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和珠三角谁更胜一筹?

寻觅\\错过


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竞合,一直是学界和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近年来随着两大城市群明星城市的潮起潮落,这一热点话题也日趋白热化。两区域产业发展模式孰优孰劣之争铺天盖地。

我的总体观点是:没有什么优劣与高下之分,二者走上了两条切合自身实际、特色鲜明、而又殊途同归的发展道路。

近两年来,深圳和杭州分别成为珠长两三角的明星城市,契合了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的国家级战略,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代表;与此同时,佛山、东莞和苏州、无锡似乎从前些年的大踏步增长期转向滞重落寞,成为媒体笔下的 " 打工经济 "、" 外资经济 "、" 只长骨头不长肉 " 的样板城市;而广州、上海这两座中心城市似乎也风采不再,转型的脚步略显笨拙,在某些专家眼中已然 " 落伍 "。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审视对比一下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模式:

整体定位:长三角偏重中上游产品,珠三角偏重下游消费品

总体而言,珠三角起步相较长三角早了 8-10 年,当中的发展过程无须多说,有目共睹,珠三角作为华南门户,对接港澳和东南亚的窗口,作为经济特区率先布局、得风气之先的城市群,以 " 三来一补 " 加工业完成第一桶金积累,依托出色的贸易、航运设施建设和金融业发展,产业格局由出口加工业向具有 " 轻、智、终端 " 特色的高科技业逐步转型。

长三角作为沿海中点和长江水道下游,依托产业门类齐全、教育科研实力雄厚,从苏南乡镇企业模式和浙南草根创业模式起步,同样依托出色的贸易、航运设施建设和金融业发展,产业格局由传统制造业向具有 " 重、智、上游 " 特色的高科技业逐步转型。其实,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产业常常是自觉分工错位和形成互补的,有错位的竞争,更有分工合作。

举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在 2000 多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深圳,拥有实际超过 1800 万数量的常住人口,人口年龄优势和非户籍人口优势都决定了这是一座没有社保包袱、高度青壮年化的城市,劳动力的充沛和紧靠香港的资金、技术引进优势,为深圳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加工装配制造业提供了源源动能。

深圳最发达的终端消费电子产品产业从白牌代工和山寨品牌起步,逐渐做大做强,手机、平板、穿戴智能设备的品牌星罗棋布,由于产业的消费品领域属性,深圳企业也的确更重视外观设计、营销、推广、渠道等接触消费者的终端环节。

反过来讲,深圳这些终端消费电子产品的内核和整体解决方案,却基本来自上海的上游供应商。来自张江、漕河泾两大高科技园区的展讯、锐迪科、鼎芯、澜起、中微、先进、贝岭、华虹、中芯国际和复旦微电子一系列企业已组成了一个包括中央处理芯片(CPU)、图形处理芯片(GPU)、影音多媒体芯片、存储芯片、显示器件等开发、代工制造、测试封装以及架构设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产业集群。

这些企业充分依托上海扎实的科教资源和研发人才基础,不断开发新一代商用的智能终端内核与方案,与深圳的消费电子产品组装 - 品牌营销构筑了坚实的上游技术和部件支撑。其中特别是展讯通信已发展成为中国市场第三大、也是本土最大的手机内核开发商,中芯国际已发展成为仅次于台积电、三星和台联电的全球第四大微电子代工制造商,中微则是国内最大的 IC 设备开发制造企业。

即便是华为的手机和无线技术,都是在上海研究所开发和测试,当不明就里的学生仔在网络上就深圳还是上海的发展模式大打口水战、喋喋不休互撕的时候,上海的微电子上游产业和深圳的智能终端消费产业实现了密切结合,深度定制、利益共享、皆大欢喜。

产业的错位分工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普遍存在,又如珠三角的东莞承接了不少深圳外溢的消费电子产品产业,佛山中山培育出家电、陶瓷洁具、家具、灯具等传统优势产业;而长三角的苏州则在向德国模式学习,发力转型制造业 4.0, 机电设备、光电产品、电梯、客车、太阳能光伏、纳米膜、医药是其优势产业。从这里看出,珠三角城市的产业布局更偏重于下游消费产品,长三角城市的产业布局则更偏重于上游中间产品,无所谓层次高低,都是基于各自的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珠三角和长三角不可避免地聚焦在有限的共同领域:信息电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医疗医药,互联网 / 软件 / 云计算、现代金融、文化产业等。可以说在高科技领域,两个城市群竞争大于合作,当然,这里的竞争要定义为相互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这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整体活力和持续发展是有益的。

