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原文转自ThinkPad技术论坛,作者:feeling4t)

引子

“海淘是不可能海淘的,要等那么久,中国美国寄来寄去,还要过海关,麻烦得很”

...

“真香”

不得不承认自己在笔记本方面是一个有些固执守旧的人,都已经2018年了还在坚守七年前的W520,虽然经过一系列魔改堪称陆地巡洋舰(当然这是另一个帖子的故事了),但其令人发指的旅行重量和局促的续航实在令人苦不堪言。

每当在机场过安检的时候,看到大家清一色的掏出MacBook(PR、商务MM),MacBook Pro(程序员),而我则掏出了两块大板砖(是的,两块,W520的电源适配器都赶上别人整机了),我都在质问自己为什么要背着一个私有云走天涯。直到有一次看到邻座的联想小新都可以很轻松的放进前面的座椅插袋里,终于决定是时候给自己换个轻便的家伙了。

考虑到自己现在的环境大部分都在AWS或者青云上,笔记本对我来说多数时间只是一个文本编辑器+SSH客户端,因此性能和扩展性已经不是主要考虑的点了,便携性和续航才是主要的诉求。最终在t480s和x1c 2018之间选择了x1c。

最初压根就没考虑过海淘的问题,毕竟等一个月的收货时间实在难以接受,现在买东西都京东了,淘宝的两天都不想等。直接上京东准备下单,然而只有三种配置,顶配的i7 + 16G + 1T居然没有4G网卡,而且配的是镜面的HDR屏。去联想官网,同样是只有几种配置,没有定制的通道,打联想客服电话,更是吊的不行,“不接受任何定制需求”,唯一可以定制的地方是给你A面上画个画。真的没想到,联想美帝良心在国内卖的贵也倒罢了,居然还这么吊,一副“爱买买,不买滚”的样子,真的是逼着用户去海淘。

至于X1c 的开箱,想必大家看的也多了 ,主要不是为了晒机器,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一个是尽量给大家呈现清楚海淘中的一些细节,另一个是对比所谓“经典ThinkPad”(其实w520带鱼屏已经不算经典了)和现在最新一代机器在使用方面的差异,我们所坚守与纠结的,七行键盘、下沉转轴、右侧出风、扩展坞、换内存换硬盘,究竟有多大的价值,离开他们又有多少的不便?

配置

我一贯是怕麻烦不想折腾,自然不会亲自海淘了,淘宝上的海淘代购是第一选择,于是就找了论坛里口碑不错的某大八通道代购。

其实我的诉求很简单,顶配,不要镜面屏,摄像头要能遮住,再加个4G网卡。最后定制的地方很少,直接进八通道页面,选了一个顶配的机型,屏幕改为IPS anti-glare 300nits,加一个4G LTE,搞定,最终配置如下: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算下来,顶配不到 1W2 RMB,算上定制代购费运费乱七八糟的,最后也才1W3 RMB刚出头。然而顶配的国内价格是 2W5,有些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等一个月买海淘了。

不过仔细想一下似乎也不是非海淘不可,京东上买1W8的那个i7+8G+512G的配置,回来淘宝一块2TB的PM981,再从淘宝上买一套4G天线,满足所有需求,又不用等一个多月;价格比顶配还便宜,又多了一块512G的nvme SSD做移动硬盘。不过毕竟现在年纪大了懒得折腾,又实在被联想气得够呛,当时就直接决定海淘了。

海淘虽然只花一半不到的钱,时间成本却高的吓人,一般要30 ~ 40天到手。

具体流程是这样的:1. 下单后,订单发到中国的工厂制作,之后用UPS寄出,这一步一般要7天左右,然而最后这一步也是最坑爹; 2. UPS从郑州送到美国转运地址,这一步一般也是7天 3. 转运地址收到货之后,立马EMS给我发回来,这一步的运输和清关大概需要7 - 14天。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这是下单之后的预估时间,按照这个时间,15号转运地址发货,差不多二十几号就能到国内。做好了海淘等到死的准备,之后我也就一直没管。然而到了6月底,都快忘了这件事了,淘宝上查依然没有转运物流信息,问代购的卖家,才知道东西还没到美国转运地址,联想直到20几号才发货,真是坑爹啊。

