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第七怪——房子半邊蓋

中國各地的房子各有特色,在南方,房子上的房頂是高高聳起的,越到北京,聳起的角度就越小,因為南北的降雨量不同,同時各地的房屋特色也是很不相同的,廣西的竹樓,湘西的吊腳樓無一不是各地氣候地貌的反應,而在黃土高原上的三秦人民,蓋房子就有了獨特的半邊蓋的風格。 關於陝西第七怪,房子半邊蓋還有一段歌謠:鄉間房子半邊蓋, 省工省料省木材。 遮風擋雨又耐寒, 冬暖夏輛時運來。 “房子半邊蓋”,主要指關中西部地區農村傳統的房屋建築形式。這種房從側面看成“劃”形,正好是兩面人字形房屋的一半。由於陝西地處內陸,屬於典型的大陸性乾燥氣候,因此關中一代天氣乾旱、風沙大,加之當地木材稀少。所以,人們根據當地的條件,就發明了半邊蓋的房子。建造這樣的房子,用的材料當然就地取材,用當地黃土和成泥,打成高40公分、長50公分、厚10公分的泥胚,涼幹以後用來砌牆,條件好的話燒製成青磚以後,陝西人把這叫做“糊葺”,真有點“胡砌”的意思了。但是,這樣的房子不僅節省了大量的木材和磚瓦,而且省下了人工。 省工省材的半邊房子絕對不是意味著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其實,每一處房子都是主人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換來成果,同時,這也是以後子孫幾代的庇護所。 下雨時,雨水朝一邊流。這種—邊蓋的房子,農村人叫“廈房”。究其原因,主要是這種房子省木料,不要大梁、大立柱。同時面積小也省工。再加上砌牆用“胡基”(夯打成的土坯),取材方便。以這種形式的房組成四合院,雨水流向院內,美其名曰“風水不外流”。 在陝西各地,由於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生活習慣的不同,住宅 也不盡相同。在陝北,不管生活條件如何改變,農村人總是喜歡住窯洞。當你一到陝北,在那山山相連,溝溝相通的地方。舉目望去, 一排排窯洞從山底排到山上,一覽無餘。陝北的窯洞種類很多。過去人們普遍在的是土窯洞,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絕大多數農民手裡有了錢,蓋起了石窯洞,有些還建起了風格別緻的薄殼窯洞。 修窯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過去修土窯洞,得挑選一個土質好的山坡,剖開崖面,然後開一個豎長方形口面,挖進去一兩米以後,再挖一個弧形頂的小洞口作出口,在裡面向大擴挖。待大體成形後,用寬撅刮光崖面,扶上泥皮,細石灰漿刷白,直到窯洞自然風乾以後,才開窗門,安門窗。現在農民經濟條件好了,修起了結實耐用的石窯洞。這種窯洞,住兩三輩人不成問題。所以在當地有 “富不富看窯洞”、“修下窯洞,攢下家當”的說法。

  窯洞冬暖夏涼;冬天外面冰天雪地。窯洞內即是三天不見火也暖融融的。一般人家院牆不高,兩個婆姨拉著豆芽就能隔著牆說話。安康紫陽人喜歡住石板房,即房子項鋪蓋青石板。這種房子下而利水。日曬不透,蓋起來容易,經濟實惠。

  陝西無論關中還是陝南、陝北,家宅與家宅之間,都有院牆相 隔。院子大小不等,修有大門。門樓很講究,出簷雕楣。門上刻有 “和為貴”、“勤耕讀”等字語;有些較高級的還雕有二龍戲珠、丹鳳朝陽等浮雕。門後壘—照壁,這樣人在外就難一看到家裡的擺設情 況。農村人喜歡給院裡栽樹,樹大成材,樹冠遮蔭。有些在院內栽些杏、梨、棗樹,一年四季,花香果實不斷。 其實在半邊蓋的房子裡面住還是比較舒服了,不得不佩服廣大的人民無論在什麼樣的氣候環境下都能建造時候人們居住和生活的房子。

陝西第七怪——房子半邊蓋

陝西第七怪——房子半邊蓋

陝西第七怪——房子半邊蓋

原始半邊蓋的房子

陝西第七怪——房子半邊蓋

現在經常見到半邊蓋的房子

陝西第七怪——房子半邊蓋

標準的半邊蓋房子

陝西第七怪——房子半邊蓋

陝西的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