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的五大良好習慣,你的孩子都具備了嗎?

數學學習的五大良好習慣,你的孩子都具備了嗎?

“習慣成自然”,這是人們常用的一句諺語,許多看似自然的舉動,往往都是經過長期的有意識活動培養出來的。一個善於思考的人,他往往會提出許多問題,而一個頭腦簡單的人,習慣於用肢體解決一些問題,這就是習慣對人的影響作用。那麼我們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都會有哪些良好習慣呢?

1、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做好預習工作,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通過預習,學生能在課前就瞭解老師要講解的內容,在課堂上就能快速的跟上老師講課的速度,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課前預習不僅有利於學生在課前對新知識有所瞭解,而且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在課堂上帶著問題學習能夠大幅提高學習的效率,並且提高學習的質量。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也是對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

2、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十分重要。許多老師都這麼認為:課後一小時不如課上五分鐘。課上五分鐘的教學內容,學生如果沒有認真聽講,在課後要花一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彌補,可能還是無法達到老師上課的效果。課後的學習會讓人感到疲倦,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在課堂上,老師講解的重難點都是經過其認真備課,多次教學,總結得出的精華,是重中之重,上課認真聽講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過程。另外,上課不僅要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的發言。同學的思維方式是和學生自身相接近的,對他人的觀點和答案進行評價和補充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學會傾聽,非常重要。

數學學習的五大良好習慣,你的孩子都具備了嗎?

3、課後交流的習慣

上完課後,數學老師總愛留下一些思考題,希望在課後能夠繼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不知不覺中養成一種交流的習慣。思考題其實就是老師留給學生共同探討的問題,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思想交流的過程,傾聽他人的想法,對於問題才能有更加全面的認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自我思考的層面,數學學習也是一個吸收與交流的過程。課後交流的習慣不管在哪一門學科上都可以應用,養成這樣一個良好的習慣,多聽聽他人的想法,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是有幫助的。

4、課後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活動,這個世界上哪有不做作業的學生。聽課是學習的方式,作業就是聽課成果的反饋。學生對課堂上老師講解的內容吸收多少,在作業中就可以完全反映出來。作業就是學生學習狀態的一面鏡子。從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看,老師可以總結出學生學習的難點與易錯點,在下次的數學課上能再次分析講解,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還包括對學生完成作業的要求:比如書寫規範化,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能抄襲他人作業,認真審題,進行計算檢驗等。

數學學習的五大良好習慣,你的孩子都具備了嗎?

5、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原理的習慣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體現。比如去商店購買商品,價格的計算就要用到數學的知識,再比如計算兩地的路程時,就可以通過數據的測量來完成。數學知識廣泛的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應該變為開放式教學,不應只侷限於課本的知識,侷限於作業的完成上,應該把學習的觸角延伸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之中,將數學學習在生活中得以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