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掃黑除惡」、制約「惡意廢逃債」,網貸行業前景可期

網貸行業經過6、7月的集中“爆雷”,進入8月,市場各方參與者似乎進入平靜期,網貸行業的整治力度逐漸加快。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通知,要重點打擊非法放貸、轉貸、校園貸、暴力催收等行為。此外,網傳備案驗收細則將於近期正式落地,P2P平臺或將分級管理。

監管部門“掃黑除惡”、制約“惡意廢逃債”,網貸行業前景可期

銀保監會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行動,重擊非法放貸等行為

8月7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文,近期印發《中國銀保監會關於銀行業和保險業做好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銀行業、保險業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進行了部署。

《通知》明確指出,對於銀行業領域,要重點打擊非法設立從事或主要從事發放貸款業務的機構或非法以發放貸款為日常業務中的下述行為:一是利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等非法集資資金髮放民間貸款的;二是以故意傷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嚇、威脅、騷擾等非法手段催收貸款的;三是利用黑惡勢力開展或協助開展業務的;四是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再高利進行轉貸的;五是面向在校學生非法發放貸款,發放無指定用途貸款,或以提供服務、銷售商品為名,實際收取高額利息(費用)變相放貸的;六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和公務員作為主要成員參與或實際控制人的。

《通知》提到各級監管機構要會同公安、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結合掃黑除惡鬥爭相關文件要求,持續推動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國務院令第247號)、《關於規範民間借貸行為 維護經濟金融秩序有關事項的通知》(銀保監發〔2018〕10號)、《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國銀監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令2016年第1號)、《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銀監發〔2016〕47號)、《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銀監發〔2017〕26號)等法律、行政法規和相關文件精神,強化監管,結合各地實際,將相關要求落到實處。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通知》提到的幾個重點打擊行為在網貸行業經常看到。此次監管聯合發力,對於現階段頻頻爆雷的網貸行業來說算又是一劑猛藥。於整個行業來說,短時間內的集中“爆雷”其實也未必是壞事,行業不斷吐故納新之後,迎接投資者的或是更加健康的投資環境。

互金整治辦:儘快上報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

監管政策除了對平臺進行約束監管外,另一部分惡意欠款不還,受多方指責的“老賴”群體也受到重點打擊。

8月8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近期部分P2P平臺借款人出現“惡意逃廢債”,逾期不還款,等待P2P平臺資金鍊斷裂倒閉,從而逃脫還款義務等行為,加劇了P2P平臺的風險爆發。為嚴厲打擊借款人的惡意速廢債行為,請各地上報借本次風險事件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

下一步,全國整治辦將協調徵信管理部門將上述逃廢債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對相關逃廢債行為人形成制約。

監管部門“掃黑除惡”、制約“惡意廢逃債”,網貸行業前景可期

備案驗收細則擬推出,P2P平臺或將分級管理

網貸行業在大洗牌之下,各主流媒體也紛紛為行業發聲。8月4日,新華社釋放重大利好消息稱,互金整治辦明確合規P2P條件成熟,可申請備案。8月6日,人民日報再度為P2P發聲,“眼下互聯網理財行業出現的一些變化是正常的市場出清。監管檢查、行業和企業自查正在重塑健康的市場環境。”經歷整治和轉型之痛後,不規範的平臺會出局,轉型成功的會堅持到最後,網貸平臺真正是借貸雙方之間的信息橋樑。

近期,除了各地互金協會聯合標杆平臺發聲,平臺退出的相關政策相繼推出外,千呼萬喚的網貸備案驗收細則也有近期落地的聲音傳出。

據相關媒體報道,備受業內關注的“187標準”或將於近期正式落地,或涉及對所有平臺分級管理,P2P平臺或將被分為合規、整改、兼併、清退四大類。其中合規和整改的兩類機構將進一步被納入規範的範疇,兼併和清退則是以不同形式退出市場。分級分類工作預計在明年6月底完成。

“187標準”是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聯合工作辦公室(下稱“全國整治辦”)指導下制定的關於網貸和P2P的統一細化操作的專項檢查標準,初步涉及187條,主要是利用穿透式監管的辦法,力求對機構全覆蓋,實施監管。由國家體系制定、並將在全國執行的網貸備案驗收細則,杜絕因地方監管套利而出現驗收問題及風險隱患。

若這一消息屬實,將成為網貸行業新的轉折點,可以說為行業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髮力,我們也相信經歷過大浪淘沙後的網貸行業,作為真正的信息中介定位服務平臺,行業會取得穩定、健康地發展,將更好地服務於中小企業借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