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最近又一部好电影出资源了,是今年戛纳争夺金棕榈的种子选手之一。

这部片子当时一出,立刻就成为戛纳第一个爆款,无论哪一国的影评人,都爱死这部电影了。

比起其他几部金棕榈热门,很难说《盛夏》赢在深度或导演技巧性上,相反,许多人被这部电影吸引是源于它的有趣。

《盛夏》以其较为轻松和青春的姿态,和其他的竞赛电影明显区分开来。

《盛夏》

Лето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首先,试想一下,在电影的最高殿堂戛纳看一部MV电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主线很简单,是摇滚乐手成名史,加一对三角恋情。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一个是著名的摇滚乐手,却面临着才华消退的危机。

一个是刚出茅庐的摇滚新人,才华却挡也挡不住。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如果是一般的导演,则又是一个摇滚新人上位史的热血故事。

但这位苏联导演不同,他在这两人之间又加了一段三角恋情,他又将镜头对准妻子的游移、丈夫的苦闷和新人少年的犹豫不定。

不显狗血,反而将这黑白影调下逼仄空间的情感游移展现得恰到好处。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惹眼的摄影和一段段配合着经典的摇滚曲目、带着幼稚狂想意味的MV段落,更是将他的才华展露无遗。

这些MV段落似有炫技之疑(毕竟太可爱也太炫酷了),但难得的是它们并没有沦为纯粹的技巧展示或噱头,而是带着确凿的表意功能。

更有趣的是看那些在剧情中突然插入却并无违和感,反而十分惊艳的MV段落

比如第一段MV,前一秒还是大巴车上迂腐老人与摇滚乐手们的争吵。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下一秒,乐手被人拖进去殴打后出来,就开始进入MV段落。

争吵,殴打,生气,怒吼,歌唱,摇滚,推进得毫无违和感。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这一段的配乐选自大名鼎鼎的《psycho killer》,无论曲调、歌词都无比贴合片中氛围。

个别段落更是极尽幽默之能,酣畅淋漓。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再如主唱得知妻子出轨的一段,他在路边买醉,遇见一个同样失恋的女人。

BGM响起,是Lou Reed的《Perfect day》。

歌词唱着“美好的一天”,曲调却极尽忧伤,配合着片中的大雨,像忧伤版本的《雨中曲》。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在悲伤的黑白影像中,导演用滑稽的笔调为失恋的女人画上红色裙子,让男人在房子里遇见掉落的天使。

一个长镜头,所有的情绪:悲伤、荒诞、压抑、无望,全都有了。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但“有趣”和“青春”的标签,却并非“肤浅”的同义词,相反,这部电影有非常明确的政治表达

影片一开始便开门见山,摇滚乐队在台上恣意地唱跳,台下的观众却只能规规矩矩坐着,他们在严密的监控下连头都不敢跟着节拍晃动。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严密的政治高压,被束缚着的人民,体现在摇滚乐中蠢蠢欲动的反叛因子。

这样一部看似轻松愉快的关于摇滚的电影中,其实隐含着及其严肃的政治思考和表达。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盛夏》在五月的戛纳获得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喜爱,导演谢列布连尼科夫却未能如约而至:他被捕了。

这位充满勇气的导演不断用自己的作品与当权政府对抗,最终以“挪用公款”的名义被逮捕,至今仍未出狱。

但我想,这部充满反叛精神的电影能在戛纳参赛,并获得如此多的喜爱,就是我们以自由之名对他给予的最好支持。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不仅《盛夏》,还有许多内含反叛因子的音乐电影,以夏天为背景挥洒汗与泪,以鼓槌为武器寻求反叛与改变。

电影菌觉得,大概没有什么能比在夏天看一部音乐电影更能沁人心脾了,无论它是清凉,还是热血。

今天电影菌就借着这个机会来安利那些携带着反叛因子的音乐电影,不多,就三部,但部部精品。

1、《爆裂鼓手》Whiplash)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因为《爱乐之城》而被广泛认识的导演达米恩·沙泽勒,其实从来不是一个好莱坞乖乖牌导演。

