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的嘴里为什么含了那么多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干什么用的?

JIDIJI


首先这个东西叫玉琀,又叫玉塞。古代有地位的人死的时候会在嘴里含个玉器,称之为玉琀。除了玉器,还有含大米、贝壳,甚至骨头的。至于为什么要往死人嘴里放东西,听我细细讲来。

道教有一个老祖级别的人物叫葛洪,他写有一篇著名的道教典籍叫《抱朴子》,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有这样一个说法:

"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说在九窍之中塞入金玉,死人可以不朽,尸体不会腐烂。

不朽几乎是古代所有帝王临死前最大的愿望,不光中国古代,埃及著名的木乃伊也是基于这个想法出现的。

古代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就有了玉器能让尸体不朽的说法,这个很难考证了。葛洪的这个说法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的。博物馆里的金缕玉衣详细很多人都看过,玉衣就是为了防腐才有的。

葛洪提出用金玉塞住九窍之后,很多人都相信了他的说法,因此而出现了一种专门的器具,就是我前面说的玉琀了。

那么九窍是什么呢?九窍分别是两眼、两耳、两鼻孔、嘴、前阴尿道和肛门。所以不光死人嘴里有玉器,这九窍中都有。

因此文物界还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叫九窍玉,就是专门用来塞九窍的玉。

根据不同的位置,还有固定的形状和讲究。

比如嘴里的一般都是小动物,其中蝉是最常见的,因为蝉是在地下出生的,放个玉蝉象征着在地下得到新生。

最后说一个曾经在一档鉴宝节目中看到的关于玉塞的趣事。

有个人淘了个玉器非常喜欢,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经常把玉放嘴里含着,说能养生。后来拿到鉴宝节目上让专家鉴定,结果专家告诉他这是古代死人塞屁股用的玉塞。

最后的最好,都看到这了点下关注再走呗!别忘了点赞哦!


漂浮菌


开门见山,嘴里含了这么多小动物,足以证明这个曾侯乙的贪婪!



曾侯乙真有钱!

古人有句话,叫“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大概意思是华严经内容丰富,体量庞大。套用这句话来说曾侯乙墓,那就是:看了曾侯乙墓,才知道古代贵族多奢侈!

1978年曾侯乙墓挖出的文物多的吓死人!15000件!光是黄金就有十七斤多。青铜器多少?十吨半!十吨半啊朋友们,搬家公司一趟都运不完耶。


曾侯乙真贪婪!

曾侯乙估计实在是太有钱了,不但墓里面东西多,宝贝多,就连死人嘴巴里面也塞满了东西,人们在曾侯乙的头骨里面发现了21件玉器。放在死者嘴里的玉叫做琀。所谓“生以为佩,死以为琀”。一般汉朝以后,含在死人嘴巴里面的,就是一只玉蝉,叫做玉琀蝉。可是想不到曾侯乙这个奇葩,嘴巴里面塞了21件晗,包括:小玉牛6个、小玉羊4个、小玉猪3个、小玉狗2个、小玉鸭3个、小玉鱼儿3个。


真像标题副标题里面说的,感觉嘴巴里面含了半个动物园。但是这个曾侯乙把小动物放进嘴巴里面,可不一定是热爱小动物。按照他对自己陪葬的奢侈程度,可以推测这是一个富贵而又贪婪的家伙,贪婪的家伙把动物放进嘴巴里面,只有一种可能,贪吃。生前是个贪婪的吃货,死了也要把这些美味的食物含在嘴巴里面,做个饱死鬼么?


我眼中曾侯乙墓中最有价值的两件文物

曾侯乙墓创造了多个中国考古之最,但是在铁锤砸历史看来,最有价值的是两个:第一是保存最完整的编钟,今天还可以奏出优美乐曲;这个对研究古代音乐具有重要价值。

第二是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天文图像。这个对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我的观点:其他的金银财宝再多,在我眼中都是浮云,没有文化承载的东西,终将成为过眼云烟。


铁锤历史


古人重死不重生,连百姓都讲究人死为大,人死了就得把他生前喜爱之物一起入土,视死如生嘛,生前享受什么,死了更不能让他憋屈。



&汉代玉晗蝉,寓意死者能像蝉一样破土重生。

汉代以前,人们视玉为通灵之物,死了也要有玉石护佑,于是王侯士大夫死后的葬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但要把生前喜爱的器物和妻妾带入地下陪葬,还要为其铸造青铜机器(天子九鼎、公侯七鼎。。。),打制玉壁护其全身,还有玉覆面、玉握、玉晗、玉七窍塞(怕灵魂散失)等一应玉器,以保尸身不腐。