下面就一样一样对长三、珠三进行详细比较:

互联网产业:二者各自精彩,旗鼓相当

先来聊聊大家都谈腻味的互联网产业,实际上冷静地说,这还是最浅层次的高科技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属于应用生态的创新,国人最积极的创新在这个产业,最薄弱的则在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服务器开发等跨国公司技术垄断领域,但考虑到对于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还是有必要探讨互联网产业。

珠三角这边,深圳是珠三角互联网高地,出了腾讯这个 " 连接人与人 "、市值超过 1500 亿美元的大佬以及迅雷等,广州也不逊色,除了有微信总部落户外,还拥有连接 " 人与娱乐 "、市值超过 200 亿美元的网易,连接 " 人与商品 "、市值 90 来亿美元的唯品会,以及梦芭莎、UC、YY 等等。

长三角这边,杭州是炙手可热的电子商务之城,出了阿里这个连接 " 人与商品 "、市值超过 2000 亿美元的中国最大网络巨头,上海自盛大转型之后,相较而言缺乏超级网络巨头,但特点是百花齐放,中小巨人多如牛毛,例如连接 " 人与旅游 "、加上收购的去哪儿市值超过 200 亿美刀的携程,与美团合并的连接 " 人与服务 " 的大众点评,即将 A 股上市的分众、巨人、盛大游戏、阅文、沪江、喜马拉雅,还有一号店,前程无忧、九城、PPTV、爱屋吉屋等一长串大小选手。苏州则培育了专注于互联网旅游的同程。

就互联网产业来说,长三与珠三旗鼓相当。

电子制造:长三长于上游产业,珠三长于消费品

信息电子制造业,珠三角有华为这种本土巨头领衔,大疆,极飞,中兴,康佳,创维,酷派,TCL 等跟进;长三角有中芯,华虹,亨通、展讯、海康威视等重要玩家。两个城市群术业有专攻,分工不同,各玩各的。

终端电子产业珠三角国内最强没有疑问,上游微电子产业长三角国内也是最强。对于天天接触消费品的普通人,当然容易熟悉做品牌的终端企业啦。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珠三的电子制造业强于长三,其实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广州 " 极飞科技 " 的优势在于工业无人机领域,近年逐步扩张到消费航摄无人机市场,作为中国最大工业无人机企业,也是广州高科技企业的杰出代表,打破了广州新经济不行的陈腐之见。

新能源:长三强在光伏,珠三强在电动汽车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长三角起步早、占一定优势,如苏州的阿特斯太阳能已取代 曾经的无锡尚德,成为全球最大太阳能光伏全产品链企业。珠三角方面,比亚迪在高性能汽车电池领域有国内最多最强的技术储备。

高端装备:珠三有亮点,长三门类更全

高端装备产业,深圳中集的集装箱制造在全球独占鳌头,广船国际也有相当造船实力,但这个领域优势更全的还在长三角,特别是上海的强项:振华重工的程控港机已占全球市场高达 70% 的绝对垄断优势,超复杂的海洋钻井平台也已成功开发,中国商飞的 C909 大飞机已经下线试飞,上海电气的第五代核电机组核心设备商用成功,已进军英国核电市场。江南长兴的深海油轮等特大型舰艇制造已取得突破,上海还培育出了沃迪、新时达这两家名列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规模第二、三大的机器人开发制造商。

医疗产业:珠三略胜一筹

医疗医药产业,在珠三角:深圳有医疗设备的明星企业迈瑞医疗,基因测序的明星企业华大基因,医药明星企业三九,广州有白云山等;在长三角,上海有医疗设备的明星企业联影医疗,自动化程控手术机械明星企业微创医疗,医药明星企业药明康德,上药等等,杭州有正大青春宝等。

两个城市群都孵化培育了大量新药开发企业,成效有待验证。特别提一下联影,成功开发出核磁共振等多个大类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彻底打破了 GPS(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医疗设备在国内三甲医院的垄断。

金融业:沪深评分秋色,但上海总量与权重更大

金融产业领域,上海和深圳都有证券交易所,上海还是全国黄金,外汇、期货、钻石交易中心。长三角交通、太保、浦发与珠三角招商、平安、广发各自领衔带出两长串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公司,二者平分秋色,但上海总量和权重更大,互联网金融规模更大(陆金所,蚂蚁金服为代表),深圳更偏重于金融对于创新企业的扶持。

