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的五大良好习惯,你的孩子都具备了吗?

数学学习的五大良好习惯,你的孩子都具备了吗?

“习惯成自然”,这是人们常用的一句谚语,许多看似自然的举动,往往都是经过长期的有意识活动培养出来的。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往往会提出许多问题,而一个头脑简单的人,习惯于用肢体解决一些问题,这就是习惯对人的影响作用。那么我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都会有哪些良好习惯呢?

1、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通过预习,学生能在课前就了解老师要讲解的内容,在课堂上就能快速的跟上老师讲课的速度,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课前预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学习能够大幅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提高学习的质量。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也是对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十分重要。许多老师都这么认为:课后一小时不如课上五分钟。课上五分钟的教学内容,学生如果没有认真听讲,在课后要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弥补,可能还是无法达到老师上课的效果。课后的学习会让人感到疲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重难点都是经过其认真备课,多次教学,总结得出的精华,是重中之重,上课认真听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另外,上课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同学的思维方式是和学生自身相接近的,对他人的观点和答案进行评价和补充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学会倾听,非常重要。

数学学习的五大良好习惯,你的孩子都具备了吗?

3、课后交流的习惯

上完课后,数学老师总爱留下一些思考题,希望在课后能够继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交流的习惯。思考题其实就是老师留给学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倾听他人的想法,对于问题才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自我思考的层面,数学学习也是一个吸收与交流的过程。课后交流的习惯不管在哪一门学科上都可以应用,养成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多听听他人的想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有帮助的。

4、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活动,这个世界上哪有不做作业的学生。听课是学习的方式,作业就是听课成果的反馈。学生对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吸收多少,在作业中就可以完全反映出来。作业就是学生学习状态的一面镜子。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看,老师可以总结出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易错点,在下次的数学课上能再次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还包括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比如书写规范化,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抄袭他人作业,认真审题,进行计算检验等。

数学学习的五大良好习惯,你的孩子都具备了吗?

5、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原理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比如去商店购买商品,价格的计算就要用到数学的知识,再比如计算两地的路程时,就可以通过数据的测量来完成。数学知识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应该变为开放式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局限于作业的完成上,应该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将数学学习在生活中得以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