&商代墓葬出土的大量玉壁

正因为这样,于是就有了我们见到的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和青铜器以及金银器。而曾侯乙嘴里放置的二十一件小动物玉器,这是让曾侯乙在阴间也有吃不完的肉食。

&战国组配,下葬是必须佩戴在死人身上的。

曾侯乙作为一方诸侯(随国虽然小了点),生前好酒好肉,死了又怎么能没有肉?于是就给他塞满牛羊,死后也能好好享用。


&战国墓出土双联壁

那为什么不用玉蝉期望他能破土重生呢?其实在汉代以前,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到了汉代玉蝉能让死人复活的说法才明确的,于是我们就能在汉代墓里发现大量的玉晗蝉了。
&汉代和田白玉兔,神形兼备,玉质细腻油润,十分可爱。


风云说收藏


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发现了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葬,出土了国宝级的文物--曾侯乙编钟,还有多达15000件的文物,出土文物之众,种类之繁多,说明他生前之奢华程度,人们又在其口腔里发现了21件小玉器,这是何意?

真佩服古人是怎么把这21件小动物放到已经死去了的曾侯乙的嘴巴里;这在古代叫饭含,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丧葬仪式,在石器时代就以出现,商代最为盛行,那时的习俗是死者的口腔里不能空着,不能没有吃的,所以人死后口里一定要塞一些东西进去。夏时用贝,到了周时改用玉了,也有用珠、谷物或者钱币等等。


塞进去的东西也是有讲究、有等级的,饭和含是两种不同的形式,饭指的是能吃的东西,据《周礼.地宫.舍人》记载,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含也即琀,当然就不是吃的东西了,《说苑.修文》里说,天子含珠、诸侯含玉、大夫含玑、士以贝、庶以稻;这些都是根据死者的地位来决定的。


曾侯乙虽为地方诸侯,但也是富甲一方,生活极度奢靡,口里塞那么多的小动物,是希望在阴间继续享受生前的生活,有享用不尽的美食。


遗产君


压舌自古就有,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仍然有这样的习俗,只是时过境迁,方式有所改变,尤其是年轻人,渐渐忘记这些习俗及其意义。

从自身经历来说说这件事。

大禹老家是农村,前段时间一个街坊过世,都是没出五福的关系(下一个问答会说说五福等相关问题),老妈过去帮忙。事后打电话来给我说,这位街坊的伯伯含的也是一条小鱼,人去世都要含鱼啊。为什么要说“也”呢,前几年舅舅病世,也是含的一条人工做的小黄鱼。要说为什么要含这个,父辈,甚至更老的老人也大多不知道了,只知道习俗就是要有这个环节。除此之外,人死要穿寿衣寿服,却不能穿内裤内衣,老人的说法是赤裸裸来,赤裸裸去,我又觉得这和要穿外衣又有些矛盾了。



咨询过老人家,都说不清为什么要含东西,更遑论为什么是鱼却不是其他动物了。当我看到这个曾乙候的题目以后,再次咨询家中长辈和比较熟悉殡葬礼仪的老人,又去查证一些资料,道听途说一番,才来做这个分享。如有错误,请指正补充。

很多人已经知道,古人,尤其是有身份的人,去世的时候是要塞全身九窍的,我们说的七窍仅仅指的是头部,全身有九窍,包括排泄器官和生殖器。

放在嘴里的叫做压舌,也叫饭含,这叫做玉琀,其实普通饭含和玉琀是有区别的,显而其见,贵重如玉的才会被称为玉琀。

看过一些考古的资料和报道,玉琀的仪式从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主要是石、珠、贝等东西,很少有五谷粟米,显然前者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殷商时期大多以蝉、蚕、鱼等形象为主,到了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动物形象更丰富多彩起来,达官贵族更是以玉质物件作为压舌。这也主要是由玉所代表的寓意来决定了它的身份。玉有着美好的象征意义,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曾乙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曾国,也就是随国的显贵!所以,在其嘴中发现大量动物影响的玉琀也是很正常的。玉琀的数量、质量、形象,与死者的身份地位有直接关系。这曾乙侯是西周周文王重臣好友之一的南宫括的后代,可谓是家族显赫至极,更何况随国曾救过楚昭王。楚昭王也是一位贤君,在历史上的口碑极佳。由此可见,曾乙候当的起如此厚葬。

