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间谍行动探析:戴维·巴内特间谍案与“Habrink”行动解密

美国反间谍行动探析:戴维·巴内特间谍案与“Habrink”行动解密

戴维·巴内特,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资深情报官,也是中情局自1947年成立以来第一名被指控犯有间谍罪的在职官员,并且巴内特在被捕前还担任着中情局负责海外派遣的培训教官,这一间谍案曾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以下就是他的故事。

【作者简介】:杨旭,现供职于国纪万象信息情报研究院,长期关注全球情报机构及国际情报局势。

戴维·亨利·巴内特,1933年出生,1955年毕业于密西根州立大学。

美国反间谍行动探析:戴维·巴内特间谍案与“Habrink”行动解密

美国陆军反间谍部队

1958年,巴内特应征入伍,服役于美国陆军反间谍部队(CIC,主要从事反间谍及秘密行动),并被派驻到韩国工作。

1959年,巴内特被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聘用,并作为中情局派驻韩国的专业情报官,活动于韩城境内。

1965年,在海外成绩显著的巴内特回到位于弗吉尼亚州兰利的中情局总部工作。

1967年,巴内特被派到美国驻印度尼西亚(驻地雅加达)大使馆工作,真实身份是中情局驻雅加达情报站官员,主要任务是招募当地的苏联官员成为美国间谍。

巴内特在雅加达工作了三年,在这期间,他的成绩并不算好,感到升迁无望的巴内特最终于1970年辞职,辞职后的巴内特没有回到美国,而是在雅加达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主要经营虾加工,不过巴内特并未切断自己跟中情局的联系,时不时也会作为编外帮中情局搞些情报。

在经商上,巴内特并没有太好的运营经验与天赋,到1976年,公司的运营出了很大问题,而此时的巴内特已经负债高达十多万美元,公司已到濒临破产的边缘。

如此高额的债务,凭着巴内特自己完全无法偿还,这让巴内特绝望,最终,巴内特想到自己还有东西可以换钱,就是情报,中情局在韩国、在印尼的情报。

美国反间谍行动探析:戴维·巴内特间谍案与“Habrink”行动解密

1976年,巴内特并没有像别的叛谍那样前往苏联驻雅加达大使馆,而是直接去了负责当地情报活动的克格勃站长的家里。

巴内特最终以2万5千美元的价格,向克格勃出售了在韩国、印度尼西亚活动的30名中情局特工、29名中情局招募的韩国、印尼线人他们的姓名、掩护身份。

尝到甜头的巴内特变本加厉,三个月后,又秘密前往维也纳,在克格勃的安全屋内,向三名克格勃官员出售了中情局在苏联间谍网所提供给华盛顿的苏军军事情况,克格勃根据这些情报可以轻而易举的筛查泄密源头。

在巴内特出卖的情报中,最具有重量级的是中情局“HABRINK”绝密行动的大量细节,这一行动旨在由美国控制的第三方秘密对苏联在苏加诺时代出售给印尼的各种武器装备进行收购。

美国反间谍行动探析:戴维·巴内特间谍案与“Habrink”行动解密

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是苏联的宠儿,苏联向其出售了大量最为先进的武器系统,而美国方面如果要破解这些武装系统,将花费数千万美元,是以中情局提出了“HABRINK”行动,通过这一计划,美国获得了S-75(北约代号SA-2)制导系统、613型潜艇(北约代号Whiskey class,苏联二战后生产的第一种潜艇)、68改型巡洋舰、里加级护卫舰、P-15白蚁导弹(苏联第一款成熟的舰对舰导弹)、Tu-16轰炸机等等尖端武器的相关文件、技术手册和其他能够揭示武器系统秘密的文件。

仅以S-75(北约代号SA-2)制导系统为例,笔者在一份美国解密的文献中看到,就是借助了相关文件及制导系统实体,美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对SA-2完成了解构,确定了“导弹到目标之间的加密无线电通信频率”,并设计出了对SA-2雷达进行有效干扰的装置,对SA-2突破性的解构“拯救了许多在越南作战的美国空军生命”。

