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人都批評新版三國?

國寶小分隊


批評新版《三國》的人,我想大部分都是因為老版的先入為主。有的人根本沒有認真看過新版,或者反反覆覆看老版太多遍了。以至於以為三國就應該是那個樣子的,實則謬矣!

新版《三國》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與老版相比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吧。下面我們就具體從幾個方面來比較一下。

首先,在劇本的改編和情節設計上,新版勝。因為新版的三國雖然並沒有忠於原著,但是他對原著的很多改變是非常成功的。這些改變使故事情節更加緊湊,使故事和場景環環相扣,更具有表現力,也更吸引觀眾,更符合影視劇創作的標準。而老版三國因為拘泥於原著,一些場面就顯得平淡無奇,很多地方的對話過於的平淡和繁瑣,而對整個故事的情節推動上做的功夫並不夠。所以,很多劇情顯得有些拖沓,不夠吸引人。

而在主人公的表演上面來說,老版三國演義有很多老藝術家的加盟,所以顯得星光璀璨。而且他們又是先入為主,所以在表演上整體肯定是棋高一籌,但是具體到個別演員來說,並不是說每一個角色都完勝新版的。個人覺得新版能夠劣勝一籌,或者旗鼓相當的有三個角色,就是曹操,劉備和呂布。新版的人物形象就集中出現在上面的海報裡,就不一一展示了。

老版演曹操的鮑國安是著名的藝術家,老戲骨,演技肯定是沒的說。但是因為他的年齡在那擺著,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就演一個很老的曹操,似乎有點兒不太合理。而陳建斌演的曹操在年齡上的具有可塑性。還有一種天生的霸氣,也是可圈可點。而劉備這個角色,老闆的顯得過於敦厚老實,而新版劉備在貌似憨厚中顯示出一定的陰騭,這更符合劉備真實的性格。老闆的呂布由張光北飾演,也是因為年齡的問題,天下第一英雄呂布顯得過於的老成,而且連發際線都變得這麼高。而新版的呂布既演出了英雄氣概,也演出了性格上的膚淺善變。

而新版比較失敗的兩個角色就是諸葛亮和關羽。實際上,三國演義整部書裡最出彩的,真正的主角就是諸葛亮和關羽。可以說前半部第一主角是關羽,後半部就是諸葛亮了。而這兩個角色的差強人意,就註定了新版三國較老版要遜色幾分。

先說諸葛亮,新版陸毅演的諸葛亮跟唐國強的諸葛亮相比,簡直就是在演技上完敗。至於細節上,就不一一比較了。可以一句話來概括,陸毅演的就是初出茅廬之前的諸葛亮,而唐國強演的真正是演義裡指點江山的那個諸葛亮。

陸樹銘演的關羽,那真的把關羽的演活了,那丹鳳眼,那個馬上的颯爽英姿和義薄雲天之氣,可以說是無可挑剔。而於榮光的新版關羽,單單造型上由於個頭的差距就比別人矮了半截,而且眼睛不是丹鳳眼,就是小眯縫眼兒,實在是無法代表關公的形象。很多地方也演得過於浮躁,怎麼看怎麼都不像中國古代第一名將,竟然有點古惑仔的感覺。

還有三將軍張飛張翼德,環眼賊就是這個感覺,老版的演員身高不夠,但是勇猛異常,尤其是在馬上,真萬人敵!——不服來戰!


社會主義小書童



我覺得應該客觀一點講,新三國並非一無是處,甚至有些地方還是很出彩的。但是不得不說,許多地方的處理確實很糟糕。主要以下幾部分分析一下。

第一,劇情方面。似乎編劇的自我感覺太良好,發揮得有點過分。新三國沒有用三國演義的名字,也不叫三國志,編劇號稱是區別於正史和小說,這就出現了新三國主旨不明,既不像三國演義完全以蜀漢為正義,又不像三國志尊魏為正統。那最後的結果就是天馬行空,沒有標準,那自然會跟許多人心裡的三國大相徑庭。我個人特別不能忍他對孫權的描寫,什麼孫堅死後,還是個小孩子的孫權孤身找劉表要回孫堅屍體,太扯了吧……要寫孫權是神童也不用這麼誇張吧。還加入一堆現在清宮劇特別喜歡的橋段,什麼孫策死後大喬在輔助孫權還是立自己兒子之間的矛盾,什麼關羽張飛在劉備面前打小報告懷疑諸葛亮謀反,什麼呂蒙死後孫權威脅陸遜,還說自己終於不用被都督們挾持了。我個人覺得這種類似清宮劇的情節特別低級。三國的內涵這麼多,用不著編這種劇情去迎合部分觀眾口味。