清关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又等了一个多星期之后,终于收到了EMS的清关短信。然而这时候我正背着W520负重行走在祖国的最南端。

一周以后回到了北京,考虑到网上清关后要等好几天才能送到,以及望京清关行离我家不到10分钟,最后决定亲自去瞧瞧海淘清关是什么样子。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这便是EMS的望京清关行,一边的窗口是排着长长的队等待缴税的,一边是缴税后领取包裹的。

现场缴税需要带身份证和复印件,以及需要核对收件人姓名。然而EMS是常常会把姓名登记错误(因为是Pinyin -> 汉字姓名,这一点也得到代购商家的证实),我的包裹姓就是错的,可没说什么也就过了。

即使是现场来缴税,也是需要30块的代办手续费。支持现金、刷卡、微信/支付宝付款,然而刷卡、微信、支付宝都要额外收手续费。最后还是用了现金,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机会太难得了——过年的时候取了20张毛爷爷放在钱包里,到现在半年了还没花出去几张。

缴税后,窗口工作人员会让你选择自取还是EMS送上门——我都跑来了自然是要自取的。如果选择自取,她会很负责的声明自取需要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并且有可能被淋湿(当天下雨)。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这是缴税后窗口开具的收据。凭此收据去另一个窗口领取包裹。马赛克的部分是EMS单号,下面7.5是邮包到达清关行的时间,方便工作人员找包裹。右边就是300税+30手续费了。

之后也不需要等半个小时那么久,工作人员拿到单子,等了两分钟看没有人再来就直接去后面给我取了。

总体来看,清关还是很顺利的,工作人员也没那么好做,现场扯皮的人不少,还要保持耐心。

开箱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外箱在清关行取包裹的时候直接打开验货了,主要检查了一下封条和型号。

外箱上贴了税单(蓝色小信封)、纳税标志和EMS的快递单。比较有意思的是EMS的快递单上声明的价值(Value)只有494刀,3000快出头的样子。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这个便是税单,完税价格按照2000算的,缴税300。注意,只有部分城市是这样的,有些地方的海关按照真实价格来算,那么15%的税就一千多了。即使一千多的税,也比国行便宜不少。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打开就是ThinkPad的箱子和一些填充物。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箱子侧面的标签上记录着完整的配置,以及序列号,MAC地址、WLAN的MAC地址等。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另一个侧面的标签上记录了序列号、各种MAC地址、IMEI等跟无线电法规许可相关的信息。同时这里也能看到生产日期是6月19日。联想真的是下单等20天才给生产啊。

同时,这里还有一个UPS在转运地址派送的标签。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背面(或许这才是正面?)有UPS的快递单,以及一个似乎跟UPS分拣相关的小标签。注意快递单上的Return To,联想是直接有一个National Returns Centre的。

此外,订单号、型号、序列号什么的,也会写在这个快递单上。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封条完好,开箱啦!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开箱的过程倒没什么可说,大家应该看过好多,无非是被泡沫紧紧包裹的盒子,逼格满满会自动升起,以及无纺布袋子包裹的X1C。最后下面的两个小盒子,一个里面是65W电源,另一个里面是说明书保修卡之类的东西。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多国语言的说明书与保修卡。虽然是多国语言,但放心是没有中文的。以及,有一张逼格满满的来自首席设计师的一封信。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之后便是解包系统。这里同样是只有英文可以选,全程都可以通过Cortana语音操作。英文不好的朋友也不用害怕,进系统之后是可以安装中文语言包的。

拆解

相信拆解的图片大家看的也不少了,这里简单一笔带过,提一下不一样的地方。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首先,拆解的第一个惊喜就是装配瑕疵——后盖上的铜箔并没有贴好。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以前的ThinkPad天线大多是装配在屏幕一侧的,这样屏轴里面要走很多线。其实我很喜欢把天线放在CD面一侧的设计,但不太清楚这样对信号影响多少。

