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匈奴人和蒙古人有什麼關聯?

帥哥愛自由


這個問題要詳細回答需要很多。這裡就圍繞著題主的三個問題為中心回答吧。

歷史上的匈奴人去哪裡啦?

在《晉書·北狄傳》曰:“匈奴之類,總謂之北狄……夏曰葷鬻,殷曰鬼方,周曰獫狁,漢曰匈奴。”就是說匈奴之類的民族部落,都可叫做北狄……夏朝時叫葷鬻(xunyu),殷商時叫鬼方,周朝時叫獫狁(xianyun),漢朝時叫做匈奴。雖然細究略有不同,但大體可以這樣稱謂。

匈奴興起於公元前3世紀(戰國時期),衰落於公元1世紀(東漢初)。他們的騎兵縱橫大漠南北近300年,將匈奴之名永遠刻在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豐碑上。

在戰國至秦漢這個時期,匈奴分佈於中國北部、東北部和西北地區,到了後期,大概在公元前60年,發生了五單于爭立混戰。最後只剩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相互廝殺,結果就是匈奴分為兩支:留在漠北的北匈奴(郅支單于),南下歸附漢朝的南匈奴(呼韓邪單于)。

南匈奴在歸附漢朝後不斷的自漠南內遷,成為大漢子民最終與漢族融合。

北匈奴呢,伺候的北匈奴曾經打敗過大宛、烏孫等國家,在西域卓識威武過了一陣子。在公元89年(東漢永元初年),被東漢政府和南匈奴擊敗,兩年後在金微山(現在的阿爾泰山)再次被東漢大軍打得大敗,使得北匈奴一蹶不振。其一小部分留居鄂爾渾河流域,後來被鮮卑吞併。餘下的大部分繼續西遷。在打敗烏孫國後又多次同東漢軍隊交戰,隨後再往西,到了康居國。後來,餘部繼續向西後退,直至頓河、多瑙河流域,並以南俄羅斯大草原為基地,對羅馬帝國發動戰爭,是致使羅馬帝國最終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被漢朝軍隊擊退而逐漸西遷的北匈奴,卻成為了入侵歐洲的匈人。當然了,只是學術上的說法之一。法國漢學家Joseph de Guignes也於1756年在其史學著作《匈奴通史》中推測匈人的來源即中國漢代時期北方遊牧部落的總稱--匈奴。這些遠走歐洲的北匈奴,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爾加河地區。一部分在下多瑙河(現保加利亞),一部分在中多瑙河(現在的匈牙利)。在今天,也有很多匈牙利人說自己的老祖宗是匈奴。

後來的蒙古人又是從哪來的?

蒙古族自稱"蒙古"。"蒙古"這一名稱較早記載於《舊唐書》和《契丹國志》。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蒙古"等。

關於蒙古族的族源問題,學術界也是說法眾多,有“匈奴說”“丁零說”“突厥說”“鮮卑說”等爭論。多數學者比較認同的是蒙古人出自東胡一隻。東胡是北方古老遊牧民族,因居住在匈奴(胡)以東而得名,是包括同一族源、說不同方言、各有名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

在《史記》中記載,蒙古部落最初只有捏古斯和奇源(貶稱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其他匈奴部落打敗後只剩下兩男兩女,逃到了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一代。到公元8世紀,已經分出了70多個分支,這70多個分支被成為“迭兒勒勤蒙古”,人口增長,不得不遷徙。

12世紀時,這部分人漸分佈於今天的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東一帶,組成部落集團。著名的有乞顏、扎答蘭、泰赤烏、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到了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的忽裡勒臺(聚會)被推舉蒙古大汗,建立了大蒙古帝國。

接下來的事情多數人都知道的,就不贅述了。

匈奴人和蒙古人有什麼關聯?

往遠了說,匈奴人和蒙古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 葷鬻。

往近了說吧,說法就有爭議了。有人認為秦漢時期的匈奴人就是今蒙古人的祖先,尤其是蒙古國人更是如此認為。可是也有很多資料表明蒙古人最初的起源是室韋的東胡部落。如需要更加確切二者的關係,則需要以後發掘的更多史料來證實。


風鈴中的濤聲


民族歷史學有很多錯誤的認識方向。

第一,幾乎認為古代各種政體下統治的人為一族。我們所說的“匈奴人”、“蒙古人”、“突厥人”、“滿人”實際上是多民族構成。就像現在中國,“中國人”不一定全是漢族人。

第二、現代“民族”一詞是近代人類種群概念。而“古代”的“某某人”並非是今天“民族”概念。再加上沒有統一的概念,“某某人”古代文獻中用的十分隨意。而將原來的“某某人”轉換成今天的“民族”一詞,認識會出現很大的偏差。古代的“某某人”不是社會學、人類學下的“民族”,他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國家民族”,中華民族定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下的人。

第三,現代“民族”一詞也有多重含義。“族”類有不同範疇下的“族”類。一是人類學中種族概念,二是語言學裡語族的概念,三是社會學裡的“民族”概念。經常見幾種不同範疇下的“民族”混為一談。