第二,演員。不得不說,新三國有些演員還是找的不錯的,雖然有老三國演義的先入為主,但還是讓人覺得陳建斌的曹操、倪大紅的司馬懿、於榮光的關羽,即使有爭議,也算可圈可點。但是,作為後期最重要的角色諸葛亮,陸毅演的實在太差。年輕的諸葛亮還行,在劉備入蜀之後那眉頭就沒舒展開過,走路搖搖晃晃。表現憂國憂民不是這麼浮誇就能成功的。諸葛亮弔孝、罵王朗、五丈原等幾場戲,跟唐國強一比,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特別是五丈原司馬懿逃脫後那陣歇斯底里的嚎加一口血噴到天上(新三國特別喜歡噴血,劉備諸葛亮袁紹周瑜王朗,一個個都在比誰血噴得高),看看唐國強的,只要一個眼神,扇子落地,都有了,更不要說罵王朗那場的臺詞功底,陸毅說的毫無氣勢,真的讓人失望至極。除了諸葛亮,康凱的張飛也是一大敗筆,張飛跟李逵一個演員,完全一樣的演法,好像臉上寫著兩個字“傻子”。

第三,臺詞。老三國演義大量運用了三國演義的原文,但使用文言時以白色字幕打出,既不影響觀眾理解,又極大保證文學性。個人非常欣賞。新三國呢?全改大白話,我不知道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的觀眾文學功底難道真的這樣一瀉千里,連半點文言都聽不懂嗎?還是說罵王朗那場,陸毅本就不怎麼好的演技,加上改的索然無味的大白話臺詞,再配上王朗噴到天上的一口血,讓觀眾滿臉問號,這就死了?怎麼這樣就能死了?

第四,人物造型。有些人物新三國還是塑造的不錯的,比如於榮光的關羽造型,讓人眼前一亮。陸毅年輕時諸葛亮的形象也很好。但有些人真的是……最主要的當然是馬超了,披頭散髮一臉鬍子,人家那可是“獅盔銀鎧玉面郎”,結果這麼個造型,獅盔呢?銀鎧呢?玉面呢?就剩狼了……我真不知道為啥西涼來的全是披頭散髮,有人說西涼不是漢人,擺脫,這些人是西涼駐軍,好比現在的邊防,當然是正宗漢朝人啦,他們面對的敵人西北羌人才是外來的,怎麼就搞得跟野蠻人沒兩樣了呢。馬超還號稱是世代名門的,也不怕辱沒了門風?

應該說,一部劇的成功,靠的是全方位的細節注重。當然,這部劇太宏大,似乎也不好苛求太多,但有些問題太明顯,確實是讓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了。


伊耆角木


劉璋帶著三萬精兵迎接劉雞狗一行,劉雞狗、龐統等人在營門口列隊站了半天,劉雞狗才說讓魏延將部隊別搞得那麼盔明甲亮、氣勢雄壯的——這不是折騰人嗎?劉雞狗怎麼總是在部隊都集結完畢後才發現哪兒哪兒不對要修改?這是領軍打仗,還有譜沒譜兒啊? 劉璋的部隊距劉雞狗所在的涪城,尚有50裡遠——漢文帝《卻千里馬詔書》中說:“吉行日五十里,師行三十里”,就是說,好天氣一天走50裡,壞天氣一天走30裡,就算劉璋同志是急行軍,可蜀地天氣不好,路途崎嶇,那就算他日行50裡,這劉雞狗等人要在門外等一天?真是讓劉璋“朝思暮想”得緊啊!這裡說的是:這戲根本沒必要那麼大陣勢地拍,幾句話就能解決的事兒。