传媒产业:广州先领风骚,上海后来居上

传媒产业领域很有意思,广州本是纸媒时代南方系,21 世纪系的大本营,曾一度势力范围影响甚广,上海的东方系,第一财经系难以动摇南方系的江湖地位。进入新媒体时代,南方系转型遇到些问题,声势不如以往,上海报业集团重组后则推出完全打互联网用户的澎湃系(包括界面,上海观察等),黎瑞刚下海创业华人文化等,近年来声势很大。

房地产业:粤派房企领跑全国,长三稍逊一筹

最后顺便提一下房地产行业,这个领域珠三角广州,深圳很强,粤派地产商名不虚传,无论是总部在穗的恒大、保利,富力、碧桂园、雅居乐,还是总部在深的万科、中海、招商,华润,金地,华侨城,都是熟谙市场规律的南派典范。

长三角方面则有去年营业规模国内最大的绿地,以品质著称的绿城,以及世茂,旭辉,上实,复地,滨江,新城,大华等,总体厚度逊色珠三角一筹。

长三角与珠三角,作为世界第六和第七大城市群,良性竞合的结果就是殊途同归,共同引领中国经济的前行,我们乐观其成。

文|轨道(作者系上海规划从业者)


36氪


肯定是长三角更胜一筹。


这里所说的珠三角应该是指囊括了香港,澳门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就是目前所说的粤港澳大湾区,总共包含的城市群有香港、澳门、深圳 、广州 、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汕尾、清远、云浮、河源、韶关。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的冲积平原,主要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个省份及直辖市。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包含的城市群有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

从土地面积来看,长三角洲总共占地21.17万平方公里,覆盖全国

2.2%;大珠三角占地5.6万平方公里,覆盖全国0.6%,长三角洲国土面积更大。


在GDP总量方面,长三角约为16.41万亿,其中2017年上海3万亿,苏州1.73万亿,杭州1.25万亿,南京1.17万亿,无锡1.05万亿,宁波0.98万亿,南通0.77万亿,合肥0.72万亿,常州0.66万亿,绍兴0.51万亿,盐城0.51万亿,扬州0.50万亿,0.47万亿,台州0.43万亿,嘉兴0.43万亿,镇江0.41万亿,金华0.38万亿,芜湖0.30万亿,湖州0.24万亿,马鞍山0.17万亿,安庆0.17万亿,滁州0.16万亿,舟山0.12万亿,宣城0.11万亿,铜陵0.11万亿,池州0.06万亿。贡献全国的GDP20.18%。(注:小数点后两位未四舍五入 )


珠三角算上港澳约为10.84万亿,其中2017年香港2.3万亿,深圳2.24万亿,广州2.15万亿,澳门0.34万亿,东莞0.75万亿,佛山0.95万亿,珠海0.25万亿,惠州0.38万亿,江门0.26万亿,中山0.34万亿,,肇庆0.22、汕尾0.08、清远0.15、云浮0.08、河源0.09贡献全国13.33%的GDP。(注:小数点后两位未四舍五入 )


经济地位决定上层建筑,从GDP总的体量来看,同样是长三角洲GDP占比更重。


小白读财经


个人觉得,从目前来看,若仅从经济上说,珠江三角洲肯定不比长江三角洲差,甚至还强过对方。珠江三角洲在四大一线城市里有两个(深圳、广州),而长江三角洲只有一个(上海);再说珠江三角洲还有香港这样的国际特大城市(澳门综合实力与规模弱一点,但在国际上的地位、名气仍然很高)。广东的地级市里,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湛江、潮汕……也都不弱。广东省目前GDP总量居全国第一。

但要从综合实力上说,长江三角洲还是强得多了,其文化、科技、教育水平,居民总体素质,历史、地理、社会、自然资源基础,向内地广泛、广大的辐射能力……都是珠江三角洲所不能比的。毕竟,珠三角只有广东一省,再加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而已;而长三角则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再说,长三角也比珠三角在历史上的开发与辉煌早了几百年。




李子迟到了


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无疑是中国实力最强,也最有可能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的两个城市群之一,这两片区域也目前中国经济活跃,最具创新精神,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

中国部分城市群分布图。

我们先看看两个超级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和实力(由于2017年GDP数据仅是预估数据,不是最后核定数据,所以后面的GDP数据均为2016年的核定数据):

