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芳晚年被一名女刺客所杀,这名女刺客是什么来历?

杭素文




民国可谓是刺杀风气最为灿烂的时期,民国政要宋教仁、廖仲恺等人被暗杀,民国军阀张敬尧、石友三等人也是被暗杀,他们被暗杀的背后皆是因为政治的角逐,但是曾经威慑东南的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被刺杀却是因为私仇。

1935年11月13日,在天津佛教居士林的佛堂中,在淅淅沥沥的雨声里,在和尚絮絮叨叨的讲经声里,突然响起了三声枪响,在枪声过后,在所有人惊恐的注视中,孙传芳缓缓地倒在了地上,鲜血与脑浆溅得处处皆是。

这时女刺客站起身镇定且淡然地说:“各位道友不要怕,我为父亲报仇,决不会伤及无辜!”

这位女刺客正是名动民国的施剑翘。



孙传芳悬首施从滨,施剑翘结仇孙传芳。

施剑翘的父亲是施从滨,安徽桐城人。当时,孙传芳为了抵御奉系并扩充地盘,组织浙闽苏皖赣五省势力成立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并率军北上。在孙传芳联军即将打到山东时,张宗昌找到了施从滨并作许诺,如果施攻克安徽,便让他当安徽督办,施从滨得了张的许诺后欣然领命。

施从滨领兵南下,直取蚌埠,但是却与孙传芳麾下的谢鸿勋部打起了遭遇战,结果被谢鸿勋打得狼狈不堪,在逃跑的时候被谢鸿勋给俘虏了。施从滨被押解到位于蚌埠的五省联军总司令部后,孙传芳冷笑着看着这个他,孙传芳曾经试图策反他,但是他因为得到了张宗昌的承诺,所以无视了孙传芳,这回孙传芳岂会给他吃什么好果子。孙传芳当即命人用铁丝绑住施从滨押到蚌埠车站,然后割下了他的头颅,将头颅悬挂在车站的高处以供旅客“观赏”,实际上是在警告所有人不要和他作对。孙传芳不仅将施从滨悬首暴尸,甚至不允许任何人收尸,后来是施剑翘的三叔以施从滨同乡的名义将尸首运回并埋葬。

当时远在济南的施剑翘听到父亲施从滨被孙传芳悬首暴尸的消息后,即在悲痛中写下复仇明志的诗:

战地惊鸿传噩耗,闺中疑假复疑真。

背娘偷问归来使,恳叔潜移劫后身。

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伦。

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但是,施剑翘作为女儿家,又将如何为父报仇呢?



施剑翘的坎坷复仇路。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从1925年施从滨被孙传庭割下头颅,到1935年施剑翘枪杀孙传芳也正好是10年。在这10年里,施剑翘从没有放弃过报仇的心思,这10年也是她看清人情冷暖的10年,她曾经将复仇的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哥哥与丈夫,最后却只能孤身走向复仇之路。

施剑翘听到施从滨被杀的消息后,虽然很悲痛,但是却很快恢复了理智,这年的她只有20岁。她想复仇,可是孙传芳是大军阀,她一个女儿家又如何能做到?于是,她想到了自己的哥哥、施从滨的养子施中诚,当时的施中诚是是个小军官,但是如果他升职了呢?当他升到能与孙传芳见面的时候便有机会报仇了,在得到施中诚同意报仇的承诺后,施剑翘找到了施从滨的老东家张宗昌,并向张提出了三个要求:发放足够施家遗孀遗孤生活的抚恤金,破格提拔施中诚,公费送弟弟施中杰和施中权去日本留学。

因为施剑翘确实是为自己而战死,如果不处理好的话不免让手底下的人感到兔死狐悲,同时施剑翘的要求也不算过分,所以张宗昌便点头同意了。果然,没过多久施中诚便顺利当上了烟台警备司令。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北伐,1927年孙传芳在北伐军面前节节败退,这时施剑翘看到了机会,于是去信施中诚,让施中诚趁此良机寻机杀掉孙传芳为父亲报仇,谁知道施中诚却以时机不成熟为理由推脱了。施剑翘看明白了施中诚的真实面目,一个不愿为报仇而放弃锦绣前程的背信弃义的小人。

但是,施剑翘能怎么办呢?她也只能在背后默默地流泪,然后继续想办法报仇。



1928年迎来了施从滨的三周年忌日,也迎来了施剑翘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男人。这个男人名叫施靖公,他将很快成为施剑翘的丈夫。

施靖公是施中诚在保定军校的同学,当时正在山西阎锡山部任职,因为去济南出差途经天津时在施家借住而与施剑翘结识。看到这个哭哭啼啼说要报仇的施剑翘,施靖公突然计上心头,施中诚现在是烟台警备司令,施从滨虽然死了,可在军中仍有香火情,如果能与施剑翘结婚肯定对自己以后的仕途有好处!于是,施靖公装出悲痛的神情对施剑翘说,小姐姐别哭了,哭得我心碎了,如果你以身相许嫁给我的话,你这仇我帮你报了!这边哭得正无助的施剑翘听到施靖公的话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她紧紧地抓住他的手,我答应你!于是,施剑翘嫁给了施靖公,可是几年过去,孩子都生了两个了,每当施剑翘催促施靖公为她的父亲报仇时,他也如施中诚般百般推脱。