《新三國》之所以戲越來越拖沓、越來越泔水,就是這麼強努硬擠,很笨蛋地拖延出來的。 這是劉璋第一次見劉雞狗,聽了劉雞狗兩句忽悠,劉璋就說劉雞狗讓他“刮目相看”——這弱智劉璋,你不能等明天再刮嗎? 江東的高級幹部普遍命薄身體弱,周鵪鶉死了以後,魯肅也快不行了,所以魯肅同志提名、孫權同志考察,最後由張昭同志代表組織宣佈將呂阿蒙同志提拔為副都督。 小露珠被騙回江東孃家了,路上還差點自刎。小露珠不要她的雞狗了,她這一走,遠在西川的劉雞狗很傷感,哀怨地對醜鬼龐統做了一首詩: “士元啊! 她 到底還是走了! 你讓我一醉方休吧! 我真的捨不得她啊! 其實我一開始就知道她一定會走的, 因為 我 活在馬上, 她 活在夢中。” 讀完這首梨花詩,劉雞狗就不是小露珠的雞狗了,被還原成了劉備。 龐統這個恐怖分子,與劉備論仁義,龐統說劉備會因為仁義誤事。這話很是讓當今主流觀眾內心感到共鳴。龐統最後自己充當了人體炸彈一樣,為劉備取西川爭取到了一個合理的藉口。劉備的仁義,不斷地遭到曹賊、孫權、周鵪鶉等人的揶揄和諷刺。在這組損品文字後面,也有現代許多老賊小賊留言罵仁義,他們不相信世界上有仁義,認為一切仁義都是假仁義。他們做不來、不願意做的,都是假的。龐統在這兒也以血肉之軀,批判了劉備的仁義。 其實,到了這會兒,損《新三國》爛劇的細節,已經變得意義不大。我只是在還有點兒印象的情況下,隨便舉例,目的也是給不小心看了這部爛劇的孩子們,一個提醒。其實我也沒必要要求孩子們一定聽我的,無所謂。有的孩子看了,還更喜愛這個爛劇也說不定呢! 坦白地說,我對《新三國》的主創人員們這一撥兒人,包括那些正在搞別的戲的這一撥兒人,很早就沒 有正常的要求,即不用正常的要求期待他們能做出啥好東西。因為他們這一代人,雖然成為當今文藝創作的主流和中間力量,但是他們出不了好東西,不可能出好東西。他們根子上有問題,有他們共同的集體本質問題。 他們這一撥到底是什麼毛病呢?簡單地說,他們是革命者,而且是暴力革命者。這幾年文藝界不絕於耳朵的“顛覆”、“超越”、“突破”、“解構”、“破壞”、“新概念”、“新元素”等等革命性的創作口號,主要是來自於他們。 當革命者的情緒被正在進步著的社會擠壓到娛樂行業來以後,革命者就成了變態的革命者,變態的革命者與娛樂界的流氓意識相激相蕩,猶如臥龍聯合了鳳雛,勢不可擋——當北京媒體質問約翰吳(宇森):你的《赤壁》為啥出現孫尚香“國家興旺,匹女有責”這種雷人臺詞?約翰吳(宇森)的娛樂流氓素質得到了發揮和揮發,他支吾片刻就“機智”地回答;這是我們故意搞的效果。 這種娛樂流氓到了變態的革命者那裡,槓上開花兼海底撈月,不信你等著。我就不一一指出了。變態的革命者是以破壞和顛覆人類的文化習慣和文化遺產,來實現他們的革命行為的。所以,你就別指望他們會尊重歷史、順乎情理。他們這一撥兒革命者,知識結構,麻袋上繡花——底子太差,普遍讀書不靠譜兒,讀書根子上讀壞了,所以讀得越多越糟糕,讀得越多越反動。您當他們不願意把臺詞寫好啊?您還真以為他們有意穿越、惡意混搭啊?如果您這麼想,這還真冤枉了他們。他們也想寫得好,問題是那種源於士大夫文化的漢語、純正典雅的漢語,跟變態革命者是天敵,是相互排斥的。所以才出現了那麼多不和諧、不靠譜、雷人的東西。

