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与银行,谁更惊悚?

加密货币与银行,谁更惊悚?

加密货币与银行,谁更惊悚?

加密货币诈骗不断,一直被拿来说事儿,但万万没想到,欧美银行也会因为涉及“诈骗”而深陷泥潭,不同的是,银行诈骗成本很低,罚款仅占诈骗金额的0.14%,这些罚款,对银行来说九牛一毛。

和同事、朋友讨论加密货币时,经常听到:难道不是只有犯罪分子才使用比特币吗?如果简单粗暴的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就是“不一定”,犯罪分子也会利用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比如钻石、字画、古玩等来交易,毒品交易者还会使用无数个手机,但谁也没有因为毒贩使用手机就不用智能手机了。

当然,不可否认,加密货币行业确实存在诈骗,但银行业的诈骗规模之大、影响之恶劣,远远超过了加密货币诈骗规模。

加密货币诈骗案例

2018年初,一家名为Bitconnect的平台宣布关停。Bitconnect平台曾发行一种名为BCC的平台币,要求其用户将手里的BTC兑换成BCC,而且平台承诺会给予他们天价的回报,但实际上BCC在之后从200多美元直线下跌至37美元,可以说是十分悲惨了。

此外,该平台还推出一项服务,就是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加密货币借给公司,公司会给用户巨额回报。但这种模式并未运营长久,平台长期被认为是庞氏骗局,最后在2017年1月16日宣布关停。这就是加密货币行业的诈骗案例之一。

其实,并非每一次加密货币诈骗并非都如此复杂操作,Canadian Bitcoins交易所曾为加拿大的投资者管理比特币。Canadian Bitcoins在Rogers 数据中心租用了一些服务器进行运营。

一名黑客冒用Canadian Bitcoins首席执行官James Grant的名义向Rogers数据中心发送了一条消息,要求获取交易所所有代码,然后就成功了,拿到了所有代码。没有人检查过这封邮件是否真的来自Grant,也没有人通过专业渠道试图联系Grant,现在,这件事儿已经被收录进《全球最耸人听闻的五起加密货币诈骗案》必讲案例。

加密货币诈骗有多频繁?

据商业分析网站Business Insider 报告,仅在2018年第一季度,加密货币行业仅诈骗和黑客攻击就损失6.7亿美元。

彭博社在7月11日发布的报告中显示,按照分类,78% 的项目属于识别性诈骗项目。报告中将识别性诈骗项目定义为使用IC欧融资,并无计划使用筹集资金完成项目既定职责,被社区认定为诈骗的项目。4%的项目失败,具体表现为完成既定筹集资金。3%的项目停止运营,具体表现为未在交易所上线或无代码更新,仅有15%的项目现在正在继续进行或已经开始交易。

加密货币与银行,谁更惊悚?

IC欧分类占比

彭博社的另一项数据表明,加密货币世界由于诈骗损失的金额为13.4亿。

加密货币与银行,谁更惊悚?

IC欧资金占比

2018年3月,新闻资讯网站Bitcoin.com给出的数据统计,在2018年的头两个月,有22起诈骗案涉及金额40万美元以上。 如果将这些损失平均到每一天,就相当于每天损失910万美元,而实际也有可能达到2300万,或者说大约在一个季度达到8.1亿美元。这就等于2018年可能由于诈欺,加密货币世界损失26.8亿到83.95亿美元。

加密货币与银行,谁更惊悚?

Bitcoin.com关于ICO数据统计

加密货币与银行,谁更惊悚?

2018年加密货币诈骗事件类型及金额

大银行也玩“骗局”

2018年2月24日,专注于金融服务领域的全方位服务投资银行KBW(Keefe, Bruyette & Woods)发布了一份自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排名前11的美国大银行已经被罚款2430亿美元。这一消息让一众群众非常震惊。

币圈各位只听闻ICO项目方跑路、交易所跑路、交易所被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原来国外银行也会因为涉嫌诈骗而被罚款。

报告显示,其中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支付了最大份额的罚款。美国银行被罚款760亿美元,而摩根大通被罚款440亿美元,其他银行仅仅被罚款30亿美元。这13个银行的罚款总数占到了总罚款的93%。

加密货币与银行,谁更惊悚?

