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第七怪——房子半边盖

中国各地的房子各有特色,在南方,房子上的房顶是高高耸起的,越到北京,耸起的角度就越小,因为南北的降雨量不同,同时各地的房屋特色也是很不相同的,广西的竹楼,湘西的吊脚楼无一不是各地气候地貌的反应,而在黄土高原上的三秦人民,盖房子就有了独特的半边盖的风格。 关于陕西第七怪,房子半边盖还有一段歌谣:乡间房子半边盖, 省工省料省木材。 遮风挡雨又耐寒, 冬暖夏辆时运来。 “房子半边盖”,主要指关中西部地区农村传统的房屋建筑形式。这种房从侧面看成“划”形,正好是两面人字形房屋的一半。由于陕西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因此关中一代天气干旱、风沙大,加之当地木材稀少。所以,人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就发明了半边盖的房子。建造这样的房子,用的材料当然就地取材,用当地黄土和成泥,打成高40公分、长50公分、厚10公分的泥胚,凉干以后用来砌墙,条件好的话烧制成青砖以后,陕西人把这叫做“糊葺”,真有点“胡砌”的意思了。但是,这样的房子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和砖瓦,而且省下了人工。 省工省材的半边房子绝对不是意味着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其实,每一处房子都是主人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换来成果,同时,这也是以后子孙几代的庇护所。 下雨时,雨水朝一边流。这种—边盖的房子,农村人叫“厦房”。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房子省木料,不要大梁、大立柱。同时面积小也省工。再加上砌墙用“胡基”(夯打成的土坯),取材方便。以这种形式的房组成四合院,雨水流向院内,美其名曰“风水不外流”。 在陕西各地,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住宅 也不尽相同。在陕北,不管生活条件如何改变,农村人总是喜欢住窑洞。当你一到陕北,在那山山相连,沟沟相通的地方。举目望去, 一排排窑洞从山底排到山上,一览无余。陕北的窑洞种类很多。过去人们普遍在的是土窑洞,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农民手里有了钱,盖起了石窑洞,有些还建起了风格别致的薄壳窑洞。 修窑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过去修土窑洞,得挑选一个土质好的山坡,剖开崖面,然后开一个竖长方形口面,挖进去一两米以后,再挖一个弧形顶的小洞口作出口,在里面向大扩挖。待大体成形后,用宽撅刮光崖面,扶上泥皮,细石灰浆刷白,直到窑洞自然风干以后,才开窗门,安门窗。现在农民经济条件好了,修起了结实耐用的石窑洞。这种窑洞,住两三辈人不成问题。所以在当地有 “富不富看窑洞”、“修下窑洞,攒下家当”的说法。

  窑洞冬暖夏凉;冬天外面冰天雪地。窑洞内即是三天不见火也暖融融的。一般人家院墙不高,两个婆姨拉着豆芽就能隔着墙说话。安康紫阳人喜欢住石板房,即房子项铺盖青石板。这种房子下而利水。日晒不透,盖起来容易,经济实惠。

  陕西无论关中还是陕南、陕北,家宅与家宅之间,都有院墙相 隔。院子大小不等,修有大门。门楼很讲究,出檐雕楣。门上刻有 “和为贵”、“勤耕读”等字语;有些较高级的还雕有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浮雕。门后垒—照壁,这样人在外就难一看到家里的摆设情 况。农村人喜欢给院里栽树,树大成材,树冠遮荫。有些在院内栽些杏、梨、枣树,一年四季,花香果实不断。 其实在半边盖的房子里面住还是比较舒服了,不得不佩服广大的人民无论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下都能建造时候人们居住和生活的房子。

陕西第七怪——房子半边盖

陕西第七怪——房子半边盖

陕西第七怪——房子半边盖

原始半边盖的房子

陕西第七怪——房子半边盖

现在经常见到半边盖的房子

陕西第七怪——房子半边盖

标准的半边盖房子

陕西第七怪——房子半边盖

陕西的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