这时她也看清了施靖公,他根本不愿意为她复仇,什么以身相许后便帮她复仇不过是骗她的罢了,她被他骗了色。1935年的施剑翘终于意识到了施中诚与施靖公这些男人是靠不住的,要想报仇她只能靠自己,于是她毅然带着孩子离开了施靖公回到了天津,决心自己复仇。

她只是留下了首诗给施靖公,表达了对他的失望:

一再牺牲为父仇,年年不报使人愁。

痴心愿望求人助,结果仍须自出头。



1928年12月张学良改旗易帜后,孙传芳从沈阳逃到了大连。1930年当冯玉祥和阎锡山在蒋冯阎战争中即将失败的时候,孙传芳心知想要东山再起已经很难,于是携家眷迁居天津。

1935年回到天津的施剑翘疯狂地搜索孙传芳的踪迹,但是有意思的是她甚至不知道孙传芳长什么样,最后还是从一个摆摊的算命先生那里看到了孙传芳的照片。经过几番周折,最终她掌握了孙传芳的行踪,以及最容易得手的地方。原来,孙传芳在失势后与靳云鹏合伙弄了个佛教居士林,为什么曾经杀人如麻的孙传芳突然信佛了呢?1932年的时候张宗昌在津浦铁路济南站被人刺杀了,这件事让孙传芳很受震动,最终在靳云鹏的劝说下筹资开了佛教居士林。

1935年11月13日,雨哗啦啦地下着,早早来到居士林的施剑翘却迟迟没有看到孙传芳的身影,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正当她以为孙传芳不会来的时候,孙传芳却不紧不慢地走了进来。因为这天下雨的原因,来居士林听讲经的人比往日少了很多,施剑翘意识到这是自己最好的机会,于是飞奔回家拿了手枪再次来到了居士林。她借口坐在后面靠近火炉太热,坐到了离孙传芳更近的地方,在所有人认真听着讲经的时候,她从袖子里掏出手枪,然后迅速朝孙传芳开了三枪,孙传芳当场毙命。

父仇终得报!但是,此时距施从滨被杀已经过去了10年。



施剑翘的结局。

施剑翘成功刺杀孙传芳后,因为自首没有逃跑,所以当场被闻声赶来的警察抓捕归案。

当时孙传芳的家人曾花重金试图置施剑翘于死地,但是民国时期对杀人罪很看重情与法的结合,理论上最低可判10年,但是在“情理”的帮助下又可以减免,所以最后被判了7年。后来,又加上冯玉祥的帮助,施剑翘在1936年10月14日获得了国民政府的特赦。

在狱中的施剑翘曾有诗云:

剑翘本未脱天真,一点愚忱幸未伸。

但乞天怜随妾愿,来生不做女儿身。

仇恨让施剑翘成为了一位豪放的女诗人,她写了很多诗,读来多有荡气回肠。

1946年施剑翘创办“从云小学”,这所学校阵容很不赖,冯玉祥任校董事长,陶行知先生任顾问,校歌是田汉写的。

1949年苏州解放后,施剑翘当选为苏州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

1952年施剑翘因子宫癌做完手术后到碧云寺修行。

1957年施剑翘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会特邀委员。

1979年施剑翘在北京病逝。

几十年过去,这位曾经名动民国的传奇女人的故事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吾与吾国


1935年11月13日上午,阴雨天,孙传芳要像往常一样出门,其妻随口说了一句,刚下过雨,还去吗?孙传芳一看天,雨已经停了,笑笑,走出了房门。

孙传芳一会就来到了城南的居士林,那是他和北洋前总理靳云鹏一起,在清修禅寺基础上改造的一处佛堂,靳为会长,他为副会长。自日寇占据了东北,早已下野的他就潜心向佛,不问政事,多次拒绝他的日本老同学冈村宁次和土肥圆对他的拉拢,绝不出山去做他所痛骂的“政客”,人活到他这把年纪,又有从前叱咤风云的诸多记忆,不仅名利心看淡,爱国情操也较之前重了许多,他每周必来居士林两次,时间也很固定。

孙传芳进了居士林,今天可能是天气的原因,信众并不太多,他换上了黑色僧袍,径直走向了前排的太师椅,同往常一样,富明法师端坐在佛堂中央,众居士分居两边,大家在法师的带领下,齐诵着《大佛顶首楞严经》。

一声枪响后,后脑中弹的孙传芳扑倒在座椅上,接着是第二枪,子弹射入太阳穴,第三枪,射入后背,孙传芳当即魂归极乐世界。

凶手居然是一位年轻女子,她放下了勃朗宁手枪,一边让和尚们去报警,一边散发传单,一边高声说道:“各位朋友不要惊惶害怕,我乃为父报仇,不会牵连在座的任何一人。我打死孙传芳,一人做事一人当!”

