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的窑洞还要多少人在住着?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大西北的窑洞还要多少人在住着?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

大西北的窑洞还要多少人在住着?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大西北的窑洞还要多少人在住着?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随着西北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新农村建设和近年来大规模实施的小康屋、窑洞搬迁工程,曾经养育了无数代人的窑洞正在被人们废弃,逐渐走向消亡。

大西北的窑洞还要多少人在住着?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走进一户窑洞人家,窑洞内景便是如此,透露着朴实的农家生活气息。

大西北的窑洞还要多少人在住着?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如今生活条件提高了,不少窑洞则摇身一变,成为了旅游景点与民宿,这也许就是未来窑洞的出路。

大西北的窑洞还要多少人在住着?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窑洞的修建,庄面子一般高至九米,长十七至二十三米,用镢头修刮成水波等花纹,正面挖窑三至五孔,侧面根据地形也可挖一至三孔窑,前面取土为平空地,一般为三面筑墙,修建大门门楼。窑洞一般高四米,宽八尺至一丈,深三丈,正面的主窑比其他窑洞略高,作正堂为长辈居住。窑口砌墙安门窗,一般为一门三窑洞或一门二窗,靠窑顶的窗子称天窗。窑内靠山墙均盘有土炕,土炕一边紧接山墙,一边紧连窑壁,留有炕洞门,“烧柴点炕,满窑生暖,主窑坐炕,其乐融融”,修窑洞一般以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 庆阳窑洞的种类很多,细算可分十多种,但按大类分,有三种,即明庄窑、土坑窑、箍窑。

大西北的窑洞还要多少人在住着?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运营:阿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