红圈里面是WLAN的天线,绿圈是4G LTE的天线。看其他的拆解,如果没有选装4G上网卡的话,天线的地方是假体。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卡槽与卡托。可以看到SIM卡和TF卡卡槽分别焊接在PCB的两侧,这意味着SIM卡和TF卡并不是二选一的。SIM卡是最小的nano卡。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有意思的是SSD背面贴了硅脂贴,粘到主板上辅助散热,看来Samsung NVME的发热问题已经臭名昭著了。

安全性

既然定位是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那么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毕竟里面那么多私钥和源码,不小心丢了可是真的要出人命。但其实笔记本丢失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能做的主要是防止丢失后别人拿到数据。

目前主流的加密方式有三种 1. 基于 NTFS 的 Bitlocker 加密 2. 笔记本 BIOS 提供的 HDD 加密功能 3. SSD 自带的 AES256 加密,一般是通过 ATA Security 指令接口暴露出来,同时,很多笔记本 BIOS 里面的硬盘密码也是直接操作 ATA指令的。

Bitlocker对性能有一些影响,并且依赖 Windows 和 NTFS 文件系统,个人还是更倾向于直接使用ATA Security指令加密的。

然而这时候问题又来了......联想的BIOS里面并不是标准的 ATA Security 指令,具体摊开来又是另一个帖子了,其实网上已经有了很多的讨论,比如 https://www.zeitgeist.se/2014/09/07/enabling-ata-security-on-a-self-encrypting-ssd/ 指出了 LENOVO “LEGACY” BOIS 是与其他不同的,同时联想也有一个又臭又长的PPT来讲清楚他自己的密码策略: http://monitor.espec.ws/files/lewnovo_password_399.pdf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相信大部分人看过联想的密码策略都会骂一句神经病啊。

所以说,如果ThinkPad的主板挂掉的话,是没有办法简单的把SSD挂到其他的机器上读取数据的,只能找一台具有相同Hash算法的ThinkPad,或者根据这个PPT写一段脚本算出最终传到HDD的哈希,去解锁硬盘(然而我很怀疑这里会不会有别的坑)。

权衡之后,我还是选择了基于BOIS的硬盘密码加密而不是BitLocker,毕竟我的主要诉求还是防止笔记本丢失后别人拿到我的数据。至于说主板挂掉的问题,毕竟还有万能的淘宝,而且重要数据肯定是有备份的。

另一方面,从PPT里也能看到,Fingerprint Reader里面也会保存12Byte的密码的,这是否意味着可用通过指纹验证免输入密码?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经过验证是可以的。在BIOS中设置硬盘密码后,每次冷开机都要求验证指纹,只要在第一次验证指纹后输入硬盘密码,之后开机刷指纹都是可以自动解锁硬盘的。这样开机无疑方便了不少,如果是BitLocker每次开机都要输密码,有可能密码会被身边的同事偷窥。当然这样也把安全性交给了联想,因为不排除有办法直接从Fingerprint Reader里面直接读到12位的哈希,或者绕过指纹验证直接让指纹器输出正确的密码。

扩展坞开箱(旗舰版 40AJ0135CN )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这一代一共有三款,简约版 40AG0090CN , 专业版 40AH0135CN, 旗舰版 40AJ0135CN,说实话价格差不了多少,功能相差却很大,建议如果想上扩展坞直接上 旗舰版 40AJ0135CN, 也有一些卖家叫高级版。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直接淘宝找北京同城卖家,达达闪送一个小时就收到了。

联想的封条,开箱!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侧面照例是官方配件的保修卡和标签,包含型号序列号等。生产日期是6月25日,与X1C是同一周生产的,只不过X1C坐着飞机绕着地球走了一圈。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打开箱子后是电源和说明书、保修卡。纸板下面是扩展坞正身。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扩展坞本体,以及两把钥匙。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取出扩展坞后,可以看到箱子四面都有泡沫,保护的还是很好。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正面照、接口,以及合体。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扩展坞附带的电源。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钥匙,与旧版钥匙略有不同。