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的26座城市,据华尔街见闻的数据显示,长三角的面积为21.2万平方公里,2015个常住人口为1.5亿人,2016年GDP为14.7万亿元,人均GDP为97454元,地均GDP为6949万元每平方公里。

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城市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群,长三角有一个一线城市(上海),4个新一线城市(苏州,杭州 ,南京,宁波),8个二线城市(无锡,合肥,南通,绍兴,常州,嘉兴,金华,台州等)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东省9个城市,珠三角(9市)的面积为5.5万平方公里,2016年GDP为6.8万亿元,2015年常住人口为5874万人,人均GDP为115597元,地均GDP为12346万元每平方公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面积,城市数量,GDP总量,常住人口这几方面,长三角城市群占据优势地位,在人均GDP和地均GDP两顶数据中,珠三角城市群领先。

珠三角9个城市中,拥有两座一线城市(广州,深圳),一座新一线城市(东莞),四座二线城市(佛山,中山,惠州,珠海)。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珠三角城市群的提法已经有点过时了,现在最火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珠三角9市加上香港,澳门两座城市,共同构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这里将打造成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齐名的世界级湾区经济,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这必将给珠三角城市群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深中跨海大桥的修建,珠三角一体化进行加速,发挥港澳的作用,加上珠三角城市的创新能力,相信未来,珠三角的发展值得期待,在与长三角的对比中,珠三角或许能略胜一筹。


途虫的百味人生


以目前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来看,长三角领先于珠三角,实力更胜一筹。

长江三角洲有三块区域组成:苏中南地区(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南通、泰州8个市)、上海地区和浙北地区(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7个市),合计15个地市和1个直辖市。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民营经济的增加增加值占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这里诞生了诸如苏宁、复星、阿里巴巴、吉利、娃哈哈等著名民营企业。
(上海)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0万亿元,接近占了全国GDP的1/4。

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三角的块头小很多。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东省9个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肇庆、江门)和香港深圳2个特别行政区。

在经济总量上,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0.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2%。

因此,珠江三角洲不仅在人口土地面积上,而且在经济规模上也明显小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红谷新视界


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竞合,近年来随着两大城市群明星城市的潮起潮落,两区域产业发展模式孰优孰劣之争铺天盖地。

长三角经济圈:

地理位置: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
行政区类别:经济区
所属地区:华东地区
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下的30个城市。

地位: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长三角经济总量:135338亿
上海直辖市:24964亿

江苏省:

南京9720亿 苏州14504亿 无锡8518亿
南通6148亿 扬州4016亿 常州5273亿 盐城4213亿
镇江3502亿 泰州3655亿

浙江省:

杭州10053亿 宁波8011亿 嘉兴3517亿
湖州2084亿 绍兴4466亿 金华3406亿 舟山1094亿
台州3558亿

安徽省:

合肥5660亿 芜湖2457亿 马鞍山1365亿
铜陵721亿 安庆1613亿
滁州1305 池州544亿 宣城971亿

珠三角经济圈: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
行政区类别:地区、都市圈、城市群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面积:5.6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汕尾深汕区。

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珠三角经济总量:83851亿

广东省:

广州18100亿 深圳17502亿
佛山8003亿 东莞6275亿 惠州3140亿
中山3010亿 江门2240亿 珠海2024亿
肇庆1970亿

特别行政区:

香港17900亿 澳门3687亿
长三角比珠三角多了51487亿,相当于两个上海的GDP!

竞争力

【珠三角】制度竞争力最高。广东步入是改革开放之“先河”,一批新城市随之而兴;港澳回归,“一国两制”的制度,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长三角】区位竞争力最高。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通过高新技术,打造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

动力机制

【珠三角】外资推动型。吸引外资的绝对领先地位,外资主要来自香港、东南亚以及海外的华资。
【长三角】民资主导型。较早诞生以集体和私营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综合经济实力

【综合经济实力】从国内生产总值角度看,长三角最高,远远超过珠三角。从人均GDP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强。
不过珠三角是广东以一省之力创造的,长三角集中了好几个省市,无论是哪个更有优势,都很佩服珠三角。


科普一下KPYX


长三角和珠三角二个地区应该不是一个档次的。长三角属于世界级的,珠三角只是国家级的。体量上不对等,无论是人口总量,还是经济总量。

我们再大概先看下江苏和和广东二地经济发展状况:2017年二省(直接用省概念代替是因数据全面,容易理解)经济总量相差约4000亿,人口约相差3000万。广东总量第一,人均第四。人均排江苏、浙江、福建三省之后。

3000万人口大约等于台湾+香港人口总和。或者等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3028.89万的总和。四城的GDP总和为46167亿。或者用最简单概念表达,从全国任何一个地区,一个省份找出3000万人口,创造的GDP远远超过了4000亿。

二省经济发程度差距还是明显的。为什么很多人总认为广东比江苏发达,发展程度高呢?大概有二个原因:一是没搞清楚大和强的概念,常有人认为大就是强,就等于发达,那么请问二个省经济总量有印度大吗?大家认同印度总量大江苏、广东二省所以印度比江苏、广东发达的结论吗?

