文学中年



悲剧的存在,既是遗憾,又是价值所在。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一、《红楼梦》


那些鲜活、集天下灵秀之气的美好女子形象,香菱被拐,林黛玉泪尽,金钏儿投井,司棋撞墙,尤二姐吞金而逝,晴雯冤逝,尤三姐剑下自刎,薛宝钗、李纨寡妇孤苦一生,贾迎春自缢,贾惜春常伴青灯古佛,贾探春远嫁不得归,巧姐儿被拐,流落乡间……这么多女子,刚烈的、痴情的、被逼的、绝望的、懦弱的、机智伶俐的、善良的等等,都在这个大封建制度下,她们弱小的生命,终将陨落,昙花一现。

二、《西游记》

石猴出世,天真活泼,骄傲自大,当上花果山美猴王,学艺归来,大闹天宫,武功盖世,想得到玉皇大帝的位置,被如来佛祖一掌压下,后放出,紧箍咒陪伴他一生。


有人说,这是成长,但也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遗憾,他被压多年,又加上西天取经,渐渐忘却了本性,他忘记了自己以前骄傲不可一世的样子,他狂妄自大的样子,他曾经肆意大笑的样子 ,他敢于和玉皇大帝、如来佛祖斗智斗勇的样子。

每次看西游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情节:玉皇大帝坐在大殿上,沉醉音乐,打着节拍,又像是昏昏欲睡,下面众仙娥在云雾缭绕中跪着演奏音乐。权力的至高无上,总要有人被践踏在脚下,每每看到此处,似乎非常怀念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候的样子。

一场西天取经,不仅是孙悟空的幻灭,还有小白龙、猪八戒、沙和尚的幻灭。

三、三国演义


一位忠臣谋士的幻灭,诸葛亮一生虽然传奇,结局依旧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何其悲哀,智谋无数,却依旧没有保住自己辛辛苦苦谋下来的江山,是选主错了吗?

不,这是整个时代的悲哀,天下混战,诸侯割据,诸葛亮等待着一个人来三顾茅庐,而命运告诉他,只有刘备。

孔明谋了一生,就连死前都要细细叮嘱,谆谆教诲,他有许多的放不下,却又不能抵抗命运的安排。

四、水浒传


一群聚义之师,反抗朝廷政治时局的黑暗,贪官一手遮天,英雄好汉齐聚梁山,智取生辰纲,这是民间人民反叛精神的集中代表。

可是,结局却违背了他们的本意,他们改为了忠义堂,宋江接受了朝廷招安,为朝廷效力,最后又甘愿被朝廷所害,他们的初心丢了,丧失了 ,泯灭了。

这就是四大名著的悲哀和遗憾,也正是其价值所在。


悦言红楼


《西游记》咋看似乎没有遗憾,一切都是那么圆满。猴子经过千辛万苦,终于保护师傅完成任务,自己也经受了磨炼,终于脱胎换骨,修炼成佛。成为斗战胜佛。

《西游记》真是一部很好励志大片。一个武艺高强自命不凡的猴子,想凭自己的努力在现实中杀出一条血路,获得社会的承认。可是,现实社会那有你的位置?于是桀傲不驯的他,开启了与社会正面对抗的模式,与天斗,与地斗,与神仙佛祖斗。最终,他还是被社会镇压,判了五百年的有期徒刑,被压在五行大山之下。以惩治他自命“齐天大圣”的狂妄。

刑满释放之后,猴子皈依正道,走上了自我救赎之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经历千辛万苦。最后终于达成心愿,位列仙佛之列。

《西游记》的故事,就是一个人生努力寻找自己最终归宿的隐喻。它告诉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人终究会获得成功,找到自己的位子。《西游记》的结果是圆满的,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但回看一下猴子的奋斗史就会发现,其中难免还是有些遗憾。猴子想凭自己的能力争取应有的地位,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它的失败告诉我们,凭个人的能力与社会斗,最终失败的结局是注定的。要想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子,必须皈依与合作。然后在体制内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猴子虽然神通广大。但没有唤起工农千百万的能力。只靠一己之力,单打独斗。改天换地的目的毕竟无法实现。只能投降之后去,在体制之力,获得自己的立身之地。“齐天大圣”与“斗战胜佛”谁的官大?不知道,但是,自己封的是没有用的。这大概要算是《西游记》的遗憾了吧?

