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隱身雷達,其實都是套路

近日跟一圈好友談起戰機隱身(老託忍不住再次埋汰了把蘇57),聽到一些人竟然論起了TG常在各大航展上露臉的反隱身雷達。以己之矛,防己之盾,貌似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問題是,反隱身雷達這玩意真的靠譜嗎?老託想說,這背後其實都是套路.....

“反隱身”,其實並不是什麼黑科技。現代隱身戰機的設計,基本是不會考慮針對UHF/VHF波段進行設計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米波”。VHF的波長其實更長於前者。我們海軍052D上的“八木天線”說穿了就是部米波雷達,用於日常警戒,探測距離遠,能耗低,還不怕隱身,實惠到爆棚。

反隱身雷達,其實都是套路

體積龐大是米波雷達的通病

大波長,就需要大天線。即便是相控陣化,我兔所展出的反隱身雷達都是巨大無比的體積。一般而言,這個夯貨是不可能整裝機動的——要麼摺疊要麼分拆。所以即便是6,7千噸級的052D驅逐艦也只能上體積大但輕便得多的八木天線。可想而知反隱身雷達在我軍應該裝備量非常有限。

反隱身雷達,其實都是套路

052D上的米波雷達天線

米波能提供非常不錯的探測距離不假,但卻沒有火控的能力。所以在實際作戰中這些反隱身雷達其實只能為作戰部隊提供個對手大致的位置,引導本方的戰機或防空導彈部隊接敵。防空導彈的跟蹤雷達一般採用C波段,“宙斯盾”艦的四面盾基本都為S波段,而戰機多為X波段多功能雷達。現代隱身戰機恰好是針對這幾個波段進行的隱身設計。所以真打起來,隱身的一方依然可以有很大概率突進到你的防禦圈並先於你開火。這麼打,交換比絕對也好看不了。

反隱身雷達,其實都是套路

三代戰機不隱身是死穴,引導他們去對抗隱身戰機根本不靠譜

現在來看,真正實用並靠譜的反隱身手段還要數F35以及殲20上所裝備的光電探測系統。探測距離比不了米波雷達但也得有個50來公里沒問題。而現代戰機隱身能力,最佳狀態甚至能接近到20來公里以三代戰機的探測能力都無法發現。所以這個是非常實用的探測距離

反隱身雷達,其實都是套路

  • FA18的瞄準吊艙在38海里上的成像效果,四代戰機光電系統成像效果肯定不會比這差。有這個清晰度,才能談真正的反隱身

說了這麼多,那麼“反隱身雷達”存在的意義在於哪裡呢?好吧,這就是大家的套路了。其實事實上,用隱身戰機搭配這種反隱身雷達,才能夠真正地構建現代的反隱身防空作戰網,不然我軍這樣的雷達大戶為啥還得發展兩款隱身戰機呢.....?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群不差錢卻賊差安全感的土豪們,他們的夢想就是用錢去買回安全.......但我們又不可能把殲20這樣的鎮宅之寶拿出來給他們。所以我們的這些個雷達除了自用以外,用作大件裝備外銷的敲門磚其實能正中一大圈土豪的下懷——君不見中東某國已經有F35了.....

反隱身雷達,其實都是套路

F35的擴散,是威脅但同樣含有機會

FC31雖然進度完全模糊,老託也一直並不看好。但這好歹也是一款用心設計了隱身外形的戰機。對於買不到F35又不想被毛子坑的苦逼們,其實還能算一種選擇。反正這麼一搭配,隱身反隱身能力就都算有了,真要開幹還真得掂量掂量,湊合過吧........

反隱身雷達,其實都是套路

  • 體系作戰時代嘛,有搭配才有戰鬥力。沒有F35這樣的圈錢項目,只能玩套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