传单上表达的更加清楚有条理,共有三点,一、今天施剑翘打死孙传芳,是本人为先父施从滨报仇。二、详细情形请看本人的《告国人书》。三、大仇已报,本人即向当局自首。四、血溅佛堂,惊骇各位,谨以至诚之心向居士林的各位先生表示歉意。

施剑翘的《告国人书》中,详细交代了其父施从滨十年前的受难经过。

回到十年前,也就是1925年的秋天,孙传芳组成华东五省联军,再度吹响反奉号角,很快就把并无准备的杨宇霆打得匆忙北窜,“收复”上海和江苏、安徽大部,张宗昌奉张作霖之命,亲率白俄兵团反攻至江苏,派第二军军长、新任的安徽督办、前敌总指挥施从滨反攻入安徽。

施从滨,安徽桐城人,1867年出生,时年59岁,15岁就加入了清政府的北洋军序列,宣统年间已经是陆军少将加中将衔,辛亥革命后,在张宗昌手下任职,事发之时,已近花甲之年的他早存退休之念,耐不住张宗昌邀约,只好等这一仗打完再言功成身退。

施从滨本人在这场战役之前并没有很大名气,至少没有他的兄弟名气大,他的四弟是辛亥革命烈士施从云,他当年在滦州成立“北方革命政府”,自任为总司令,后来牺牲,手下的“总参谋长正是冯玉祥

在安徽境内的施从滨部被孙传芳手下击败,施本人也被俘,老将军没有想到的是,孙传芳居然要取他性命!按理说当年的北洋军阀混战,无非是为争夺地盘,不涉及主义人命,朝天放空枪现象十分广泛,“敌军”主帅那更是性命无忧,大不了下野做个寓公,等待机会重新来过。而孙传芳这次大概是为了杀敌立威,想动摇对方军心,加上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的过节,于是动了真格,将其斩首。

都说将军难免阵上亡,死亡本身在所难免,施家人也并非难以面对,他们痛恨的是孙传芳把老将军斩首之后,还将人头悬挂示众,风吹日晒达三日之久,用白布写上血红色的几个大字“新任安徽督办施从滨之头”,这得多大的仇!很明显是不留后路的做法。

施剑翘本名施谷兰,是施从云亲生女儿,由于大伯施从滨没有子嗣,自幼过继给他,施从滨对她非常疼爱,父女感情很深。闻听父亲被害,立志复仇,但这个裹足的小女子当时不过20岁,知道自己肯定是实施不了这复仇大计的。她找到了张宗昌,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让哥哥施中诚从排长提拔到团长,另一个是把弟弟施中杰和堂弟施中权送到日本军校留学,是为长短期双保险。

作为短期目标的哥哥施中诚身为家族长兄,知道孙传芳势力太大,报仇之事很难成功,经常劝慰妹妹放弃。施剑翘在父亲周年忌日里哭泣的惨状被施中诚的一天同学看到了,他叫施靖公(与他们家属于同族,并非亲属),当时在阎锡山的手下当参谋,当即向施剑翘表达了倾慕之心,也隐约表达了帮她实现复仇理想之意。

施剑翘的第一个计划不成功,面对着天上掉下来的二号计划,几乎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二话不说,就跟着施靖公回到山西,还给他生了两个孩子。怎奈随着时间推移,她觉得施靖公越来越敷衍她,每每一提复仇计划,表现的很心不在焉,后来他也官拜旅长,也算是小有成就,但复仇之事,几乎不提。一晃七年过去,施剑翘一日终于憋不住火,1935年初,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天津娘家,从此再也不见这个吹海口的丈夫。可怜这位丈夫后来在战犯看守所死去后,接收骨灰的通知单寄到施剑翘家,施剑翘都给退回邮局。

回到天津后,施剑翘原来的长期方案中的两位弟弟也在军中混的风生水起,但此时的施剑翘却意识到不能让他们再冒险,更应该让自己这个弱女子挑头来做这件事情。施剑翘也知道与自己家族渊源极深的冯玉祥已经从归隐状态出山,重新为蒋介石所用,她也反应过来,自己即便是杀死这名仇人,未必要付出死的代价。

凶案中的勃朗宁手枪,恰如其分的出现在她的视野中,这是她弟弟施中杰的同学“碰巧”寄存在她家中,而她的弟弟施中杰已是冯玉祥的副官,堂弟施中达是南京军官教导队团长,与蓝衣社交往神秘,就连《告国人书》本身,也是两位弟弟帮忙写的。

一回到天津,施剑翘刚刚由施谷兰正式改名,就已经下定了由本人执行刺杀计划的决心,为此她还做了其他精心准备。

一、强行放脚,裹足后的旧社会妇女,也有中途遇到新社会放足的,谓之解放脚,通过时间的推移,重新回到天足状态,当然之前的骨头变形很难完全恢复好。施剑翘为了行动方便,去医院做了手术,矫正脚部骨骼,这属于强行放脚,付出的疼痛代价只有本人知道。

二、打听孙传芳下落,之前她还没有得知孙传芳在居士林,孙传芳的消息竟然是来自于施剑翘上幼稚园的儿子身上,儿子的一个女同学居然就是孙传芳的小女儿,施剑翘正是通过这条线索锁定了孙传芳家。起初她是想打入内部做保姆,后来又得知孙传芳每周必去居士林,这才化名打入了居士林,摸清了孙的规律。