比起《水浒传》的英雄,猴子无疑是幸运的。他以皈依的形式完成了从体制外的“妖猴”向体制内“斗战胜佛”的转变。《水浒》里一百单八个英雄,大多数是没有这种幸运的。他们投降了朝庭之后,就去打别的不“替天行道”的强盗了。这一点,与猴子的降妖拿怪,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在革命的年代,我们曾批判《水浒》说:“宋江是个投降派”。可是猴子却被奉为反抗社会的英雄,可是谁知道,猴子和宋江一样投降了,投降之后,去打与自己之前一样的妖怪,而受到了体制的接纳。而宋江在打死了别的强盗后。自己做为咬死了兔子的狗,也被主人杀吃了。

从水浒英雄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出玉皇大帝确实比宋徽宗英明的多了。也不怪乎宋徽宗在吃了宋江的狗肉后没有多少年自身也为敌国所俘,成了坐井观天的蛤蟆。而玉皇大帝直到今天还在自己的位子上坐的稳稳的。

《水浒传》的遗憾是,大英雄一但做贼,便终身难以洗白。这就是林冲在为盗的路上一直犹豫不决的原因。如果遇到英明的玉皇大帝,或者还可翻身,但遇到了宋徽宗,只能说一声,时也,命也!这个遗憾的重点在于,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们,是有用武之地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末的天下又何尝不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格局。刘关张宴桃园英雄三结义,请诸葛刘皇叔三次赴降中这是何等的胸怀。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白马坡温酒斩华雄。这是何等的英雄豪迈。寻义兄挂印封千金,护皇嫂千里走单骑,这是何等的义气。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这是何等的智谋?然而就是这样一群令人敬仰的英雄豪杰,在逐鹿天下的英雄事业中,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他们的事业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于是,让人不得不悲叹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英雄的失败,以及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是《三国演义》的最大遗憾。

既然英雄不是那么好当的。那就不当英雄,干脆当个“富贵闲人”吧?这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想法。于是,她便在软红尘里享受温柔之福。他的生活环境确实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生活就幸福了,内心就满足了吗?也没有。贾宝玉一生爱护美女,尊重美女。希望这些美丽的少女个个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可是现实是,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女们一个个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她所爱的林黛玉得不到,不爱的薛宝钗又推不掉。金钏跳井而死,晴雯被逐而亡。而这一切的一切,他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而无能为力。

《红楼梦》告诉我们,人生永远处在不圆满的状态,是永远有遗憾的。这大概就是《红楼梦》最大的遗憾。《红楼梦》没有写完固然是一个遗憾,可是,即使是写完了,上边的遗憾还是存在。所以,它不是最大的。最大的遗憾是人生的遗憾。

总之,《西游记》的遗憾是人生不得不妥协的遗憾;《水浒传》是虽然妥协了,仍无法圆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三国演义》是英雄虽有用武之地,却仍然不能成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遗憾;《红楼梦》是人生无处不在的大遗憾,是命运之悲,人生之憾。

中国人的价值观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不圆满的。所以美好的事物也不有能太圆满,所以讲究,美人必有一陋处。文学作品大概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点遗憾恐怕也进不了四大之列了。


七月流火140400643


我国的四大名著,通意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作者分别是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和吴承恩。

这四本书乃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经典著作,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四部巨著分开来看,都各有其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每本书中对人物的细致刻画都达到了栩栩如生的境地,令读过的人过目难忘,进而津津乐道。

这四本书可以说在分别成书后,就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中国人的思想发展史起着巨大的辅助作用。同时,这四本名著,也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古代文化的道路,让我们对古时华夏的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等等,有了触手可及的感受,也让我们能够深刻理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民族。

若说这四本名著中有何缺憾,本人不敢妄言,只能就书中内容谈谈自己的一点粗陋想法,以供大家斟酌。

当然,我是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的,其中自然少了历史的局囿。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书写了历史上纷繁复杂的三国时代,而贯穿其中的,主要写的是“争”,而这“争”,既有天下之“争”,也有各人的命运之“争”,书中的一些人物设定为了烘托主要人物,在设定上加入了太多的作者主观意志,比如曹操,比如刘禅。正是在这本书的影响之下,后世之人将“奸诈”之名贴给了曹操,将软弱无能贴给了刘禅。如果深扒历史,我们会发现,这两个名称是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

