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失效?中國稱美軍F-22已無可遁形

“隱身”失效?中國稱美軍F-22已無可遁形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225日消息,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能夠在東海上空發現並跟蹤美國空軍的F-22“猛禽”隱形戰機。儘管中國的報道或許很容易被當作是一種宣傳,但這並非不可能。事實上,中國很可能已擁有了這種能力。隱形技術並不是隱身衣,它只是延遲了對目標的偵測與跟蹤。

“隱身”失效?中國稱美軍F-22已無可遁形

首先,如果“猛禽”戰鬥機在飛行過程中掛載有外部油箱,那麼它的隱形配置就難以發揮作用。此外,在和平時期的飛行任務中,隱形飛機通常都會在其機腹側面安裝一個龍勃透鏡,以增強其在雷達上的反射截面。即使是在戰時,F-22對於敵方雷達來說也不是完全不可見的。F-35PAK-FA、殲-20、殲-31等具有尾翼隱形戰鬥機也是如此。

根據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可知,戰術戰鬥機大小的隱形戰鬥機必須要經過優化才能避開某些高頻波段的探測(例如:CXKu波段和S

波段的頂部)。一旦頻率波長超過某個閾值並引起諧振效應,那麼低可偵測性飛機的特徵信號就會發生“階躍變化”。通常情況下,當飛機上的某一特徵小於某一特定頻率波長的8倍時,就會引起這種諧振。

因此,在SL等較低波段工作的雷達(例如:民用航空交通管制雷達)幾乎肯定能偵測到戰術戰鬥機大小的隱形飛機,並對其進行跟蹤。然而,在B-2這樣的大型隱形飛機上能夠引起諧振效應的特徵要比與F-35F-22等飛機少得多,所以它們能夠更加有效地躲避低頻雷達的偵測。不過,這類低頻雷達通常不具備“武器質量”跟蹤能力,因而也就無法引導導彈實施攻擊。

目前,俄羅斯、中國和其他國家正在研發採用較長波長的先進超高頻和甚高頻預警雷達。這些種類的雷達可以提示其他傳感器,並使己方的戰鬥機知曉敵方隱形飛機的來襲方向。不過,超高頻和甚高頻雷達的問題在於,波長越長,雷達的分辨單元也就越大。這就意味著雷達的跟蹤精度不足以引導武器準確命中目標。

傳統的低頻雷達制導武器會受到兩個因素的限制,一是雷達波束的寬度,另一個是雷達脈衝的寬度。但是,它們都可以通過信號處理加以克服。相控陣雷達,尤其是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夠以電子掃描方式控制雷達波束,從而解決了方向或方位角分辨率的問題。而且,有源相控陣雷達還可以產生多個波束,並對它們的寬度、掃描頻率及其他特性進行調整。一些行業專家認為,將高速數據鏈和低頻相控陣雷達結合使用,就可以實現“武器質量”跟蹤。

美國海軍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海軍曾公開討論過把E-2D空中預警機作為海軍一體化防空火控作戰網絡的核心節點,用以對抗敵方的空中和導彈威脅。在海軍一體化防空火控系統的“來自空中”構想中,E-2D預警機上的APY-9雷達將為傳感器,通過“Link-16”數據鏈為F/A-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掛載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提供目標數據。此外,APY-9雷達還將作為傳感器,通過海軍一體化防空火控系統“來自海上”構想中的協同作戰能力數據鏈,引導從“宙斯盾”巡洋艦或驅逐艦上發射的“標準-6”導彈攻擊這些艦艇所載SPY-1雷達偵測距離以外的目標。實際上,美國海軍已經使用
E-2D預警機引導“標準-6”導彈進行了超視距實彈攻擊驗證,從而證明APY-9雷達能夠進行“武器質量”跟蹤。

這實際上意味著隱形戰術戰鬥機必須與EA-18G“咆哮者”等電子戰平臺協同作戰。同時,這也是五角大樓一直大力支持電子戰和網絡戰研究的原因所在。正如美國空軍的一位官員所說的那樣,由於偵測能力的高低與信噪比的大小相關,所以隱形與電子攻擊之間始終存在著一種協同關係。低可偵測性降低了信號,而電子攻擊則增加了噪聲。他表示,“任何應對新興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的宏偉計劃都需要解決好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