三、行动当天本来下雨,施剑翘早晨去居士林本来未带武器,也没有发现孙的踪迹,当她看到有人在擦拭孙传芳的那把座椅时,意识到孙马上就会出现,赶紧回家换上了专门裁剪制作的深色大衣,内藏勃朗宁手枪,回到了居士林,等来了十年中的最好时机。

行刺完毕,施剑翘从容报警,等待警察来把她带走,如她所料,弟弟们马不停蹄地开展营救工作,冯玉祥第一时间得到了这则消息,马上带着她的弟弟们去见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和司法院院长居正,媒体上也大肆鼓噪,引发汹涌民意。相对而言,落魄的孙传芳之子倒成了弱势群体,法庭上当事人双方都以孝字痛陈,皆哭成一团,按照民国法律,天津地方法院以最轻程度判定有期徒刑十年,后来的二审又改判成7年。

冯玉祥的活动能力自然不仅限于法院和司法院,后来,他联名于右任、李烈钧、张继等多人,做通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工作,给予特赦处理,关押不到一年后,施剑翘被释放。

施剑翘的传奇还在继续,四十年代初期,她跟随母亲和弟弟施中杰在四川居住,在抗日救国的热潮中,她也发起了募捐活动,捐献了多年的积蓄和徐悲鸿送她的美术作品,经她号召募捐所得的资金,给国军买了三架战斗机,宋美龄都亲自接见过她。

施剑翘死于1979年,就在之前没几年,她的老家安徽桐城在改山造田的活动中,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啃开了修建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坚固的施从滨坟墓,老人家骸骨中的三十多颗金包牙被送往大城市去卖掉。性情刚烈的她未必知道,假若知道,谁会清楚这位为父报仇的当年奇女子究竟会做何感想。

再交代一下她那位堂哥施中诚,他后来做到了74军军长,手下的余程万、李天霞、张灵甫等等,似乎都比他有名气,与他的前辈施从滨一样,施中诚在淞沪会战中由于下身浸水过久,永久丧失了生育能力。

施剑翘(后)与施中诚夫妇合影,照片拍摄自四十年代初


历来现实


1935年11月13日清晨,孙传芳按照自己的老习惯,在天津居士林佛堂诵经,随后数声枪响,孙传芳被刺身亡,刺杀他的,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子施剑翘。

孙传芳曾任江南五省联军总司令,直系首领,被称为“东南王”。后因与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开战,遂失败,军力消耗殆尽。

“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寓居天津,日本冈村宁次以同学身份多次上门,劝说他出任伪职,孙传芳不愿做汉奸,严词拒绝。

然而,11月13日的这个清晨,一个纤弱女子施剑翘,却将这个曾经叱咤风云、听到他姓名就足以令人胆寒心惊的大军阀,轻轻松松击毙于佛堂之中,这是对世界的嘲笑,还是对人生的蔑视?

1925年,孙传芳与张宗昌开战,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在张宗昌手下任第二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由于孤军深入,施从滨兵败被俘,孙传芳将施从滨杀害,而且枭首三日。

父亲惨死的信息传来,刚刚二十岁的施剑翘万分悲痛,当即写下一诗:“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发誓为父亲报仇雪耻。

然而,一介弱女子,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哪有什么报仇的机会?所以,转眼十年过去了,报仇无望。不过,施剑翘却一刻也没忘记过报仇的誓言。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于女子,也是一样。十年一过,机会终于来了,1935年,当他得知孙传芳已兵败退隐,居于天津,而且经常在居士林礼佛后,便化名加入了居士林。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摸清了孙传芳的生活规律后,便在那个清晨,用一把勃朗宁手枪,结束了孙传芳的性命,报了杀父之仇。

从施剑翘枪杀孙传芳一事可以看出,不管仇恨的种子是多么的渺小,一旦暴发,便能产生惊天的毁灭。


帝国的脸谱


杀死孙传芳的女刺客叫施剑翘,原名施谷兰,她杀孙传芳,四个字:为父报仇。说起来,她也是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中章子怡扮演的角色宫二的原型之一。

作为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大军阀,杀伐无数的孙传芳曾有一句名言——

秋高马肥,正好作战消遣!听起来也是有点……残暴。

1925年秋,孙传芳为争夺安徽、江苏的地盘,与奉系军阀张宗昌斗得火热,时任奉系第二军军长、前敌总指挥的施从滨,奉张宗昌之命,前去迎头截击孙传芳,颇有节气的他三度拒绝了孙的“招安”。交锋中,施从滨兵败被俘,恨恨不已的孙传芳割下他的头颅,还不解恨,又悬起来示众三天。后来还是他的三弟于心不忍,以同乡名义,冒险将尸首救下,辗转运回老家桐城埋葬。

死讯传来,最悲痛欲绝的是施从滨年仅20岁的爱女施谷兰,她当即立志,要为父报仇,手刃仇人。她咬牙写下明志诗:“

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她是这么写的,也用接下来的半生时间,兑现了自己的誓言。

作为一个裹足女子,弟妹又都还年幼,起初,施剑翘并没打算亲自出手,也没有这个实力。她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自己信任的族兄施中诚身上。施中诚任烟台警备司令的要职,出于利害考虑,反而劝妹妹打消复仇念头。施剑翘伤心之下,与他毅然断绝了兄妹关系。

