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职业围棋高手在“思维”上与AI有哪些不同?

蓝颜刺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先聊聊围棋的AI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2016年3月,AlphaGo横空出世,在与人类的第一次人机大战中以4:1的比分战胜世界顶尖棋手之一,14个世界冠军得主,韩国天王李世石。不过AlphaGo虽然获胜,但是第四局出现了致命BUG,说明围棋AI的弱点还是会被人类棋手抓住的。


2:AlphaGo经过9个多月的“闭关修炼”,练成神功。2017年1月,AlphaGo化身“Master"出现在中国两大网络围棋对弈平台,以60:0的绝对优势横扫中日韩顶尖棋手。紧接着又在2017年5月的第二次人机大战中,以3:0的比分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这时候,AlphaGo的弱点人类已经很难抓住了。


3:在3:0战胜柯洁后,AlphaGo团队宣布退隐江湖,紧接着公布了他们的论文。各个围棋AI开发工程师通过论文的学习,开发了各自的围棋AI程序。一时间,各路诸侯纷纷登场,绝艺,ELF,星阵,里拉,金毛等风格不同的AI相互竞争,形成了战国时代。而人类棋手这时候则是以学习的姿态,用AI作为辅助工具,来辅助自己在围棋上的训练。职业棋手们都在自己家的个人电脑上安装了围棋AI软件......


2018年,进入了人机合作的阶段,但是在合作的时候,我们发现AI只能提供它所认为的“答案”,却无法告知我们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或者说,它是怎么思考的?


这成为了我们在与它合作上的一个问题。因为不知道它怎么想,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若是一味去背它提供的“答案”,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法应用到未知的实战中去。甚至还会禁锢了自己的思维,带来副作用。


AI在思考棋局的时候,与人类棋手在“思维”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我就说一个代表性的不同:


人类棋手下棋,思路是连续性的,这步棋的思维是前面思维的延续,是有逻辑思考层面在里面的。但是AI下棋,每一步棋对它来说都是新的开始,前面所有的“思绪”都与它无关。


所以,如果AI也有大脑的话,那它和人类的大脑构造完全不同。因此,我们需要了解AI的“大脑”,也要了解自己的大脑,把这些情况里了解清楚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AI给出来的建议和“答案”,并为己所用。


胡耀宇


哈,有趣的问题!我来从业务爱好者加软件工程师的角度来说说我的感受。

先说对下一点的判别和选择。面对一个局面,棋手的思维其实也是根据以往对局的选择进行判别的,这一点与ai没有本质的不同。不过,人可能给自己的选择有十个选点,而ai则可能有很多(可能程序只给出一个选点,而实际上可能有20个)

对于每个可能的选点,人类棋手有两种计算方式:从最有感觉的棋深入计算,倘若可行,即可直接选择;或从最不可能的选点开始计算,根据各种结果预想图选择最好的预想。很显然,后者计算量要大得多,也更接近完美。但实战中却常常难以做到完美。而对于现在的计算机来说,全面的计算是基本的。

不过,对于计算本身,人机就大不相同了。人类棋手往往比较模糊,往往借助感觉,这个感觉就是围棋美学的基础。计算机则非常功利,尤其是现在,往往只计算胜率。因此,人类的棋路会越来越宽,而现在的ai如果没有新的突破,路子会越走越窄。

再说说风格。棋手不同,风格不同,下出的棋也不同。同一局面的棋,聂卫平选择均衡的下法,俞斌选择财迷的下法,刘小光选择战斗的下法,马晓春选择出人意料的下法。而现在的 ai,基本上只有一个风格。

围棋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胜负并不能覆盖围棋的全部属性。因此,现在的ai能够60:0并不能令人兴奋。令人兴奋的,是将来的ai能够下出吴清源的棋,能够再现新的吴清源木谷实十番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