至於在價值觀上所謂還原誰、給誰平反之類的吹噓和許諾,說話沒底線、沒邊沿兒,吹出去就當是實現了,則是變態革命者一貫的淺薄與狂妄。他們所謂還原誰,就是把過去由士大夫筆下的人物,還原成他們變態革命者、給誰平凡就是把誰平反成變態革命者。也就是說,變態革命者總在為自己的變態尋找歷史邏輯和歷史依據。 在變態革命者的意識中,沒有道德,連談道德、風骨、氣節、自律等等都很危險,因為他們看誰都是假仁義、偽道德,所以只要變態革命者和他們的變態意識在,談論道德仁義就是很危險的事兒。他們因為不相信世上有仁義道德,也不允許有仁義道德。 變態革命者會為自己的行為和結果找出無數個理由,變態革命者因為沒底線,所以永遠有理由。


昭烈名臣


談談個人一些看法。這個問題爭議比較大,首先是定性問題。新《三國》到底是翻拍央視版《三國演義》,還是全新創作。我認為應該算翻拍,雖然新《三國》劇情增加和刪減了小說《三國演義》的部分情節,但大部分還是演義的內容,所以新《三國》應是老版電視劇的翻拍。

今年還有比較火的《軍師聯盟》系列,那才是真正的原創,它選取三國後期的部分情節通過改編加工,形成了情節豐富的電視劇,與前兩部三國劇本完全不同。所以很少人把《軍師聯盟》與三國演義作對比,倒是不少人認為拍得好,演員演得也好。

既然定位為翻拍,那麼就有一個對比。什麼樣的翻拍劇讓人叫好?我認為有幾個方面:一是演員的演技比老版有較大突破;二是劇本比老版更好;三是細節方面比老版更注重;四是拍攝水準、編輯製作比老版更精細;五是內涵比老版更突出。

總的一句話,翻拍劇要想叫好又叫座,就要克服老版先入為主的不利因素,老版好的方面,新版至少要保持相應水準,老版有缺陷的地方,新版應該比之更強。所以翻拍舊劇不容易,比如金庸武俠劇,除了古天樂版《神鵰俠侶》翻拍的好,其它基本失敗。那麼我們現在對比一下,看看新《三國》哪些方面有突破?哪些方面不如老版?

演技方面:舊版最大的優勢是主角演技水平高,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等水平很高,超過了新版。當然,舊版的部分配角表演得也好,最近再看該劇,發現蔣幹演技很不錯,演出了自大無能之輩的感覺。

舊版演技方面的最大問題是,戲曲味道較濃,舞臺感明顯,讓人感覺不夠自然。這方面除了唐國強的諸葛亮比較自然外,其它人比較多有這樣通病,比如說周瑜,動作誇張了點。當然,這與演員演技關係不大,主要是當時舞臺表現形式比較單一。我們看60年代的黑白電影都是這樣,演員大部分有戲劇的表演痕跡。

劇本方面:舊版完全按《三國演義》小說編劇,連對白都大量引用。新版劇本改動較大,與舊版完全按時間演進不同,新版省略了《三國演義》的部分情節。但新版有些地方言情戲過多,情節拖沓,可能符合某些年輕人的需求,但作為準歷史的一部電視劇,情節還是不夠緊湊。

舊版由於過於尊重原著,也存在一些次要情節冗長的毛病,比如說有的地方為了突出氛圍,前面鋪墊過長了。舉個例子,比如說某人個要來拜訪劉備,從小兵報名到這個人進見,可能長達幾十秒,無形中感覺過於鬆散,這樣的情節完全可以一帶而過。

細節方面,簡單一句話,新版完敗。編劇朱蘇進所編的電視劇都有這毛病,不注重歷史細節,雖然電視劇不能完全按古代歷史拍攝,但也要注重基本常識問題。比如說對白,為了照顧各層次觀眾,新版大量用現代白話,同時也用了很多不符合歷史語境的對白。說輕了,是不夠認真,說重了,是文化底蘊不夠。