1928年,施从滨遇害三周年忌日,施剑翘母女的恸哭,惊动了前来施家借宿的同乡人施靖公。他当时任职山西军阀阎锡山部的谍报股长。施靖公动了心思,表示愿意承担为她报仇雪恨的大事,施剑翘遂下嫁于他,迁居太原。

施靖公一路顺风顺水,1935年,被提拔为旅长,但报仇的事却一拖再拖(以替伊复仇的名义把妹,也是简直了)。施剑翘屡次要求施靖公履行当初的诺言,遭到拒绝也明白再无希望后,又咬牙与他一刀两断,带着两个儿子返回了娘家。

蓄志十年,父仇未报,她哀切地吟叹“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并将名字由“施谷兰”改为“施剑翘”。不光改了自己的,还改了两个儿子的,“大利”成了“佥刃”,“二利”成了“

羽尧”,合起来还是“剑翘”。不得不感叹,为父报仇真是他人生的全部动力啊。

也是在这一年,施剑翘的弟弟施则凡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了,血气方刚的他带回了一把日本军刀,恨恨地跟姐姐说自己要去手刃孙传芳。十年磨一剑,施剑翘反而冷静下来了,为了避免功亏一篑,他阻止了弟弟。她决定,为了不出任何意外,自己亲自动手!

施剑翘先是通过手术,放开了裹着的双足,并苦练枪法。之后,她打听到孙传芳兵败后寓居天津,立刻前往天津,掘地三尺,也要把他挖出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1935年农历九月十七日——父亲遇难十周年当日,她前往天津日租界观音寺为父亲举行纪念法会,从受邀前来的富明法师口中得知,孙传芳竟然从军阀头子摇身一变,成了居士林的居士。她随后化名“董慧”,委托一位女居士介绍,加入了居士林,一有时机,就打探孙传芳的行踪,摸清他的起居,并为刺杀做了周密而细致的安排——

她准备好字字铿锵的《告国人书》,也准备好自己的遗嘱,

将11月13日(这一天是佛门讲经日)定为替父报仇的大日子。

这一日,佛堂中央,佛香缭绕,诵经声声,一派安宁气象,施剑翘拔出勃朗宁手枪,从后排越到前面,对准聚精会神听经的孙传芳的后脑,砰!紧接着又朝他的太阳穴和腰部各来了一枪。让他死,就必须死得透透的,绝无一丝生还的可能!毫无防备的孙传芳惊愕倒地。

佛堂大乱,施剑翘将事先印制的《告国人书》和父亲的照片抛向人群,大声宣布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目的,并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坦荡荡地自首。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一生杀伐无数的“笑面虎”皈依了佛门,却洗不清一生的冤孽,心如止水,一心事佛,兵戈铁马和江湖恩怨就真的能远去吗?并不能,他最终因前尘往事葬身佛堂,终年50岁。

警察局的人赶到,看完《告国人书》之后,恭恭敬敬地带走了施剑翘。鉴于动机特殊,天津地方法院“轻判”有期徒刑10年。然而,她的行为引起了轩然大波,报纸称她为“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律师为她辩护,要求政府特赦。

后来,冯玉祥、李烈钧、于右任、张继、宋哲元等响当当的人物也出面救援。1936年10月14日,在她入狱11个月的时候,一纸由中华民国最高法院下达的特赦令,将她释放。

到此时,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前半生画上了圆满的句点。此后,她的后半生其实也相当精彩,全力抗战,为国募捐,倾其心力创办学校,启迪民智,解放后,担任妇联主席。1952年,她将一手创办的学校移交政府管理,赴京看病,被诊断为子宫癌,术后在五台山疗养,后移居北京,以居士身份在碧云寺修行。1957年她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79年,因晚期直肠癌去世,终年74岁。


饮水君


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刺客施剑翘,一手策划了刺杀军阀孙传芳的案件。

施剑翘的父亲是山东军阀张宗昌(就是那个“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的张宗昌)手下一员大将,名叫施从滨。施剑翘作为父亲的掌上明珠,家境优越,所以养成了大家闺秀的风范,喜欢诗词歌赋,还曾经上过新学堂(天津师范学校,就是今天的天津师范大学)。

1925年军阀混战,张宗昌和孙传芳争夺淮河流域,施从滨作为张宗昌手下的军长,与孙传芳交战,孤军深入,不幸战败,被孙传芳枭首示众。那时才20岁的施剑翘决心为父报仇,手刃仇人。

然而,一个家道中落的女子,又怎能近的了大军阀孙传芳的身呢?不久后国共合作北伐,孙传芳丢光了地盘军队,跑到天津居士林当了居士。而这时苦苦寻找孙传芳的施剑翘正好为父亲办十周年祭日的法会,从一位和尚口中得知了孙传芳的下落。于是她化名加入居士林,观察孙传芳的作息规律。

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和往常一样来居士林听和尚讲经说法,施剑翘也怀揣手枪混在其中。趁着众人闭目诵经之际,施剑翘走到孙传芳背后,连开三枪,当即将孙传芳打死。之后,她拨通警察局电话,毅然自首。