即使是受众广泛的《爱乐之城》,其爱情观也并非普世的:他们分开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二人的价值观分道扬镳了。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达米恩也敢于用一个悲剧作结,而非传统好莱坞式的嘻哈团圆结局,看似人人讨好,其实毫无立场。

而在《爱乐之城》之前的《爆裂鼓手》,达米恩就不仅显示出他高超的导演技巧,更显示出其反叛传统的价值观念。

这部电影,才是对“犬儒主义”的狠狠一击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通过一个变态的老师,一个不择手段想要成功的鼓手,达米恩在说:没有什么比“中庸”更害人的了。

成功从来不是中庸,成功的过程更像是一个不断失去自我、和魔鬼签订契约的过程。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许多人把这部电影错误地理解为庸俗的“美国梦”背书模板。

但这部内核极为暗黑的电影其实在不断地颠覆这一传统价值观,比起批判,它更像是通过这个故事给予观众一场反思和嘲讽——

训练的过程,比起单向的鞭策更像是一个互虐的SM过程。

成功地过程,与其说逐梦、热血,其实用残酷、失去来形容更为适合。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如果成功是这样那搞得,平庸的人们还愿意去追求吗?

拷问无处不在。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当然,作为音乐片来看,此片最牛的地方在于:全程的鼓点作为背景音乐和剪辑点无缝交融在一起,惊艳程度令人咂舌。

无论价值观你赞成与否,但当成音乐片来看,是绝对的五星。

2、《迷墙》

The Wall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之前我们也介绍过这部令人震惊的MTV电影,电影真正的主角是英国的殿堂级摇滚乐队——Pink Floyd

不像前面介绍的其他电影,或是在剧情中穿插MV,或是以音乐为主题构建故事,这是一部没有完整剧情,95分钟都是MV的电影。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影片以乐队主唱的成长史为线索,叙事手法极其前卫,动画与真人影像交织,现实以超现实的方式表现出来,呈现出一种梦幻迷离甚至略带恐怖气氛的影像质感。

从来没人用95分钟的电影时长来拍MV,也从没人用MV的形式来拍一部95分钟的电影。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迷墙》开先河的意义不止于此,它还用强烈的影像风格进行了极为激烈的政治批判,在当时石破天惊。

在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如同一个个行走的机器,如同高高筑起的墙壁的砖头,没有生命力,没有反抗力,走上名为“社会”绞肉机,纷纷被绞成肉末。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人的肉体、人的精神被封印在高墙中,呼喊、尖叫,乞求挣脱。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刀斧排列成军队行进的形状,它们是纳粹的标志,是军人的标志,是整齐的、威严的、不可反抗的标志。

在这样的高压社会,没有人不是被异化的。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无论是真人影像或动画,《迷墙》都显现出了一种直击人心的震慑力。

在这样的影像面前,唯有Pink Floyd的伟大摇滚才是它真正的注解。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3、《醉乡民谣》(Inside Llewyn Davis)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无论从这部电影的名字还是那首著名的插曲《five hundred miles》来看,这部片子似乎都应该是温柔清新型的。

但不好意思,不是。

请看它的导演:温情杀手——科恩兄弟。

电影讲什么?一个民谣歌手逐梦的故事。

但科恩兄弟怎么讲故事?

一个挫败,两个挫败,三次失败……你以为他总会成功的,但没有,到最后一刻都没有。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在这曲完全“反乌托邦”“反美国梦”的失败者之歌中,可贵的是科恩兄弟没有让人物成为灰头土脸、全然溃败的失败者。

他的确失败了,却仍然有他的柔光时刻、他的发光时刻。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而片中出现的诸多曼妙的民谣,几乎就为这个失败者打上了十足的高光。

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猛灌鸡汤,更没有极力打压人物。

导演让他一路跌跌撞撞,遇到些许美好,遇到些许温柔,但也遇到许多头破血流的时刻,人物的迷茫心境与前程未卜让银幕前的我们达到了最大的共情。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我们不是要去看人物如何成功,抑或如何失败。

《醉乡民谣》里,科恩兄弟告诉我们看电影还有另一种方式:感受他们,无论他们成功抑或失败。

盘点|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电影更消夏?

四部电影,网上均有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