几乎在一夜之间,美国就缩小了对苏联武器系统的认知差距,并做好了反制的准备。

这一计划从未被苏联或印尼政府觉察,美国所获得的武器系统各式各样,并非出自单一兵种,成功对这些武器装备进行收购,肯定会有一位权力极大的军方高层参与,但“HABRINK”行动的印尼方面中间人,时至今日,中情局的解密档案中也从未对其有过只言片语的透露,中情局退休官员的回忆录也对其三缄其口,只透露“HABRINK”行动是“中情局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行动之一”。

若不是戴维·巴内特,局外人甚至不会知道这一行动的存在,由此可知,“HABRINK”行动的密级之高,出乎想象。

就是这一被华盛顿高层高度赞赏的成功行动,巴内特毫无保留的“售卖”给了克格勃。

金钱彻底改变了巴内特,他的胃口越来越大,最后甚至向克格勃透露,在其内部有哪些人可能会被中情局招募为间谍,以及中情局在招募间谍时的各种手段,这使得克格勃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粉碎了美国多次的招募计划。

截止到1979年,克格勃一共付给了巴内特92600美元。

对于克格勃来说,巴内特毕竟只是一名离职的前中情局官员,能泄露的秘密已经泄露的干干净净。

美国反间谍行动探析:戴维·巴内特间谍案与“Habrink”行动解密

克格勃上校弗拉基米尔·波波夫

为了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巴内特的专案官伊戈尔(真名弗拉基米尔·波波夫,克格勃上校,曾任前苏联驻华盛顿大使馆三等秘书)建议巴内特利用手中的人脉,去申请参议院、众议院的情报委员会或者总统情报咨询委员会的工作,如果这些职位能够到手,巴内特将有权力接触美国所有情报机构,克格勃将从源头掌握美国的秘密。

巴内特的申请虽未能如愿,但中情局却在1979年1月,重新对其进行聘用,任命其担任中情局教官,指导即将被派遣海外的间谍如何应付被捕后面临的审讯。

1979年,克格勃驻雅加达情报站上校弗拉基米尔·皮古佐夫(代号JOGGER,后被双重间谍奥尔德里奇·埃姆斯出卖)被中情局招募,他所指认的第一个间谍就是戴维·巴内特,随后,中情局与联邦调查局紧急采取对巴内特的监控措施。

1980年4月,当巴内特维也纳会见克格勃特工时,被中情局逮捕,随后被送回美国,接受联邦调查局审讯,巴内特承认向苏联出卖了中情局机密及其他间谍活动。

1980年10月,美国联邦法院判处戴维·巴内特18年监禁。

1990年,戴维·巴内特假释出狱。

1993年11月19,戴维·巴内特去世。

戴维·巴内特间谍案曾引起美国社会的轩然大波,新闻媒体连篇累牍地对中情局进行批判,嘲笑中情局竟然让苏联间谍做教官,恐怕这些学员还没派到海外,就已经被克格勃全都掌握了。

作为一名双重间谍,戴维·巴内特的职位并不高,其在美国情报界中甚至可以用并不起眼来形容,但就是这样的一名间谍,却出卖了耗资千万的绝密行动,如果巴内特真的申请到了情报委员会或者总统情报咨询委员会的工作,那其危害将不可想象,所以定期且谨慎的内部安全审查是多么重要,这也是戴维·巴内特间谍案带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简介】:杨旭,现供职于国纪万象信息情报研究院,长期关注全球情报机构及国际情报局势。

图片来源及参考文献: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解密档案

国纪万象信息情报研究院资料中心

《Ex-CIA Agent Pleads Guilty to Spying》,Thomas Toole,Washington Post,1980

《Jailed Agent's Family Learns To Cope》,Barbara Gamarekian,Washington Post,1982

《The First Directorate》,Oleg Kalugin,St Martins Pr,1994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第2版),Jan Goldman,ABC-CLIO,2015

《Habrink》Habib Asyhad,intisari,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