玉琀中,无论是什么形象,都有极丰富的寓意。蝉,代表高洁,同时也寓意着早日投胎重生;牛羊马等象征着富有,衣食无忧;鸡狗等我倒觉得和阴间开道有点关系,同时这两样也有其他象征意义,应该我是忠诚、拥护、财富等等……我没有找到具体寓意,只是自己揣测而来,可怜这种民间文化形态竟然查资料都难查到,难道要断了吗?



另一方面,这人死堵塞九窍,据说有延缓身体衰败腐烂的作用。至于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毕竟现在人很少有长时间停尸的习俗,但是在古代这是有的,我们无法以今论古,毕竟时代不同,一切皆有变化。

有了前面的理解,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邻居伯伯和舅舅去世所含的小鱼了。一个是“鱼”同音“玉”,可能是代替玉的意思,毕竟普通人家不会真的拿好玉随着过世的人一块埋葬的。另一方面,鱼也有富有,自由等寓意,也算是一种美好的希望。至于“生理意义”应该不大,现在一般都是稍一停搁就要花化了。

依目前的人类进城情况来看,诸多文化习俗都要被取代改变,甚至消失,我们远离历史和古人越来越远,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即使“玉琀”“压舌”这种习俗都会成为传说,也不知道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

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多和长辈聊聊习俗这些问题,很多我们本来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预感丰富的文化含义!


鱼者佩之


包括玉牛6件,玉羊4件,玉猪3件,玉狗2件,玉鸭3件,玉鱼3件,一共21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也是迄今为止墓葬考古同类玉器之最。




为什么古人要在死人嘴里放这么多玉器呢?这要从葬玉习俗谈起。

玉琀古代葬玉的一种,可能也是历史最古老的一种。琀,即“含”,也叫“唅”,是古人入殓时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送死口中玉也”,也叫做“押舌”,也就是民间所谓的“饭含”。

饭含习俗是中国丧葬习俗中重要的礼仪,从古至今,全国各地都有沿用。饭指放入死者口中的米或贝,含指放入死者口中的珠玉。这个习俗起源古老,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就有12座饭含葬仪的墓例,距今约5300年历史了。商代墓葬中普遍有饭含葬俗,以后各朝各代均有出现。

玉琀葬俗也是中国“事死如事生”哲学理念的体现,《白虎通义》中说“所以有饭含者何?缘生食,今死,不欲虚其口,故含”。 生时所享,死后亦然。曾侯乙口含21件玉器,足以说明他生前的奢华程度了。

玉琀礼仪历经经时代变迁,形式多有变化。“夏时死者饭含用贝,周改为玉”。也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据记载先秦时期形成了“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的等级分别。周至汉代玉琀形式逐渐简化,口中含玉蝉的葬式固定下来,汉墓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基本都是玉蝉,像曾侯乙口中丰富的琀再没有了。

关于曾侯乙玉琀就介绍到这里,葬玉多种多样,基本是祈求死者永存不朽之意,但讽刺的是:玉琀都不朽的保存下来,而它们的主人全都腐朽枯败,化为尘埃了。


借橹观舟


这实际上是古代安葬的时候,一种习俗,古人认为比如说我们的嘴,我们的嘴,我们的耳朵,包括我的屁眼儿都是洞,这些都是灵魂逃跑了,外面的通道,所以古代的人为了能够把自己的灵魂所在,自己的身体里面,会选择用一些玉,做成的某些小装饰品塞在这些洞里面,防止灵魂顺着这些东西跑出去。

所以说当你在街边摊头淘宝的时候人家拿起一个类似于玉做的一个知了,并且跟你说这个东西有多么好,千万别买,这个东西是以前古代的人用来塞屁眼儿的。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个曾侯乙嘴里面会有这么多的东西呢?为什么他会弄了这么多小动物,在他嘴里面。

