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朵不应该是稀缺和昂贵的理由!

前两天一位同学跟我说:老师,为什么喝茶的前辈们都爱装高深?说出一堆我不理解的专业术语,怎么破?

猫耳朵不应该是稀缺和昂贵的理由!

呵呵,这个基本上没辙,你需要学习,感兴趣的话,还要更深入的了解。

猫耳朵不应该是稀缺和昂贵的理由!

接下来,让我先介绍一个热门的冷知识。这个故事是关于普洱茶的,不久之前有个叫“猫耳朵”的茶大火了一把,价格很高,特征明显,被茶界说成是几百年难得一遇……

猫耳朵不应该是稀缺和昂贵的理由!

喵~猫耳朵

茶界所说的猫耳朵,与生活中讲的猫耳朵,是两码事。

很多朋友可能知道,普洱界有著名的六大茶山,倚邦茶山就位列其中。这一地区所产的茶,部分由于叶形小,稍卷曲,形似猫耳,而被世人称为‘猫耳朵’

猫耳朵不应该是稀缺和昂贵的理由!

在云南的众多茶山中,唯有倚邦地区的古茶树有此特色,其他地区的茶树由于叶片太大,无法形似,这也称为倚邦茶产区的一个容易识别的特征。

成因介绍

其实,这种形似猫耳朵的茶,也被称为“对夹叶”,农学界的专业术语是‘不正常新梢’;主要是由于土壤/生态环境/水/肥料供给不及时,迫使叶片无法张开,顶端的顶芽称为休止芽。

用白话说:就是生长不良的茶树长出的叶片。

猫耳朵不应该是稀缺和昂贵的理由!

经过云南省茶科所的生化分析得出结论:与正常叶芽相比,猫耳朵内含的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都明显低于其他类。

由于营养物质相对较少,原茶青的收购价格自然低于其他正常的茶叶50%左右。

为什么被捧上天?

呃,站得高,摔得也会很惨……

把倚邦地区的“猫耳朵”作为一个品种来推广,并无不可。但是,把猫耳朵作为极品来推,就不符合茶理了。

猫耳朵不应该是稀缺和昂贵的理由!

道理很简单:一棵茶树的对夹叶如果很多,足以证明茶树的衰老进程,营养物质不高,影响茶叶的正常生长;但是商家拿这一容易识别的外貌特征,把茶奉为天价,这就是不合理了!

这么说,倚邦的茶不好?

也许大家会说,既然是区域特色,只在这一茶区出现的多;是不是证明倚邦茶区的茶正在走向衰老,这里的茶不好?

错,大错特错。假如说倚邦的古茶不好,小编我会有意见,猫猫也会有意见……

猫耳朵不应该是稀缺和昂贵的理由!

把猫耳朵作为辨别山头茶的主要特征,并不公平;猫耳朵只是茶树在漫长进化过程中,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及原因形成的,不能代表整个茶产区的品质。

倚邦在傣语里被称为“唐腊”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里,倚邦的海拔最高,360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都是高山,纬度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使得倚邦地区的古茶芽尖细长,叶面沧桑,老嫩不均,汤色橙黄,回甜生津强,可以说有典型的从易武到班章过度的特征。

猫耳朵不应该是稀缺和昂贵的理由!

由此,足见得倚邦产区的茶品质还是非常好的,所以大家不能盲目的拿一个被逐利商家引导的错误概念,否认整个产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