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为什么称中原?

不枉人生6126528134


其实在我的认知里也认为中原泛指河南,但是这样其实是不科学的,我们先来看一看中原指哪些地方:

 中原字面意思也就是“天下至中的原野”,又称中土、中州、华夏,狭义上一般指河南全境,大概区域为洛阳到开封一段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广义上,中原地区是指目前中国版图上的地处之间位置的几个省份,也是以平原作为主的身份,包括河南省全部、山西省东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西北部等区域。

 记得上学的时候有个成语叫“逐鹿中原”,还有言到:的中原者得天下,说明中原地区是战略要地,是群雄必争的地方,那么如果说河南是属于中原地区,既然是战略要地,肯定有古代都城存在,那么我们来看一看省内的古都有哪些:

在全国的八大古都里,河南就占有4个,分别为:洛阳(十三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七朝古都)、以及郑州(五朝古都),这也说明了河南在中原地区的重要性。

 所以河南一般被称为中原是有历史原因的,但是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继承了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我们也共有一条母亲河,56个民族一家亲。



东方今报


中原,历史上指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有学者认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为史书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南部。后来中原所指范围逐步扩大,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2000多年前,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中原是“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新蔡、安丰。”这个范围主要是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数地方。

由于古时中华国土并没有现在这么大,主要集中在现在的河南、陕西、陕西、安徽、山东等黄河两岸,对于长江以南中原人也就是古代人称为蛮;长城以北称为夷,这也就是蛮夷的由来。古中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古代大圣孔子、老子都是出自此处,中华祖先炎黄二帝也是在此。从地理位置来看现在的河南正是古中原的中心。


河南商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为《河南商报》点个赞。到底是官方媒体,不吹不捧,客观公正,明确指明了中原是一个大的范围,河南属于中原的一部分。

而《大河客户端》属于自媒体,说话难免有点私心,只想证明除河南以外都不是中原。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当年河南的南部归属楚国,楚国明显不是中原,是不是应该把河南南部去掉了?而洛阳以西有一座函谷关,函谷关以西属于关中地区,那么是不是又可以将洛阳以西地区去掉了?最后还剩了多大?

其实中原是一个广的范围,包括的黄河内外,大江南北,不能因为河南在中间位置就认为其他地方都不是中原。难道“周秦汉隋唐宋明”这些个不在河南建都的王朝都不属于“中原王朝”吗?

根据对古代文献的记载,中原地区不单单指河南,更多的是指“关中”“长安”一带,因为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几个朝代“周秦汉隋唐”,即使首都不在长安了,文献里记载这里还是中原。

《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关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源于此。这里显然单指的是“关中平原”)

隋王通《中说》:”夏都安邑,汤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囯也。“(雍,即雍州、指关中、陇东地区)

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这里中原说的是关中吧)

宋 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关中是中原的“诸夏之首”,有崇高的含义)

宋李纲《永乐遇》:“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五陵即是五陵原,在今天西安市以北)

宋 陆游《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三川”即陕西泾渭洛三条河流,“关辅”即关中的别称)

宋 陆游《北园杂咏》:“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大散关,即关中地区的大散关)

宋 陆游《书感》:“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雍乃雍州,即关中地区;雒为雒阳)

宋 邵雍《梅花诗》:“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长安即现在的西安)

宋 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断,问谁曾到五陵间。“ (西安以北的五陵原,曾有诗云“五陵年少争缠头”)

元 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中原唐都长安”即西安,“太白”指宝鸡太白山)

明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没有头的中原还是中原吗?这是对关中“中原龙首”最高的评价)

明 冯琦《观灯篇》:“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这里的中原明显指的是长安,说明在明代的时候,国人心目中中原还是长安)

明 李攀龙《登太华山绝顶》:“太华高临万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太华即陕西华山,登上华山观看中原,说明关中地区是中原)

清 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这是第二次出现“关中”是“中原之首”这种崇高的评价了)


以上可见,河南当然是中原的一部分,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中原地区包括一个很大的范围,广泛的应该指汉人统治的地方都属于中原。而且无论是从最早的“中原”(包括了关中地区和陇东地区),一直到了明清时代“关中地区”在人们的心目中也经常以“中原龙首”的形象出现,说明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但是到了今天,部分网友却否认关中地区“中原龙首”地位,单单把“中原”一词用来形容河南,不知何意?

大家可以讨论,杜绝谩骂和地域黑!


大唐神都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

河南,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古称中原、中州、豫州,简称“豫”。

河南为什么称中原?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

古代的河南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文明开化得早,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故此得名中原。

在古代,中原地区是很富裕的,一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明证。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这里有大量的人口、便捷的交通、富饶的土地、发达的经济,所以才说“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如果占领了中原,那这天下十有八九便是你的了。

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4个: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此外,商丘、南阳、许昌、濮阳、偃师、淮阳等也是古都。河南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

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大河客户端


中原本意是‘天下至中的原野’,意为‘天下之中’。又称‘中州’、中土。是中国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狭义的范围是专门代指河南省的,包括河南省全境。开封洛阳一带是古代中原的核心地区。像现在河南省政府官方媒体都喜欢叫中原**的(河南电视台就有一个栏目叫‘中原午报’、‘中原晨报’还有中原网、中原日报;河南省内的乡镇还有一个最高荣誉叫‘中州名镇’)。广义的中原地区是指以黄河中下游为主的广大地区,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河南全境、安徽省中北部、江苏省西北部、山东省西南部、山西省东南部、河北省南部,也就是和现在‘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官话’的范围大致吻合


那么为什么河南称中原呢?

因为在古代中国最开始的范围还没有那么大,河南是核心地区又位于‘天下之中’。故被称作中原地区。自夏商以来中原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截止南宋,中原内陆地区逐渐没落,航海技术出现,东南沿海经济逐渐抬头),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豫东小年胡


在黄帝世代人们还不知道有河南这个地方,炎黄二帝在陕西甘肃创造融合有了华夏文明,当时仅知道关中平原,也称为中原,后来过黄河发现河南是平坦的平原,于是将人口文明传播并在河南壮大,于是河南也称为中原,也是发祥地之一,后来东夷人西迁,河南人口壮大,又有肥沃土地,所以称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地区,商代东周以后河南也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地区。后世开始以河南为中原的中心。其实后来的中原地区包括范围非常广。














亲爹亲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8800ae3f58795675a055085a4b615a6\

中华第一古都长安



大道至简文化传播


在中国西周时期,周公在找大地的中心点,曾在河南多地寻点,设有土圭测影台分为昼夜与白天,根据气候变化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在寻到汝宁府(今驻马店汝南县城北)才找到天与地的正中心点,就是夏至午时竖立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影子!因汝宁府是平原没有任何山石就称之为中原!后来在这里用土圭积成土堆,形成一座土山,称为天中山!华夏大地称为神州!神州分为九大州,为了纪念大禹治水,中原改为豫(禹)州!豫州坐于九大州之中。在中原又称之中州!这就是中原的由来。有一个重要的事情给你们说一下。谁要问世界上最小的山在哪,你就可以说就在河南驻马店梁祝之乡!如有不信,你可百度!
这就是天中山


天中汉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2000多年前,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