此事一出,全国震惊。在冯玉祥、李烈钧、于右任等人联名上书之下,被判7年徒刑的施剑翘被民国政府特赦。出狱后的施剑翘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当中,并且与八路军和民主人士结下了深厚的感情。1948年,苏州解放,施剑翘将两个儿子送入解放军,还当选了苏州市妇女联合会的副主席。1979年,施剑翘病逝在北京。


直江信纲


孙传芳之死,是抗战初期的一桩奇案。

(图为施剑翘)

一,孙传芳辱杀施从滨,施剑翘复仇心起。

孙传芳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军阀,1925年自任为五省联军统帅,与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开战。

11月初,“五省联帅”孙传芳率部与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部激战于安徽固镇,结果张宗昌部大败。连张宗昌手下的前敌总指挥、山东军务帮办兼第一军军长施从滨都被孙传芳活捉了。

杀人不过头点地,孙传芳对施从兵可是没有那么客气。孙传芳在施从滨临死前给了他很大的侮辱和打击。死后又把他的尸体暴尸三日,极其残忍无情。

不管孙传芳以前做过什么好事,对待施从滨这件事上,实在是太不地道了!

二,施剑翘十年报父仇,孙传芳殒命佛堂。

得知孙传芳虐杀父亲施从滨,施从滨的20岁的女儿施剑翘悲愤难当,恨不得立刻手刃仇人!可惜,孙传芳是五省连帅,岂是一个小小弱女子能杀的了的?

施剑翘只能写诗表达自己心情“

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图为孙传芳)

施剑翘让施中城等几个兄弟都去读军校,将来做军官,就能报仇杀孙传芳了。不得不说这种培养后人的报酬方式,最好也最有效。当初被左宗棠痛骂樊燮,樊燮宗祠立洗辱牌,要求后人功名上超过左宗棠,几十年后,樊燮后人中进士,才烧掉洗辱牌。

可是施剑翘的堂兄施中城并没有为父亲报酬的心思,施剑翘只好靠自己动手。

施剑翘找了施靖公,时任山西军阀阎锡山部的谍报股长,是施中诚的军校同学。施剑翘以为父报仇为条件,嫁给了施靖公。没想到,施靖公官位越来越高,却从没想过为岳父报酬。

施剑翘十年也没能报父仇,心中苦闷吟诗“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并从此由“施谷兰”改名为“施剑翘”。从此施剑翘立志自己报仇,不再依赖别人。

1935年,施剑翘做手术,放开缠了30多年的小脚。并且苦练枪法,为报仇做准备。

1935年11月13日,早已下野多年的孙传芳在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施剑翘化名“董慧”,潜入寺庙,枪杀孙传芳。当天《新天津报》发出号外,报道了“施从滨有女复仇,孙传芳佛堂毙命”的特大新闻。从此全国得知。

三,施中城抗战立奇功,张灵甫接管74军。

施剑翘被捕后,在法庭申辩中说“父亲如果战死在两军阵前,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他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共戴天。”因为这件事全国轰动,社会各界都为施剑翘求情,1936年10月14日,在施剑翘入狱11个月的时候,被特赦释放。

出狱后的施剑翘,先后捐飞机、办学校,为社会做贡献。他的两个儿子也参加了解放军,直到1979年临终前,还希望为祖国统一尽一份力!

值得一说的是,前文提到的施剑翘的堂兄施中诚,是抗战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在抗日战争中,74军一直是一个辉煌的部队,王耀武正是这个军的主要领导,王耀武军长最看重的下属是师长张灵甫。王耀武即将升值调走时,他问张灵甫,让李天霞当军长怎么样?张灵甫说,愿意让施军长回来。这个施军长就是施中诚。施中诚不是黄埔嫡系,不可能长期担任74军军长,让他过渡一下,最后让张灵甫接任军长。这就是王耀武的鬼把戏!


历史知事


孙传芳被刺杀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全民国,作为这次事件主角的施剑翘也由此声名大震,其为父报仇的行为招致了众人的一片叫好声,施剑翘也由此获得了民国第一女侠的称号。

在她的身上隐藏着一股人们早已缺失的侠气精神,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因为军阀的混战而死的人数不胜数,但是能因为父亲的死亡而向手握大权的军阀复仇的人少之又少,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而施剑翘却做出来了,并获得了众人一片的赞誉。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施剑翘,施剑翘原名施谷兰,她的父亲是国民党的辛亥元老,但是在被孙传芳俘获之后,却被孙传芳砍了头,并将其的头颅高高挂起示众,当时得知这个消息的施还是一位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

在听到自己的父亲被孙传芳残忍的杀害之后,施剑翘非常的气愤,因为她觉得如果自己的父亲是在战场上被孙传芳杀死的话,那将是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但是自己的父亲是在被孙传芳俘虏后杀死的,施剑翘觉得杀俘虏是最残忍卑鄙的行为,更何况是将俘虏的头颅悬挂起来示众呢?