欧美银行诈骗罚款明细

2004年到2005期间,美国银行、全美金融和美林证券合计向私人投资者出售了965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担保证券,远远超过了任何大型银行竞争对手的发行规模。而在上述报告中违约罚款的2340亿美元贷款中,只有4%来自美国银行。而针对投行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抵押贷款业务,美国司法部已经给多家投行开出了罚单。摩根大通在2013年11月就类似的问题与司法部达成了一项130亿美元和解协议。花旗集团在不久前也同意支付70亿美元了结了类似调查。高盛向投资者兜售有毒证券(垃圾股),2010年被罚款为50亿美元; 瑞士信贷则出现一个保守客户秘密与逃税混合体,2014年被罚款28.8亿美元。

银行被罚依旧不够“狠”

事实是,罚款只占这些大银行实际诈骗金额的极小部分。2013年,一篇文章写到,一个公司因强制要求客户投保500亿美元,被罚款1400万美元的罚款。这部分罚款占了诈骗产生的总罚款的0.03%!这就是金融界的标准。

例如,纽约金融服务部(New York Depart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对英国渣打银行处以3.4亿美元的罚款,理由是涉嫌向伊朗洗钱2500亿美元(占非法资金的0.14%)。

银行被监管部门罚款金额还不及诈骗金额的1%,所以,银行有足够的动机进行金融欺诈,而诈骗发生之后,基本很少有人因为诈骗入狱。2430亿美元罚款背后可能意味着高达24万亿美元的欺诈金额,这只是2008到2018年期间提请监管机构注意的金融犯罪。

简而言之,传统银行大多充斥着欺诈、欺骗和盗窃,但加密货币行业不可能变得比银行更糟。

传统金融VS加密货币

在过去的十年中,加密货币诈骗损失的金额在268亿美元到839.5亿美元左右。 尽管这些数字乍听起来非常惊人,但与大银行支付的2430亿美元罚款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此外,这两个数字的性质不同,因为835.5亿美元是加密货币实际发生的金融诈骗的总额,而对于银行来说,真正需要比较的数字是24万亿美元的欺诈行为,而出现如此巨大的数额,银行也许应该负责。

24万亿的损失中,还不包括银行抢劫,根据纽约时报报告显示,一个国际黑客团伙从30个国家的100多家银行窃取了10亿美元,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银行盗窃事件,此外据2017年数据调研机构Javelin Strategy & Research 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约有1540万消费者成为盗窃或欺诈的受害者。而就在今年,加拿大两家最大的银行——蒙特利尔银行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 Simplii Financial,证实黑客窃取了数千名客户的个人和财务数据。

加密货币诈骗的影响基本上最后都会归结到投资者受骗这一点,无论是IC欧诈骗、项目方割韭菜、还是项目方或交易所跑路,这些问题最后受伤的总是投资者的钱包,而更深层的影响,则是诈骗会影响整个加密货币世界的发展速度,因为有诈骗的影响,所以人们对加密货币世界的恐惧加深,加密货币的普及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

事实上,有史以来最大的5个加密货币诈骗案总额还不到10亿美元。仅美国银行的罚款就达761亿, 这比加密货币中最富有的10个人的净资产加起来还要多。因此尽管加密货币世界由于诈欺、黑客攻击“名声”不太好,但是事实上,银行的“猫腻”才更让人震惊。

Punch Line

金融世界是动荡的、混乱的,无序可循,只有辨明事理,才能无往不利。如果把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当作是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是不会奏效的。

关于区块链,我们只是比别人更用心了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