与W520对比

现在,重点来了。

虽然这两台机器,定位、年代相差甚远,让人怀疑,究竟有多少可比性。但我也清楚,论坛里有不少兄弟仍然坚守着大板砖,毕竟 Sandy Bridge 之后的处理器提升都是在挤牙膏,再加上当时机器良好的设计,丰富的淘宝配件,极好的扩展性,上个 SSD 感觉可以再战十年。

从一台七年前的工作站,换到一台最新的轻薄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那些被联想背弃的细节,在日常使用中,又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不爽?

便携性

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益处,也是驱动我换本的最大理由。

一台七年前的工作站重量是2.5KG+, 一台今年的轻薄本重量是 1.13KG,比Mac还要轻很多。不止如此,X1c可以使用只有100g多一点的旅行电源,W520必须带着板砖一样的电源适配器,其重量已经接近1KG!这两个数字在纸面上已经很悬殊了,但我仍觉得只看数字是很难对比和体会的,只有把它们背在身上你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区别,特别是一天的会后还要参加晚宴的时候,一周以上的出差的时候,睡眼惺忪大包小包的从安检口向登机口狂奔的时候,与客户扯了一天的蛋晚高峰7点挤地铁的时候,背着包行走在40度的烈日下的时候。只有经历了这些折磨,才会明白重量的斤斤计较,才能让我放开紧握着七行键盘的手。

体积和重量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重要的收益是电池续航

。其实 Sandy Bridge 之后牙膏厂笔记本平台(这里还有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名字,“迅驰平台”)性能没有太大提高,特别是大量产品从标压到低压的迁移性能不升反降,但过去的6年中笔记本电脑的续航得到了大幅提升。具体到W520,即使已经换过两次要价500RMB的原厂电池,各种充电阈值设置与爱护,仍然只能将将撑过两个小时,这意味着很多时候你要去抢插座位,在高铁和飞机上使用更是痛苦——从行李架上翻出背包,取出两块大板砖,放在座位上,把背包放回行李架,找插座,拖着尿袋开始干活,邻座的每次进出都宛如拆迁现场。而现在X1c用了快一个月了,还没遇到过电用光的情形,虽然右下角预估的使用时间有时候是13个小时,有时候又只有7个小时,但都能撑过一天的时间。出去的时候从来不会担心电池续航了,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这货太轻巧不要落在哪里弄丢了。

另外一点是,X1C出门甚至都不需要带电源适配器,因为它采用的 USB-C 接口跟苹果的设备是一样的,你可以随便拿别人的电源来用。然而W520独特的电源接口甚至无法使用其他型号的ThinkPad适配器,你只能随身背着这块砖。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14寸和15.6寸差别不大,所以长宽是没什么区别的。但厚度的差别相当惊人,X1C的整体厚度差不多只有W520的屏幕那么厚。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W520电源适配器与X1C原装65W快充充电器对比,只能说W520电源体积惊人。后面自己另买了45W旅行充电器,同样支持PD,上方用来对比大小的是一只 IPhone 6s 。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数据说话,W520电源适配器+电源线的重量达到了850g!!!几乎两斤沉!快赶上X1C整机的重量了!而45W PD充电器+雷电线的重量只有140g。

性能与技术先进性

这也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益处,不然过去七年整个微电子产业干嘛去了。

同样都是 4C8T,根据 NoteBookCheck 的数据,低电压的 8650U 性能已经超越了工作站级别的 2860QM。同时,X1C的雷电接口拥有完整的 4x PCIE 3.0 带宽,外接 GTX 1060 几乎已经感觉不到性能损失。然而,W520 ExpressCard 接口可怜的的 1x PCIE 2.0 带宽外接 GTX 1066 的性能还赶不上 GTX 1050。其他方面,除了芯片组的支持,开机快了很多,说真的,没有感到其他的性能提升了。

指纹

你们肯定会认为我吐槽的第一个是键盘,但让我最不能忍受的其实是指纹。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C的指纹器换成了目前主流的按压式指纹,但这种指纹器真的非常难用,识别率很低!每次刷指纹都是小心翼翼,然而还是经常连续三次识别不过!当然这可能有个体差异的原因(指纹浅、手汗多),因为我在IPhone上的指纹识别也很困难,但不得不说之前W520的指纹器真的很好用,识别率非常高,而且刷一下也感觉不到什么麻烦,反而是按压式的每次刷指纹都像是拆弹!