再加上古代信息很少,民族間交流少,相互瞭解的少,僅有的一些文獻也是敘述混亂不同,也會產生一些誤解。

先看看匈奴。匈奴起源於阿爾泰山東南,蒙古高原以南地區,後來崛起,西滅烏孫、大月氏,東侵烏桓、鮮卑,北佔蒙古高原,西漢年間匈奴已是東至遼西,西至西域,北佔整個整個蒙古高原的多民族政權。各民族在這個政權下進行了民族融合。只不過融合時間過短,在沒有完全融合一起時,匈奴政權滅亡按,民族融合停止。西漢時我們稱的“匈奴人”在東漢末年南匈奴歸順東漢時,我們才發現,歸順的南匈奴共有十九別種,其中包括皮膚白、高鼻深眼窩的羯人。五胡十六國期間一般已經不把他歸入匈奴人,而一般泛泛而論時這也是匈奴人,還有五胡十六國中的盧水胡人,這也是被稱為匈奴的一支,五胡十六國期間也不完全把他稱作匈奴人。在匈奴政權下有很多民族,包括蒙古高原上的本地土著民族。這些土著民族我們前秦的各種文獻上也有所提及。

匈奴被滅後,匈奴核心地帶蒙古高原東部被鮮卑人佔領,西部被屬於突厥的回紇人佔領。匈奴人呢?一部分被打跑,另一部分四散,更多的人留在了蒙古高原,又進入到突厥化和鮮卑化的民族融合中。隋唐鮮卑人完全融入到漢族時,很多匈奴人是以鮮卑人的身份融入。北魏時佔據蒙古高原的柔然人被滅以後,蒙古高原就進入了突厥化的民族融合進程,蒙古高原出現了被認為屬於突厥一族的各民族。突厥崛起於大概六世紀,佔領過蒙古高原,七世紀突厥被滅後,馳騁蒙古高原的還有其他屬於突厥一族的高車、薛延陀、敕勒等等突厥語族中的民族。

到了十三世紀蒙古興起。早先蒙古只是蒙古高原東北的一個很小的部落。首先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部落,通過戰爭征服了貝爾加流域的各民族,這些人應該是生活在突厥的傳統聚集地,這些人大多數是成了現在新疆蒙古人,瓦剌、衛拉特、額魯特、西蒙古是其不同時代的稱呼。後來蒙古人又征服了佔據蒙古高原的克烈、奈曼部以及蒙古高原南部、陰山以北的民族成分很雜的汪古部落,隨著實力的增強,蒙古人又向西擴展,西域、中亞、歐洲東部都為其統治區域。中亞很多被征服的民族,在蒙元時期,蒙古人稱其為色目人,有些情況下,中原人也稱其為蒙古人,因為這些人隨蒙古軍駐紮各地,並且有很多也融入蒙古人中。各類族群隨著佔領,民族向蒙古族融合。由於蒙古人統治時間短,很多後期征服融入的民族、部落蒙古統治結束後,也開始分化。由於與蒙古人的關係不同,融合的程度不同,使一些民族一半在蒙古內、一半為原來民族。像布里亞特人、圖瓦人、烏良哈人,中國內為蒙古人,在國外自成民族。

匈奴與蒙古人都崛起於蒙古高原,但蒙古高原從匈奴起經歷了,鮮卑人統治、柔然人統治、突厥一族的統治,然後才是蒙古的崛起。而每次統治都有融合過程,只是時間短,融合的不徹底,失去政權後,融合停止,出現分化。匈奴滅亡至蒙古興起,之間相隔八九百年,而中間又有不同的民族主宰蒙古高原。遊牧民族的統治基本上都是以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民族。幾經分合,匈奴人在蒙古裡不會有很多。

民族歷史研究,應該看到政體下的多民族,以及民族形成過程中的民族融合。絕不可脫離這兩條主線去看待民族的變遷形成!


耕讀186


中國北方民族無論是那個民族都融合了多民族的血液、文化、習俗,任何民族從出現的那一天開始就不存在所謂純淨的民族。

現代蒙古人的祖先是室韋蒙古。當然,如同任何民族一樣,在其民族發展的歷史上,

都融入異族的血液,而且,地域分佈較廣的民族,地處不同方位的部落會融入不同異族的血液和文化。

室韋蒙古是古東湖族的一支,所謂東湖,近年來,我越來越認為就是通古斯的別音,

如果這個假設能夠成立,那麼,北方很多民族就都同屬於亞洲大陸一個最古老民族--- 通古斯。

只是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分化出許多部族,最後演變成不同的民族。

歷史上民族的分分合合如同國家版圖變更一樣,民族特性和文化也是在融合統一後出現分道揚鑣,然後再融合、再分化。你所說的北方歷史上一些民族消失的無影無蹤,這和他們的社會文化發展程度、人口數量的多少有很大關係。相對落後的被先進的同化,人口數量少的民族,被人口眾多的民族同化。

如何防止被同化?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避免,越是固守原有文化,越可能加速被同化,因為固步自封和社會文化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是背道而馳的。主動接受先進思想和文化,推動自身社會文化發展,不斷創造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文化,才能更長久地保持本民族的特性。


神都公子哥


歷史上的匈奴人與蒙古人應該說有血緣上的傳承,匈奴人在兩漢的不斷打出下衰敗了與此同時鮮卑人在大漠南北強盛了起來一部分匈奴人溶入了鮮卑族。突厥人取代了鮮卑以後在大漠南北的草原部落成為了他們的附屬,直到克列乃蠻等部族被蒙古部征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