《西游记》中写的主要是“悟”,所以在我国流传一句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这句哲理般的俗话就道出《西游记》的本质内涵,千般努力,万般抗争,最后的结果还是要皈依,皈依于当初压迫自己的门下,这个“皈”字就充分的反映出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将“皈”字分解,居然是“白”、“反”二字,细思二字,岂不让英雄气短,斗志全消。《西游记》本是神话创作,全无《三国演义》里要受历史现实的限束,但作者所写《西游记》中,对“悟”的表达就是“白反”,这深深的限制了中国人的思想,让人不服。

《水浒传》所写的是“义”,这义既有兄弟之义,也有家国之义,但作者将兄弟之义写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却将家国之义表现得模糊之清,甚至有些“阴暗”,如毒死李逵,也让后世英雄寒心。

本人比较推崇《红楼梦》,这本书写的是“情”,书中将儿女之情刻画得心有同感,油然而生“戚戚焉”,要说这本书有什么缺憾,我认为没有,若是强自说有,也只能说前期给出的暗示与后面有些不符,但这并不影响本书的整体性。

“字字看来皆是血。”这句话应该是对曹雪芹所著之书最贴切的比喻。


李晋263


作为一名男性读者,我认为四大名著最大的遗憾分别是:

《红楼梦》:主角是贾宝玉不是我

要是让我当贾宝玉,典型的富二代,衣食无忧,每天生活在美女窝里,光是看美女都赏心悦目,延年益寿,更何况还有很多美女对我心存爱慕。

《西游记》:取经和尚是唐僧不是我

要是让我当唐僧,四个徒弟伺候着,啥活不用干,只需观光游览名山大川,不时有妖魔鬼怪捣乱,更有各种美女送上门,真是惊险又刺激。

《三国演义》:最聪明的是诸葛亮不是我

要是让我当诸葛亮,干嘛跟着刘备这个窝囊废干,把曹操、孙权、刘备手下那些文臣武将忽悠过来,自己另立一方,逐一扫平三国,统一天下!

《水浒传》:梁山好汉的头头是宋江不是我

要是让我当宋江,搞什么招安投降?要什么封妻荫子?推翻昏君佞臣,改朝换代,变法革新,富国强兵,领兵恢复幽燕,建立不世功勋!

好了,梦做完了,也该醒了,下面认真的说一说:

《红楼梦》:曹雪芹没写完,后面是高鹗续的,永远看不到真正的结局。

《西游记》:从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孙悟空失去了本色。

《三国演义》:周瑜死的太早,曹操黑的太惨,诸葛亮活的太累。

《水浒传》:梁山好汉被招安,最后全部葬送完,可怜了这帮热血好汉!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众所周知,《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文学价值得到了古今中外的一致认可,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四大名著可以说是多多少少有一点遗憾。

《红楼梦》未完成的杰作。红楼梦前80回是曹雪芹写的,后40回是由高鹗续写的。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讲到“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正因为这样,读者才更想探究故事的结局是什么,人物的命运是什么?一门学问也随之产生。那就是红学。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步入学术之林,被称为新红学。

《三国演义》徒劳无功的北伐。为了“匡扶汉室,还于旧都”,更是对刘备及后主的忠心,诸葛亮六出岐山,但均未取胜。最接近成功就是第一次北伐,准备得也很充分,可是由于用人不当,失了街亭,只好摆了空城记,险被活捉,此后再无良机。虽然在之后的局部战斗中诸葛亮一度占据上风,但战略上无疑是司马懿更为老到并实用,诸葛亮最终病死于五丈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蜀相》是诸葛亮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

《水浒传》兄弟的分别。先说一下书名的由来,“水浒”出自《诗经·大雅·緜》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水浒传》翻译成外语就是《发生在水边的故事》。有学者研究“浒”字也有出路的意思,好多人批宋江,说不应该招安,其实宋江力主招安也是为了给兄弟们寻一个相对好一点出路。结果事与愿违,兄弟们在征方腊时多数战死,只有三十八人幸存。后来林冲、杨雄、杨志、时迁病死,武松断臂出家,鲁智深坐化,公孙胜出家,燕青隐居,李俊、童威、童猛到海外,只剩二十七人回京。再往后宋江、卢俊义被害,李逵喝毒酒亦死,花荣、吴用自缢,其余人皆受排斥。兄弟们生离死别,可以说并不是宋江的本意。

《西游记》不再斗争的悟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可以说是十分精彩,但最终悟空屈服了,不再斗争了,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四大名著的内涵很丰富,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