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自主研發穩居全球前三 阿里雲技術研發負責人分享「飛天」往事

2009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在北京上地匯眾大廈一間疑似廢棄的辦公室,一群年輕人寫下了阿里雲計算操作系統"飛天"的第一行代碼。9年之後,阿里雲技術研發負責人蔣江偉同媒體分享了這段往事以及"飛天"的自主研發之路。

"當時大家都覺得做雲計算就像合抱一棵大樹,誰都知道最終大家的手會連在一起,但誰也不知道那一刻會發生在何時。"蔣江偉說,正是對雲計算的堅定信仰,讓阿里雲扛過了內部和外部的不斷質疑,最終成長為世界前三的雲計算廠商。

9年自主研發穩居全球前三 阿里雲技術研發負責人分享“飛天”往事

阿里雲技術研發負責人蔣江偉

在阿里雲啟動飛天自主研發一年之後,BAT的掌門人曾對雲計算有過一場激辯,只有馬雲認為"如果不做雲計算,阿里將會死掉"。同樣是在這一年,由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發的免費雲計算操作系統OpenStack項目啟動。這推動了數年後全球雲計算市場的繁榮,但在行業裡也引發了是"用免費的OpenStack"還是"堅持自主研發"的路徑之爭。

蔣江偉認為,只有自主研發才能蓋起高樓大廈。從現有的市場格局來看,全球前三的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都是採用自主研發技術。這確保了雲的整體架構是有機統一的,能夠隨時隨地的無間斷升級,並在全球範圍內水平擴展。"如果不是自主研發,我們根本無法應對雙11 32.5萬筆/秒的交易創建峰值。"

9年自主研發穩居全球前三 阿里雲技術研發負責人分享“飛天”往事

2009年,馬雲與飛天研發團隊合影

但自主研發並不等於不開放。蔣江偉介紹,在"飛天"的系統設計上,充分支持Hadoop、Docker、Spark等開源軟件,並提供豐富的API供開發者平等使用。2017年,阿里巴巴還成為唯一入圍開源項目託管平臺GitHub頂級貢獻名單的中國公司。

飛天是阿里巴巴大規模投入自主研發技術的開始。自此之後,數據庫OceanBase和POLARDB、互聯網中間件Aliware、物聯網平臺Link、神龍雲服務器、ET城市大腦、AI芯片NPU等一系列技術相繼誕生。研究機構PwC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阿里巴巴研發投入預計達25億美元,居中國企業之首。

神龍雲服務器是阿里雲飛天在底層硬件層面的重大突破,通過自研的虛擬化2.0技術,神龍雲服務器融合了物理機和虛擬機的優勢,性能"零"損耗、上雲"零"障礙,僅需5分鐘即可完成一臺彈性裸金屬服務器從創建到部署。

在數據庫方面,阿里雲自研的關係型數據庫POLARDB對比開源軟件MySQL有6倍性能提升,相對於商業數據庫實現了大幅度降低成本。

蔣江偉強調,堅持自主研發、與合作伙伴共生共存、堅決不碰用戶數據是阿里雲的三條生命線。"沒有9年的自主研發,就不會有阿里雲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