第二原因是因为深圳。很多人概念中,深圳就是广东,广东等于深圳!其实广东除了深圳,那么多年来发展真的在全国也一般性。不信吗?拿掉深圳22286亿GDP总量后,广东还有多少?人均还有多少?不足7万,无论总量还是人均GDP,排名山东之后!拿掉深圳后的广东在全国就一个二流的省份,虽然人口还有一亿,远大于江苏省人口总数(8000万)!!经济总量少江苏1.8万亿!!!还有人认广东比江苏发达吗?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是从1957年的广交会开始的。也就是说广州和全国所有地方比,多了几十年的发展机会。到2017年广州GDP约21500亿,人口约1450万。人均GDP明显低于苏州、无锡等城市,发展并不突出。到今年一季度,广州经济明显滞涨,GDP名义增长率仅仅5.58%。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列靠后,说明经济结构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深圳一个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人口1252万,创造了22286亿的GDP。但可惜的事实是:深圳95%以上的人口是非本地人。深圳是全国人民创造的深圳,并不仅仅是广东的深圳。加上了深圳后的广东人均GDP在全国省份中仅排第四!!!!

潮水退后,就知道谁在裸泳!除了深圳后的广东其余部分发展还不如山东(无论总量还是人均,但人口相差不大)。就走下了神坛。一个发展并不突出的省份,一个发展程度无法和江苏、浙江,甚至福建比的广东,拿什么出来能让珠三角(就算加广东全省)和二省一市26个城市的长三角比?!

附:按照简•戈特曼的标准,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城市带的规模,我国只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跻身这六大城市带。它们是:

(一)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

(二)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三)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四)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五)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跳过一行


长三角有广义和狭义的大小之分,狭义的是指由沪苏浙两省一市中的16市(沪苏锡常镇宁扬泰通杭嘉湖绍甬舟台)组成的小长三角城市群(或称为长三角大湾区),广义的是指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中的26市(增加了安徽皖江城市群)组成的大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也分小珠三角和大珠三角,一般所说的珠三角是指由广东省的9个城市(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组成的小珠三角城市群,而大珠三角是指在小珠三角基础上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粤港澳大湾区。



如果拿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直接比,不用比较,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好像是“长三哥”有点欺负了“珠三妹”。不过,倒是可以拿粤港澳大湾区(大珠三角)的11市与长三角大湾区(小长三角)的16市放在一起比一比。下面直接上2017年的GDP数据:

粤港澳大湾区11市GDP:合计10.006万亿元

深圳2.2广州2.15佛山0.95东莞0.758惠州0.383中山0.35江门0.26珠海0.255香港2.18澳门0.31

长三角大湾区16市GDP:合计13.755万亿元

上海3.0133苏州1.7无锡1.05常州0.658镇江0.41南京1.17扬州0.51泰州0.474南通0.775杭州1.2556嘉兴0.4355湖州0.2476宁波0.9847绍兴0.5108舟山0.1219台州0.4388

从上可以看出,2017GDP粤港澳大湾区(大珠三角)11市只有10万亿元,而长三角大湾区(小长三角)16市已经达到了13.8万亿元,差距不小。

或许有人会说,拿长三角大湾区的16座城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11座城市相比,以多胜少有点不太公平,那我们就拿粤港澳一省两区与苏沪一省一市直接比较一下如何?粤港澳地区总人口1.18亿,苏沪地区总人口1.04亿,粤港澳地区的总人口比沪苏地区多了1400多万。粤港澳GDP合计11.48万亿元人均9.73万元,苏沪GDP合计11.6万亿元人均11.15万元,无论是总量GDP还是人均GDP,粤港澳地区均不及苏沪地区。