小红点

我是小红点的重度使用者,平时很少用鼠标,出差也不会带鼠标。X1C 的小红点比 W520 差了不止两个档次!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可以看到,最主要的区别是,W520的小红点高于键盘按键,X1C的小红点低于键盘按键是陷下去的;W520的三键与键盘按键同高,明显高于触摸板,而X1C的三键是与触摸板同高的。

目前看来,小红点的位置是容易适应的,毕竟GHB做了缺口处理,然而三键的问题却很大,经常发生左右键按不到的情况。

同时,小红点在没有触碰却自动“漂移”的情况,X1C明显比W520更加严重,不知道是不是个体问题。

可以这么说,W520的小红点是可以用来打CSGO虐菜的,X1C的小红点玩RTS都费劲得很。

键盘

终于来到了最大的槽点。

先说结论,巧克力按键并不是最大的槽点,最大的槽点是键盘布局的改变。

ThinkPad由经典按键改为巧克力按键,键程的变短是十分明显的,但还没有到不可接受的地步,毕竟平心而论现在TP的键盘在轻薄本里算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了。之前公司曾给买过一台Mac Pro,实在被其计算器按钮一样的键盘手感吓到了。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ThinkPad键盘改变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七行变六行的布局变化。特别是对于重度Linux用户,根本无法接受,已经到了没法使的地步。首先是ESC键的变化,vi 里面经常按不到ESC。之后是右上角的功能区,之前的键盘中,Delete、Hone/End、PgUp/PgDn 的设计非常合理,现在的键盘感觉就是随便找个位置把这几个键放上去,Delete、Home/End常常找不到,而且 Insert 在 End 和 Delete 旁边,非常容易误触,21世纪都快过去五分之一了,谁还用得到插入/替换!!!右下角就更搞笑了,用PgUp/PgDn替换了“上一个/下一个”键。首先PgUp/PgDn不跟Home/End放在一起居然跟上下左右放在一起,这种设计究竟是谁教出来的!其次没有了“上一个/下一个”,很多 CodeReview 的场景相当不方便,让人抓狂。

一句话对现在的键盘进行评价:去年双十一买了一个 MX Anywhere 2S 吃灰已经很久了,X1C让它重见天日。

脚垫

其实脚垫算不上大毛病,但与之前的“猫爪脚垫”相比,X1C的脚垫抓地力确实更差一点,再考虑到自重的区别,X1C确实非常容易在桌面上滑动。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高分屏与Bug10

不得不说开放兼容的Windows生态至今对高分屏的支持还算不上及格,大部分主流软件仅仅是能看的地步,还有各种软件不是模糊一团就是小得看不见。在多屏显示下,这个问题被进一步的放大了。比如X1C最合适的缩放比例应当是160%, 然而在自定义缩放比例下,其他显示器也是160%的缩放。想象一下24寸屏1080P下160%缩放是一个怎样恐怖的效果。同时,软件在不同缩放比例的屏幕之间拖动时多多少少都会有问题。

其次就是Bug10的问题了。虽然X1C随机安装的Bug10是18年的最新版本,已经比以前的Bug10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是有一堆令人抓狂的问题:开始屏幕的布局常常无故重启后丢失;快速启动与LxssManager服务的冲突问题;WSL有一堆又一堆的Issue,挂在 Github上一年多得不到修复;计划任务常常莫名丢失或者不执行;“设置”与控制面板之间的逻辑混乱。虽然大部分问题可以用“重启试试”来解决,并且很多Bug很难复现,但真的让人想砍人。

