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榮等14名同志獲得2018年第二季「吉林好人標兵」榮譽稱號

郑德荣等14名同志获得2018年第二季“吉林好人标兵”荣誉称号

郑德荣等14名同志获得2018年第二季“吉林好人标兵”荣誉称号

14名同志獲授2018年第二季“吉林好人標兵”榮譽稱號

郑德荣等14名同志获得2018年第二季“吉林好人标兵”荣誉称号

A02版

新文化訊(ZAKER吉林記者 陸續)8日下午,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在吉林電視臺“吉林好人”發佈廳舉行了2018年度第二季“吉林好人”發佈活動。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授予鄭德榮(已故)、李志新、萬曉白、王京、王明軍、董國軍、沈瑞、陳國彬、陳豔輝、李華靚、於勇、鍾興、初麗梅、婁瑩瑩等14名個人同志“吉林好人標兵”榮譽稱號,授予蔡守琴等101人“吉林好人”榮譽稱號,並號召全省上下向他們學習,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大力營造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為奮力開創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發展新局面貢獻力量!

“吉林好人標兵”鄭德榮,1952年11月參加工作,195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東北師範大學原副校長、榮譽教授、博士生導師。2018年5月3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92歲。2018年6月27日,黨中央追授鄭德榮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作為我國著名中共黨史專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鄭德榮同志理想信念堅定,畢生追求、信仰馬克思主義,畢生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67年來始終堅守在教學科研一線,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50餘部,主編的《毛澤東思想史稿》開創毛澤東思想史科學體系的先河,以鮮明政治立場、卓越學術成就踐行對黨的事業的忠誠與執著。他學高德馨、以身垂範,牢固樹立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遠大理想,把傳承紅色基因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把黨的創新理論貫穿學術研究全過程。他品行高潔、虛懷若谷,從不以資深學者自居,從不為自己和親屬謀取特殊照顧,贏得廣大師生和學界普遍敬仰。

鍾興是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衛星型號總設計師、總經理助理。10多年來,鍾興在商業遙感衛星發展的道路上攻堅克難。2006年,還是在讀研究生的鐘興加入“星載一體化”創新研究室,2015年“吉林一號”衛星發射時,他擔任靈巧驗證星副總設計師。在鍾興的頭上,已經有了一圈又一圈的光環。可是隻有鍾興知道,這光環之下,有他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也有他的夢想。當“吉林一號”衛星進入桌面的全實物模飛測試環節,按照要求,需要300小時不斷電地模飛,這就需要人工24小時不間斷地去監看。雖然各分系統負責人輪值,但鍾興經常是連續作業。最後常常是他在連續監測超過48小時,被強行“架回去”休息。

在高精度載荷的裝調過程中,往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就連擰螺絲都是一個技術活。上天的東西要求輕,很多的結構件的質量要求輕量化和高鋼度。比如說擰螺釘,一個連接件有三顆螺釘,擰的順序不一樣,力度不一樣,出來的效果都會有較大的變化,所以在裝調過程中,需要積累很多這樣的數據,之後進行反覆的試驗。類似的這樣細緻工作,鍾興都會親力親為,他認為,航天衛星工程沒有捷徑、沒有訣竅,必要要全面地、充分地做好地面試驗,把將來在天上要發生的事,提前在地面逐個得到驗證。

“吉林好人標兵”萬曉白是通榆縣環保志願者協會秘書長。2000年,萬曉白跟著父親萬平成為一名環保志願者。2005年,她放棄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紮根鄉村,全職從事科爾沁沙化草原及社區的生態修復志願服務工作。她帶領的通榆縣環保志願者協會,目前建立(在建)生態沙化草原修復區5塊,生態修復科爾沁沙化草原5000畝;原生植被覆蓋率達到60%~95%;栽種成活防風用楊樹30000棵,保護恢復野生榆樹及槓柳400畝。昔日光禿禿的“火沙坨子”重現綠色生機,吸引了各種哺乳動物以及鳥類棲息繁衍,其中包括田鼠、刺蝟、狐狸、獾子、黃鼠狼、水蛇、鵪鶉、野雞、貓頭鷹等300餘種;修復區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約65700噸,創造生態價值約650萬元。

“這次獲得‘吉林好人標兵’的殊榮,真的十分高興,也十分感動!”“吉林好人標兵”於勇興奮地說,感謝各級組織對他的信任、支持、關懷,他會將這個榮譽當成一個契機、人生的一個起點,在以後的扶貧助村工作中,繼續努力工作,力爭做得更好。

萬曉白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獲得“吉林好人標兵”,她特別榮幸,這是全社會對他們環保工作的支持與肯定,希望越來越多的環保志願者能夠加入進來,為保護生態環境,為我們的孩子創造一個生存的美好空間而努力奮鬥。

“參加這次吉林好人發佈活動,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們的平凡事蹟深深地感動著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以他們的精神為榜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更大的貢獻!”觀眾徐萌在參加完吉林好人發佈活動後動情地說。

據悉,本場發佈活動將於8月11日晚10點時段在吉林衛視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