如果拿珠江流域经济带的原广南地区(原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两广地区,相当于今日的粤桂琼港澳)与长江下游经济带的原江南省(苏皖沪)比较一下如何?粤桂琼港澳总人口1.75亿,苏皖沪总人口1.64亿,粤桂琼港澳总人口比苏皖沪多了1100多万。原广南地区GDP合计13.68万亿元人均7.82万元,原江南省GDP合计14.36万亿元人均8.76万元,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珠江流域(原广南地区)经济带均不及长江下游(原江南省)经济带。

如果拿泛南海经济圈(包括粤闽桂琼港澳)与长三角经济圈(包括苏浙皖沪)比较一下如何?粤闽桂琼港澳总人口2.136亿,苏浙皖沪总人口2.197亿,两地人口基本相当。泛南海经济圈GDP合计16.91万亿元人均7.92万元,长三角经济圈GDP合计19.54万亿元人均8.90万元,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泛南海经济圈均不及长三角经济圈。

从上可以看出,无论是指狭义的还是广义的三角洲地区,无论是狭义的流域经济带还是广义的流域经济圈,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无论是纯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在内的社会发展水平,都是长三角比珠三角更胜一筹!


和语涛声


如果珠三角算上香港和澳门,长三角还略逊一筹。如果不算香港澳门,长三角稍微强点。

图:亚欧大陆夜晚卫星图

但是未来,肯定是长三角更胜一筹,不管加与不加港澳。

因为有上海,未来20年上海的定位是世界性的金融、经济、航运、国际贸易、科技创新五大中心地位,国家战略预计到2040年实现。


图:全国城市群发展规划

(1)长三角城市群更广,一核五圈:以上海为核心,带动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全方位发展江浙沪皖。


图:长三角城市群规划

(2)珠三角城市群更狭窄,主要集中在珠江湾地带,包括广深佛东惠+港澳,不能很好的带动福建、广西,甚至广东内部地市的发展。

图:珠三角城市群规划

(3)珠三角的科技创新能力比长三角强的多,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广州、珠海等地,相对大型的科技公司较多,比如:华为、腾讯、美的、步步高、中兴等。

(4)珠三角的第三产业相对长三角,在GDP比重中要稍微高。一个城市的繁荣度,很大程度上看的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占比高低。世界性的大城市第三产业比重绝对在90%以上,目前香港的第三产业占比在92%,上海只有71%。

(5)珠三角的体量相对长三角较小,长三角包括了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合肥、南通、常州9个经济强市,而且发展较快,经济结构一旦转型成功,发展后劲更足。

图:越亮的地方经济越发达(朝鲜“亮”了)

(6)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香港、澳门6个经济强市,澳门是负增长,香港增长率低,相对来说长三角发展潜力更大。

(7)珠三角地带地形山区较多,长三角地带平原和丘陵较多,从交通的因素来说长三角更利于发展,还有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

(8)不管长三角还是珠三角,还是京津翼城市群,都是国家重点计划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2040年要达到高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江浙沪包邮,全国独一份,亲下单吧。


小小罗罗蛛


长三角和珠三角谁更胜一筹,考虑到城市群体量的不同,白页说就不从经济总量,人均GDP等方面进行分析,而更多比较两者的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

先抛结论,如果非要说谁更厉害,那么按照世界级城市群的排名,公认的是长三角第六,珠三角第七。可以说长三角更胜一筹。但反过来讲,名次紧挨着,说明彼此之间几乎可以说不分伯仲。

长三角城市群主要以上海,苏锡常,杭州,宁波,南京为主。而珠三角城市群则基本以广州和深圳为主,包括周围的卫星城。

01

最近几年,随着物联网经历的兴起,深圳和杭州分别成为珠长两三角的明星城市,契合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级战略,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代表;

与此同时,佛山、东莞和苏州、无锡似乎从前些年的大踏步增长期转向滞重落寞,成为媒体笔下的“打工经济”、“外资经济”、“只长骨头不长肉”的样板城市;

而广州、上海这两座中心城市似乎也风采不再,转型的脚步略显笨拙,在某些专家眼中已然“落伍”。

02

深圳最发达的终端消费电子产品产业从白牌代工和山寨品牌起步,逐渐做大做强,手机、平板、穿戴智能设备的品牌星罗棋布。

但深圳这些终端消费电子产品的内核和整体解决方案,却基本来自上海的上游供应商。


03

高端装备:珠三有亮点,长三门类更全


04

金融产业,上海权重更高

.....

深入比较的话,内容较多,因此白页说有一篇专门比较两者实力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查找细看。

《长三角PK珠三角,中国南方两个最顶尖的城市群,到底谁更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