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军队横扫欧亚,他们怎么解决长途运输粮草的问题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汉人打仗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条铁律。不过,这一条铁律,在蒙古军队那里,其实并不是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蒙古人并没有把后勤保障太当一个问题来考虑,为什么这么说呢?

成吉思汗的军队横扫欧亚,他们怎么解决长途运输粮草的问题呢

(蒙古军队)

​第一,蒙古军队自带粮草。

蒙古人的食物主要是肉制品和奶制品,这些东西除了可以提前制成干货,携带着外,还可以就地取材。因为蒙古军队的兵基本上都是骑兵,而且一个骑兵一般拥有2到3匹马。这么多马,除了供给脚力外,还可以供给马奶。甚至马肉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随时取食。

除了马肉马奶以外,还有羊肉羊奶。蒙古军队在打仗的时候,一般都是把家属带在身边的,由家属组成的部队称为“奥鲁营”。奥鲁营的人数不少,他们就负责放羊、牧马。白天的时候,马作为脚力,晚上的时候,马则有专门的奥鲁营负责放养管理。这在汉人或者其它民族那里可能不可想象,但是在蒙古人那里是常态,因为蒙古人一向过的就是游牧生活。只要他们的马和羊在哪里,他们的家就在哪里。

而“粮草”中的“草”,在蒙古人那里,也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大自然最不缺乏的就是草,而蒙古人又无所顾忌。当他们到达一地的时候,那里的所有绿色植物,无论是庄稼、树叶还是青草,都可以是马和羊的草料。

而且据史料记载,蒙古人西征之前一年,他们还先派军队,把通往西亚、中亚及欧洲的路上,烧毁破坏长达数公里宽的一片大路。也就是说,烧毁了沿途的所有房屋和庄稼,而这种烧毁,恰恰最适合青草的生长。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第二年他们去打仗的时候,沿途就有丰富的青草。

成吉思汗的军队横扫欧亚,他们怎么解决长途运输粮草的问题呢

(汉人军队要求获得民心)

第二,蒙古军队就地取材。

汉人打仗的时候,除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项铁律外,还有一项铁律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也就是要做到秋毫无犯。这也是检验一个军队是否有纪律性的重要指标。

汉人军队之所以有这样一条铁律,是基于汉人的“仁政”文化,因为只有实施“仁政”,才能够收复民心,才能获得你所占有的地区的老百姓的支持,从而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

但是这一条铁律在蒙古军队那里,一点儿也没有意义。烧杀掳掠是蒙古军队的一个特点,而且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通过实施“仁政”来获取民心,他们不需要民心,他们的管理一直是高压政策,要么你跟从我,要么我屠你的城。

事实上,这种无所顾忌的方式,在残酷的战争中,其实常常是获胜的一方。历史上就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在三国早期的时候,北方有两大诸侯,一个是公孙瓒,一个是刘虞。刘虞最讲究的是仁政,公孙瓒则百无禁忌。因此,刘虞获得了百姓的极大支持,公孙瓒为百姓所厌恶。但是,当刘虞军队和公孙瓒军队后来反目成仇,互相拼杀的时候,由于刘虞军队害怕破坏了老百姓的庄稼和房屋,畏手畏脚,结果被公孙瓒军队给灭了。

而蒙古军队,可以说把公孙瓒军队的这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成吉思汗的军队横扫欧亚,他们怎么解决长途运输粮草的问题呢

(蒙古军队)

​第三,蒙古军队威逼获取。

蒙古军队在打仗的时候,经常有很多从征军参与。这些从征军,大部分都是蒙古人用残忍的手段威逼而来的。蒙古人除了要求这些军队参与打仗外,还要求这些军队提供粮草。如果不能提供粮草,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历史上有一个实际的例子。当年蒙古军队曾借南宋在四川的路,包抄金国。蒙古军队走进南宋境内的时候,不但要借道,还强迫南宋提供粮食。当时四川的南宋将领,因为不愿意提供,还杀了蒙古使者,接着蒙古人在四川好一阵烧杀抢劫,连下四川四十多座城寨。最后双方谈判,才不了了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