武術和戰爭戰面,舊版簡陋了點,新版誇張了點,總的說,由於特技的發展,新版拍大場面比舊版有優勢,觀眾反響還算不錯。但也有用心觀眾認為編導不用心,一個特技場面重複使用。但總的評價,新版的視覺效果略好。

很多對舊版吐槽,擁護新版的人抱怨,舊版的對白文言文看不懂,這一句話充分說明他沒看過原著《三國演義》,雖然央視版《三國演義》有許多對白來自小說,但還是有很多改動,部分生澀難懂的基本去掉了。

總的一句話,舊版更符合喜歡三國曆史,愛看《三國演義》的人觀看,而不是年齡大小,90後也有愛看老版的,60後也有愛新版的。新版更符合沒看過小說,古文水平不高,追求感觀刺激比較多的觀眾。

一家之言,敬請見諒。


華哥雜談


老版《三國演義》和新版《三國》本身就不是一回事。

老版《三國演義》幾乎完全是根據小說《三國演義》的故事線索拍攝的,連每集的名稱都和小說的章回一致,同時,重點大段對白都是小說裡的原話,可以說是絕對忠實原著,所以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可以說是小說《三國演義》的形象化戲劇化的表現。

另外,由於老版《三國演義》的時代限制,電視劇的佈景,服裝以及道具都顯得比較簡陋——這是和現今電視劇相比較。

老版《三國演義》聚集了好多影視界的名角,比如唐國強,鮑國安,濮存昕等,但是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的舞臺劇和戲曲化元素的痕跡太明顯,人物的臉譜化的傾向也比較明顯。有很多的演員表演痕跡太重,背臺詞很被動,可見演員的文化水平堪憂。

由於高度的忠於原著,老版《三國演義》受歡迎的程度很高,很受中年以上熟讀《三國演義》的人群得追捧,奉為經典。

新版《三國》沒有完全按照原著《三國演義》的故事線索展開,新版《三國》是揉合了史書《三國志》和小說《三國演義》的部分精華,以漢末群雄爭霸,以及以曹魏和司馬家“黃雀在後”的線索為核心的全新視角的“三國”,這個視角部分的顛覆了很多名著《三國演義》的愛好者的認識,因此必然會帶來一片批評和指責。

新版《三國》之所以沒有叫《三國演義》,就是它和《三國演義》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

小說《三國演義》秉承“漢室正宗”的核心理念,是以“蜀漢”為主要政治力量,同時也是描寫“蜀漢”與“奸賊曹操”為代表的“曹魏”之間的不斷的鬥爭,匡扶漢室的故事。“蜀漢”是正義的,“曹魏”是邪惡的。

而新版《三國》則是以歷史本來的發展和演變為線索,力圖詮釋歷史發展的必然。

新版《三國》本身,也是一種演義,不過是按照現代的理解來演繹歷史,劇情衝突也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喜愛。

新版《三國》裡,曹操是中性的,司馬懿是老辣的,諸葛亮是憂心忡忡的,劉備是偽善的。這些都是當前的潮流。

批評新版《三國》的人大多都是《三國演義》的粉絲,挺正常,沒什麼。


步武堂


我覺得,很多人老是批新版不如老版,更多的是一種先入為主的心理。比如很多人看金庸小說改編的武俠劇,動不動就說毀了經典,說《射鵰》必說老版(黃日華版)《射鵰》是“不可超越的經典”。其實就我個人的感覺,老版的金庸劇也好,老版的《三國》也好,由於當時拍攝技術條件的限制,武戲拍得都像小孩子過家家,跟比較嚴謹來拍攝製作的新版(當然那種粗製濫造的除外)是沒法比的。打個比方,80年代初李連杰的一部《少林寺》,可以憑著幾毛錢的票價,硬是賣出了1.6億的票房,可是如果放到現在來看,當年這部轟動一時,影響億萬人的電影實在拍得很普通,與《精武英雄》比,遜色多了。畢竟拍攝條件和手段都在進步,後來的更有大量前作可以借鑑學習,超越前作也是自然的。

