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链接一点击 这位淮南市民近30万元被盗刷

随手点击手机短信里的一条链接,两张银行卡里近30万元不翼而飞

。原来,王先生在打开短信链接后,手机被植入了木马病毒,犯罪分子通过远程控制,盗取了张先生的银行卡信息。近日,原告王先生诉被告某银行储蓄存款合同纠纷一案经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审理,判决驳回原告王先生要求被告某银行支付其存款22万余元及利息的诉讼请求。

短信链接一点击 这位淮南市民近30万元被盗刷

点击短信遭盗刷

2016年10月26日中午,王先生在外就餐时,手机收到一条短信,王先生误以为是朋友所发,随手点击了短信中的网址,没发现什么内容,然后关闭手机,就餐后回家休息。当天晚饭后,王先生打开手机发现有银行发送的短信提示,查看后得知自己的银行卡于当日下午被盗刷9万余元。第二天上午,王先生到银行查询存款是否被转出,得到确认后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后经查实,王先生的另外一张银行卡也被盗刷了近20万余元,2张银行卡合计被盗近30万元。

而造成王先生两张银行卡金额被盗刷的原因,正是因为他点击了短信中的一个木马病毒,犯罪分子利用这个木马病毒盗取了王先生的银行卡号,付款验证码等短信,利用虚拟账户“第三方支付平台”将王先生银行卡的资金转走。转款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发现虚拟账户资金流转异常,当即冻结了虚拟账户的资金5万余元。将此款返还给王先生。

事后,盗取王先生银行卡现金的犯罪分子被抓获。

此案经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审理后依法对犯罪分子以盗窃罪予以判刑,为王先生追回部分经济损失。

短信链接一点击 这位淮南市民近30万元被盗刷

起诉银行遭驳回

王先生认为,此案中银行也存在过错,于是起诉要求被告某银行支付其存款22万余元及利息。

法院审理认为:原告王先生两张银行卡存款近30万元,是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王先生的公民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以及预留在发卡银行的手机号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取。案涉交易并非是储户持卡到银行柜台、ATM机,通过签名,输入密码等验证方式来完成。原告王先生在手机接到短信时,未能谨慎审查,误将手机中的木马病毒链接点击激活,使得其手机被病毒感染,致使交易的动态验证码被盗取,进而其账户存款被盗刷。且在存款被盗数小时后才发现,其本人在银行卡账户内的存款被盗一事上存在明显过错。同时,原告并未举证证明发卡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在交易系统中存在安全漏洞或者在履约中有违约情形。

综上,原告王先生要求被告银行支付存款22万余元及利息的诉讼请求,证据不足,理由不能成立。

在如今科技发达、网络电子产品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银行、电子储蓄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隐藏了各种安全隐患。承办法官提醒广大储户,利用电子支付手段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时,该交易模式无需输入预留在银行的银行卡密码,主要依靠预留在银行的手机接收动态验证码完成,持卡人需妥善保管银行卡信息及动态验证码。

此外,该案件警示广大手机用户,手机接收短信,一定要谨慎审查,不要轻易点击各种病毒链接,以防手机被病毒感染,个人信息被盗取泄露,造成不利的后果及损失。

短信链接一点击 这位淮南市民近30万元被盗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