所以从知道消息的那一刻起,施剑翘的脑海中就埋下了一个念头,她要杀了孙传芳,为自己的父亲报仇。


但是施剑翘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根本连孙传芳的身都近不了,就会被孙传芳杀死,所以她请求了当时正在张宗昌手下就任军官的堂哥,她的堂哥原本答应了施剑翘的要求,但是没过多久,他的堂哥就被张宗昌升了官,成为了一地的警备司令。

这个时候身居高位的他对于曾经的承诺就有些迟疑了,因为如果自己去刺杀了孙传芳,到时候必定仕途不保,让他这么一个大好前途的人因为帮自己的叔叔报仇而丢掉前程,他是舍不得的。

在经过堂哥的几次推迟之后,施剑翘感觉到心灰意冷,当她的堂哥劝她放弃仇恨的时候,她当即和堂哥断绝了关系,再不联系,在后来一次施父亲的忌日上,施剑翘悲切到极致的痛苦令观者无不心怜,当时有个同乡人名叫施靖公,在阎锡山的手下任职,他被施剑翘的痛苦以及她为父报仇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当即对施剑翘做下承诺,要为其杀孙传芳。


施剑翘对他的承诺非常感动,当即嫁给了他,和他组成了一个家庭,几年过去了,施靖么一直在找机会为施剑翘复仇,但是孙传芳被军队包围着,所以他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帮助施剑翘报仇。

几年过去了,他晋升为了阎锡山手下的带兵旅长,这个时候施剑翘感觉复仇的机会来了,她劝说了自己的丈夫带兵去杀了孙传芳,但是这个时候身居高位的丈夫拒绝了施创翘的请求,他和施剑翘的堂哥一样,开始舍不得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权位。

看着迟疑的丈夫,施剑翘心灰意冷的和自己的丈夫断绝了关系,并带着自己生下来的两个孩子回到了老家,后来孙传芳兵败孤身来到了天津居住。


得到消息的施剑翘抛弃了一切的生活,来到了天津,虽然孙传芳已经兵败,但是忠心的手下士兵还是有着不少,施剑翘在孙传芳附近居住下来,打探了消息很久,才得知了孙传芳会经常到天津的居士林拜佛,所以为报父仇的施剑翘剃了光头成为了居士林中的一位女居士,她在居士林中时时刻刻的寻找着机会刺杀孙传芳。

终于有一天,施剑翘寻找到了机会,当孙传芳正跪下来拜佛的时候,她躲在孙传芳的背后,一枪了结了孙传芳的性命,她怕孙传芳还没死透,又向孙传芳打了两枪这才收手。


在杀了孙传芳之后,施剑翘从容的丢下手枪,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单页发放给寺庙中的众人,在这些单页中,声情并茂的控诉了孙传芳的杀父行为,以及自己为父报仇的热切情感,令当时无数观者为之震惊感动。

施剑翘的事情被全国各地的报纸刊登了出来,施剑翘为父报仇的行为感动了无数的国人,获得了无数舆论上的支持,在全国各地妇女协会们的支持下,最终施剑翘被关押了一年就被放出来。


在施剑翘被放出来之后,她热心地投入了各种公众活动中,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在湖南四川等地进行着募捐,为抗日战争募捐了三架飞机以及各种大量的战争物资,在战争结束之后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一个小学,开始教导着因为穷苦而无法上学的孩子们。

我觉得施剑翘非常的值得我们敬重,她是一个义薄云天的时代女性,她有着为父报仇的忠孝、也有着为国抗敌的豪气、更有着热诚主办教育的大义,在我看来施剑翘就是一位义薄云天的女侠客,以自己一介女流之身对自己所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拼尽一切的努力着,很多时候,她想着都不是自己,她的内心住着别人,有他的父亲、有在抗日战争中受害的百姓们、也有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无法读书的孩童们,施剑翘的内心仿佛大海一般容纳百川,包含下了整个世界。


孤客生


刺杀孙传芳的刺客叫做施剑翘,他是被孙传芳杀害的鲁军老将施从滨之女,亦是国军王牌74军军长施忠诚之妹,但是施剑翘刺杀孙传芳并没有表面看来那么简单,施剑翘背后军统的影子若隐若现,且听本人慢慢道来。

1925年的奉浙之战,浙军孙传芳设下伏兵,将孤军深入的鲁军前敌总指挥施从滨活捉,由于施从滨此前对孙传芳的几次劝降不理不睬,恼羞成怒的孙传芳将后者枭首示众。

施从滨被杀后,其女施古兰立志复仇,他先找到时任烟台警备司令的堂兄,施忠诚,但后者反而劝他大局为重,不要复仇,一怒之下,施古兰断绝了与堂兄的关系,并改名施剑翘,从此勤练武艺,苦等复仇良机。

1935年,狼子野心的日本人几次找到早已下野隐居的孙传芳,希望他出任伪职,均遭到孙传芳的拒绝。但很快,耳目聪敏的军统得到了这个消息,担心孙传芳变节的军统决定防患于未然,除掉孙传芳。

神通广大的军统找到了施剑翘这个理想的刺客,他们派人假扮退伍军官,卖给施剑翘一把当时千金难求的勃朗宁手枪,又暗地引导,将孙传芳行踪随时泄露给施剑翘。1935年11月,在居士林佛堂参禅的孙传芳被施剑翘刺杀,一代枭雄与世长辞,怎么不令人扼腕!