回到新版《三國》,其實新版《三國》在幾個方面是勝過老版的。打戲就不必說了,勝過太多太多。在人物塑造上,至少在幾個人物上是超越了前作的。

首先是魯肅。老版魯肅還是拘泥於小說原著,魯肅老實有餘,智慧謀略卻沒有得到很好表現,而新版則多少還原了魯肅作為一個智者的面目,可以說還了歷史真實魯肅的一個公道。在新版中,魯肅不再是陪襯諸葛亮和周瑜的綠葉,他本身也是一朵豔壓群芳的紅花。新版的魯肅大氣、睿智,深謀遠慮,絲毫不遜於周瑜諸葛亮的光芒。可以說,新版魯肅在很大程度上還了歷史上的魯肅一個公道。

其次,新版《三國》也一改老版和原著中劉備一副只會一味哭的婦人之仁的性格,一定程度上還原了真實劉備的英雄形象、英雄膽識和英雄氣魄。還原了一個在逆境中隱忍待發的梟雄的本該有的英雄氣概。

其三,新版還原了孫權少年英主本該有的面目和大智形象。孫權在赤壁之戰之時,本來年紀輕輕,與諸葛亮是同樣年紀,比周瑜要小近10歲,可老版或許是為了突出周瑜的雄姿英發和孫權的老謀深算,硬是讓孫權形象看來比周瑜還大了十幾歲,這可謂是老版的最大硬傷。新版的孫權形象完全突破了老版侷限,展現了一個雖年輕卻膽識超卓,見識高遠又善於隱忍的年輕英主形象,這也是老版遜色於新版的地方。

最後,新版的曹操也演出了不一樣的曹操,新版曹操的霸氣也體現得十分出色。三國時代,曹操的確算得上是一個頗有霸氣的一代梟雄,掃平北方,兵鋒南向,那種要一統天下的霸氣當然是要有的,新版曹操也確實有了足夠的霸氣。

綜上所述,新版《三國》的確在不少方面是超越了原著和老版的。當然,新版也一樣是有缺陷的,也有諸多不足之處的。這裡就暫時不囉嗦了。


萬里江山入夢來


劇本:三國時間從孫權稱帝229到蜀漢滅亡263,新三國只演到諸葛亮死234,真正三國時期只描寫了5年,不明白新三國(東漢末)和三國有什麼關係?對曹操的魏進行了大量的篇幅描寫,羅本的三國演義注重蜀漢集團而不是魏,主線只能有一個吧,總不能魏和蜀都是主角,這就導致了前期描寫人物過於詳細濫加沒用劇情直逼肥皂劇以至於後期的三國主要事件七擒孟獲、姜維九伐中原、鄧士載偷渡摩天嶺、姜維策反鍾會等都沒有,連武侯六出祁山都沒演全,到底是《曹魏傳》還是《東漢末年》?反正不是三國演義。

服裝上:我們是中原大地,不是西方的什麼什麼軍,鎧甲服裝請不要效仿,三個國家清一色的黑色是啥情況,啥啥分不清。漢朝不準披頭散髮,尤其是對君王的大不敬,照著這個標準,張飛關羽估計會因為頭髮死在劉備手上。

打鬥場面:如果拋棄在三國時期沒有馬鐙的情況下拿著幾十斤兵器在馬上亂飛的武俠場景,特效特技還是不錯的。

演員演技:除了曹操司馬懿挺有特點他人物不敢恭維。所有人物不一一吐槽了,以諸葛亮為例,既然是心裡戲那就不要說出來了,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觀眾都能看懂,非要把心理活動說出來唯恐觀眾是傻子,導致人物成了話嘮,比較上方谷兩版的諸葛亮和劉備娶親時張飛質問諸葛亮(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和不停的向屬下發牢騷實在不應該是一個領導該乾的事吧)。

個人感覺最致命的就是新三國添加了許多三國志三國演義沒有的劇情,強行改變觀眾心裡對於人物和事件的原本看法,小說這一類文化就是要做到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歷史人物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功過是非由後人評定,連編寫歷史的人都不能判斷對錯,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怎麼能對人物事件強行定性?