具体情况不知道,(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个东西谁知道会是什么个情况,咱们又不是当事人,只能够做出猜测。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这个人生性比较贪婪,很贪,很喜欢吃,所以他把这些动物喜欢吃的东西给雕刻成了小的玉饰,一方面塞的自己嘴里面算是把自己嘴这个洞给堵上了。另一方面,他死了以后想吃这些东西。

第二个猜想就是这些小东西。这些使用的玉,原先是从一个石料里面开采出来的,古代他雕刻这些玉石的时候,都是根据一块儿玉石什么样子,然后仔细观察它今后会雕刻成什么形状之后,然后再雕刻出来,并不是,哦,我看这个玉石好,然后我就一定要他雕刻成什么形状,不可能雕刻成什么形状,这把握在这些雕刻家手里,如果说这个玉石情况不好,那雕刻出来东西确实也好不到哪儿去。

有可能这些小的玉籽全是来自于同一个石料,在不断的对这个石料进行切割的时候,大家就不断地从里面掉出来这些小的玉籽,然后由雕刻家把这些东西给雕刻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以后,这个墓主人一看这个东西他既然全部是来自于同一块石料,那就一起含在嘴里面不就成了吗?至于把他们再分开吗?

第三个猜想就是他这个墓主人在安葬的时候,他的嘴已经不能动了!死人死的时候,他有一个僵化作用,比如说著名的慈禧,她嘴里含着夜明珠,后来到盗墓士兵跑到他墓葬里面,盗墓士兵把他的夜明珠拿出来时候掰不动他的嘴,所以在他脸上划了一道口子,把那个夜明珠再拿出来的。

我的猜测就是墓主人死的时候,它的嘴部已经僵硬了,就是没办法再动了,这个时候原先的一整块地塞进去的玉石,塞不进去了,出于无奈之下,紧急换了一批这些小的东西一点一点的往里面塞。

以上三种猜测有两种是我自己的猜测。


漩涡鸣人yy


这个问题先要从玉开始说。

玉石在春秋战国时期被视为可以和各路神仙沟通交流的法器,还被认为是鬼神的食物,宋之前一直都有食玉的习惯,认为可以延年益寿。同时认为玉石可以保证尸身不腐,汉之后都有在死者放玉的传统。

曾侯乙的嘴里放的是什么

曾侯乙嘴里放了总计21只动物玉雕称作玉琀。大小同花生米类似基本可以说是微雕了。其中包括6只牛,4只羊,3头猪,3只鸭,3条鱼,2条狗。这些玉琀寓意着死者可以在阴间继续享用美食,六畜兴旺保佑子孙后代。


曾侯乙的墓葬都有什么历史发现

曾侯乙的墓葬发掘成果为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留下了深刻的一笔。

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图,先秦时期最大的青铜酒器,最早的竹简,最早最完整的十二律编钟音准可以媲美钢琴,各类青铜器总计10吨(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单位就是吨),黄金17斤之多。


这说明曾侯乙生前作为一方郡主生活是多么奢侈,死后还要继续享受这一切。同时也能看出先秦时期的文明科技已经达到了世界的一流水准。


一门土炮


放在曾侯乙嘴里的玉叫做琀。所谓“生以为佩,死以为琀”。一般汉朝以后,含在死人嘴巴里面的,就是一只玉蝉,叫做玉琀蝉。在曾侯乙的口腔和颅腔内,21件圆雕玉器,6只牛、4只羊、3只猪、3只鸭、3条鱼和2只狗,可谓“六畜俱全”,这些小动物只有豆子或米粒大小。口中塞满这些玉器,不仅为了让曾侯乙死后继续享用,也寄托了六畜兴旺、福荫子孙等美好愿望。


石国鹏谈历史


这种东西叫口含,是敛玉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古人死后,为了达到永生的目的,就用玉石金属将身体的空窍堵住,这样灵魂将留在身体里,达到永生的目的。具体到曾侯乙墓中出现的动物形玉石,同时也体现出墓主人生前富足,希望死后同样也能享受到阳间的生活。先秦时代的墓葬文化深刻影响了汉代的葬玉文化,最有名的就属金缕玉衣和特征鲜明的汉八刀玉蝉含。葬玉文化的出现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出现,形式从用于祭祀礼仪的玉璧,琮,诀等等不一而足,再到为甚个人身体不朽的玉器,再到制作繁杂的金缕玉衣。反应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化不断从神权、神话、庄重森严转变为世俗的、活泼开朗的一种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