林屋公子


孙传芳遇刺案,被列入“民国奇案”之一,关于这段故事,至今仍有不少传说。嚣张一时的大军阀孙传芳,最终死于一名女刺客手中,当时引发了巨大轰动。

这名女刺客原名施谷兰,后更名为施剑翘,生于1905年,祖籍安徽桐城。她杀孙传芳的目的很简单:为父报仇。

施谷兰自幼生活条件安逸,算是当时的富家女子,知书达理。在行刺孙传芳时,施谷兰已经结婚,并生有两个儿子,长子7岁,幼子2岁,丈夫是在山西军队中作旅长。不过,这位坚韧的女子,一直在寻找机会刺杀孙传芳,以便为父报仇,这一等就是十年。

施谷兰的父亲是施从滨,曾就读于北洋武备学堂,民国时一路摸爬滚打,获得了陆军少将军衔,属于皖系军阀。后来再通奉系作战时,被孙传芳俘获,处以极刑。施从滨被孙传芳下令砍了脑袋,并且暴尸数日,落得了个身首异处。

父亲遭孙传芳杀害后,施谷兰一直想要为父报仇。不过,她是一个裹脚的小脚女人,不仅行动不便,而且根本不具备刺杀孙传芳的本事。为了给父亲报仇,她曾求过自己的堂兄,后来又嫁给施靖公,以此来求得帮助。

不过,这两个男人都不靠谱,于是施谷兰决定自己动手,并改名为施剑翘。几经周折之火,施剑翘弄到了一把手枪,并摸清了孙传芳的活动规律。最终,施剑翘找到了机会。1935年11月13日下午,孙传芳在佛堂里朝孙传芳的太阳穴和腰部各开一枪,算是为父亲报了仇。

施剑翘刺杀成功后,被警察带走,经过审讯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但后来收到特赦,仅入狱11个月。这就是施剑翘刺杀大军阀孙传芳的故事。


碣石樵子


北洋三大军阀之一的孙传芳

都说北洋军阀有一个规矩,就是只要宣布下野,交出军权,别人就不会拿你怎么样,只有两个人犯了规矩,一个是徐树铮杀陆建章,后来被陆建章的儿子枪杀;另一个就是孙传芳杀施从滨后,被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所枪杀。

真是应了那句,出来混,迟早要还啊!

要说孙传芳也算北洋军阀的后期之秀了,在段祺瑞、吴佩孚呼风唤雨的时候,孙传芳还属于小弟那伙的,后来在曹锟、吴佩孚的支持下,孙传芳出湖北,进入福建一路做到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竟然可以和张作霖、吴佩孚并称北洋三大军阀,也可以说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了。

但是,这样一个大军阀,为何会被女刺客施剑翘刺杀呢?

孙传芳枪决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张作霖打败直系吴佩孚,势力急剧膨胀,马饮长江水,威胁到了当时在浙江的孙传芳,孙传芳通过拉拢奉系张宗昌的手段,得以缓和和奉军的关系,1925年的时候,孙传芳出其不意,打跑了在安徽和江苏的奉系军阀姜登选和杨宇霆挥师北上。

在张宗昌的部队开始交锋,张宗昌部下济南镇守使施从滨部被孙传芳击溃,孙传芳很高兴,见施从滨的时候还笑脸相称,但是随后就将其处决,并且将施从滨暴尸示众三日,可见孙传芳笑面虎之称属实。

施家有女要报仇

施从滨被杀的消息传来,施剑翘立志为父报仇,手刃仇人。还写下了明志诗:“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为了报仇,施剑翘的确是不顾身,先是下嫁给施靖公,希望其能帮她复仇,但是施靖公后来却反悔,施剑翘感叹“一再牺牲为父仇,年年不报使人愁。痴心愿望求人助,结果仍须自出头”,决定自行复仇。

施剑翘本是大家闺秀,因此也有裹足的习惯,为了能够自行报仇,她通过手术放开裹着的双足,苦练枪法。

施剑翘替佛出手度化孙传芳

孙传芳在被北伐军打败后投靠张作霖,张作霖败退东北的路上被日本人炸死后,孙传芳也到东北,张学良枪杀杨宇霆后,孙传芳害怕受到连累,辗转到天津寓居(北伐大佬下野后,都爱往天津跑)。在天津期间,孙传芳内心有皈依之心,并且组织佛教居士林,自任理事长。

施剑翘得知孙传芳兵败寓居天津的消息,赶往天津准备行刺。施剑翘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孙传芳的样貌、口音及活动规律(有一说是军统提供的消息)。

1935年11月13日(施从滨十周年纪念日),孙传芳照例到佛堂听经念佛,施剑翘拿枪对孙传芳进行了枪杀。杀父之仇得以报。

特赦释放

施剑翘在枪杀孙传芳后,并没有走,反而将事前准备好的《告国人书》以及施从滨的照片抛向人群,大声宣布自己行刺的目的,等待警察来。

当天下午《新天津报》就刊登了这一特大新闻,要知道,女刺客、军阀、枪杀这几个词放到一起就是吸人眼球的存在,当时轰动全国。

在天津地方法院一审判决有期徒刑10年,但是经过当时舆论的呼吁,以及冯玉祥、于右任、宋哲元等国民大佬的呼吁,国民政府在施剑翘入狱11个月的时候,决定赦免施剑翘。

施剑翘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称其为"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