扩展坞的对比

最后对比一下扩展坞接口以及 扩展坞本身的设计。

平心而论,这一代机器在扩展坞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起码用两个雷电接口假装了一个扩展坞接口出来。想想之前几代,居然直接甩出一根 USB3 接着个小盒子,让你自己装 Windows 驱动,简直就是屈辱。现在想想那几年的联想应该是对“扩展坞”这三个字有什么误解,呃不对,是压根不理解扩展坞是什么。

我认为,扩展坞的核心是“接口”,这里的“接口”是软件设计或者嵌入式工程里面“接口”的含义,接口是用户不需要考虑具体实现的——扩展坞是一个方便的、连接“我”和“环境”的工具。这意味着公司的“环境”,是需要插着两台显示器插着JTAG插着机房的千兆网线;家里的“环境”,是插着电视机插着 GTX1060 插着 Xbox手柄接收器。无论去到哪里的环境,一插就好,我便接入了这个环境;想走的时候,一拔就走,我便离开了这个环境。因此,任何不能“一插一拔”解决问题的扩展坞都是伪扩展坞,只能算接口转接头,那些不能解决供电问题,插完一根线还要再自己接电源的,都是扩展坞的耻辱,不能计入扩展坞的队伍。

扯了这么多形而上的东西,下面来对比一下经典的USB3 4338扩展坞与这一代的旗舰扩展坞40AJ0135CN。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可以看到新一代扩展坞体积小巧了不少。具体接口方面,最大的不同,是多了两个USB-C接口,其他差别倒不大,少了两个老古董DVI接口,多了一个HDMI接口,供电改成了方口。

7年前联想作为“专业”的代表,旗帜鲜明的支持DP,扩展坞上有两个DP,有DVI,连VGA都有,就是没有HDMI,同样W520上只有VGA和代表未来的DP,这也使得我常年随身带着一根DP转HDMI头。HD-DVD与蓝光之争早已落下了大幕,可是DP和HDMI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该都是并行的,联想现在也作出了妥协,扩展坞上加入了HDMI,甚至X1C的机身上也只有一个HDMI作为专用视频输出接口。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然而公司的老古董显示器还是DVI的,所以只能给扩展坞挂上两个辫子了。

相比旧的扩展坞,新扩展坞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是机身的接口,正如刚刚说过的,用两个雷电接口和一个网口假装了一个扩展坞接口出来。不过现在性能飞速发展,带宽却没什么变化,这也是对带宽妥协的无奈之举吧。Intel 爸爸现在的低压CPU只给了12条PCIE通道,君不见T480s更惨,还要给独显分两条PCIE通道。

这个“假装的扩展坞接口”给机械设计带来非常大的不便。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W520在D面有一个专用的扩展坞接口,而扩展坞上面也有一个对应的接口,因此只要[删掉]坐上来自己动[/删掉]就好了,因此只要往上面一放就好了。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X1C则需要自己插进去。X1C放到扩展坞上之后,需要手动把扩展坞按钮向内推动。这个突出来的接头,[删掉]很担心枪会断掉[/删掉],很担心会不小心碰断。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此外,为了能够将X1C固定在扩展坞上,当向内推动扩展坞按钮的时候,扩展坞上有一对钩子会扩张开来,勾住X1C下面的一个洞,就像▇▇▇▇一样。

对比来看,新款的扩展坞接口需要额外一步推动按钮的操作,并且对结构强度有一定的降低。当然,新款扩展坞也带来了更多的带宽。

哥俩全家合个影吧!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这里看到,135W的扩展坞电源适配器似乎并不比W520的170W电源小多少。另外,其实我有好几个W520电源,毕竟不想背着1公斤的电源走来走去,公司家里各处都会放一个电源。

最后,安心退役吧,老伙计!

X1 Carbon 2018 海淘开箱 + 40AJ0135CN扩展坞开箱 兼与W520对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