以上均屬個人看法勿噴。


金戈鐵馬已被註冊


分析前話:老版三國中很多不知名的演員,播放後全國聞名,這點新版無法比擬。陸樹銘,鮑國安,洪宇宙,張山,濮存昕等等

第一,老版演員定位,演技非常準,關羽,曹操,周瑜等等,每個演員都演活了人物,一舉一動都透著人物內心,人物性格,周瑜給蔣幹舞劍那一段,太精彩了,其他的還有很多。

第二,臺詞,雖然有文言文,但都能夠理解,一部古代歷史戲,狂飆白話,請問:歷史感,時代感呢?尤其是陸毅火燒葫司馬未成功,說的大白話簡直讓人臉紅,沒氣勢,沒氣場,垂頭喪氣,怨天憂人的。

第三,三國演義是冷兵器時代,馬背上作戰,鬥將,打鬥都是實打實的,而不是虛打,更具備真實感。至於鬥將,不要扯現實中有沒有,小說是小說,現實是現實,包括三國志也一樣。為什麼大家知道三國演義,而未必熟讀過三國志?三國演義通俗易懂,便於傳播,有影響力,總拿歷史史實來說個什麼勁?非要講史實,去拍三國志,或者看三國志啊。中國人是非常具有幻想的,小說就是幻想的表現形式之一。

第四,老版的配音堪稱一絕,不只是角色配音,包括涉及的插曲,如這一拜。另外,聲效好,比如,赤壁後周瑜前來回謝,趙雲迎接,場面就不說了,渾厚響亮,充滿了硝煙戰爭氣息的號角聲一起,給人強烈的震憾和刺激。

第五,新版有可取之處,但與老版還是沒法比,畢竟演員在角色上下的功夫就不如老版,要知道當年全國選角,然後試鏡,再慢慢拍攝,這和拉一批有名氣的角色完全是兩碼事。


卡拉辛姆


在老版三國前一比新三國在角色塑造上是完全失敗的,受到批評也不足為奇。



他沒有達到迎合觀眾口味的目的。之所以收視率高,主要是因為三個故事太深入人心,也許新版三國卻有許多可取之處,比如場面宏大,人物情感表現加深,戰鬥場面精彩,但他無論如何也超越不了老版三國。



首先他不尊重歷史,時間順序顛倒就發生錯了,張冠李戴。



在語言上,太過於現代化,長時間錯誤非常多,文化底蘊很差。

人物,塑造根本不符合真實的歷史形象,邏輯上許多不合理的地方。



許多重要的情節都給省略掉了,比如說奪取西川定軍山等。原著才是精髓所在,如果脫離了原著,那完全就是一部古裝武打劇,而不是三國。


廣告公社


本身80人,愛老三國不要不要的,老三國首播的時候,我就愛看的不行,那時我才十歲左右,那些半文言文半白話文的對白,感覺特別喜歡,老三國,無論對白,演技,都極度到位!不要跟我談呂布,曹操,關羽演的好,屁,何潤東這二妹子還是去演霸道總裁吧…什麼玩意…看完了原著,再看,老三國就是原著的現實版,幾乎就把老三國直接活生生的演出來了…無論是陸樹銘,濮存昕,還是洪宇宙,都演的太到位了,就是那麼回事,就看新三國的片段,這讓我覺得,你是拍的是陰謀家歷險記嗎?曹操也是心機婊,劉備也是心機婊,孫權還是…諸葛亮太嫩,張飛是傻逼,呂布是個霸道總裁,真能裝,結果發現,關二爺更能裝…臥槽了…這三國裡有正常人嗎?你咋不找鹿晗,吳亦凡,楊天寶,黃曉明來演?看那鹿晗的曹操,吳亦凡的張飛,黃曉明的關羽,楊天寶的瞪眼貂蟬?不服的自己去讀三國演義,讀三遍,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