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歷史上有哪些著名才子?

相見歡


洛陽自古多才子。第一個被稱為“洛陽才子”的,是西漢政論家、文學家賈誼。


賈誼才調絕倫,卻命運多舛。人們常將他與屈原相提並論,合稱“屈賈”。33歲便抱恨而亡的他,也被世人稱為賈生。


兩千多年前,賈誼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人生?


時光回溯到公元前200年。這一年,賈誼在洛陽出生。當時西漢初建,天下未平,內有諸王叛亂,外有匈奴襲擾,漢高祖劉邦很傷腦筋。


相比之下,洛陽城倒顯得風平浪靜。這裡是河南郡的郡治所在地,人文薈萃,城池堅固。劉邦登基之初,曾想長期在這裡定都,可見洛陽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賈誼的父親名叫賈回,對教育十分重視。因此,當劉邦與群臣殺白馬為盟,發出“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號召時,賈誼在讀書;劉邦去世後,惠帝劉盈繼位,呂后臨朝稱制,賈誼在讀書;劉盈憂鬱病逝,呂后大權獨攬,扶立前、後少帝,賈誼還在讀書……直到賈誼長到18歲。  


(賈誼故里)


在《漢書·賈誼傳》中,東漢史學家班固是這樣寫的:“賈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  


能誦詩書,能寫文章,年輕的賈誼憑著過人的才華,在整個河南郡都有了名氣。郡守吳公愛才,將賈誼招攬到門下。 

 

“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甚幸愛。”《漢書·賈誼傳》用短短十幾個字,講述了一個“千里馬遇伯樂”的故事。對年僅18歲的賈誼來說,能得到吳公的賞識和教導,無疑是一件幸運的事。  


吳公名叫吳莊,是秦朝宰相李斯的同鄉,也當過李斯的學生。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吳公用法家思想治理河南郡,效果不錯。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曾隨劉邦打天下的周勃等人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即漢文帝。漢文帝聽說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遂將其徵入朝中任廷尉。賈誼的人生,從此進入“快車道”。


漢文帝劉恆是一個平和、低調的人。他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和母親薄姬生活在邊地代國,只求母子平安,從不覬覦皇位。也正因此,他得以躲過呂后的毒手,熬到了出頭之日。  


登基這一年,漢文帝24歲。一次,吳公向他說起,河南郡的賈誼雖然年少,卻“頗通諸家之書”。於是,漢文帝決定召賈誼入朝當博士。  


公元前179年,賈誼離開洛陽,來到京師長安。在這裡,他不僅見到了比他大3歲的漢文帝,還見到了一群老先生——他的新同事。 

 

年輕的賈誼博學多才,思維敏捷,口才也十分了得。在朝堂上,每次漢文帝拋出問題,老先生們答不上來,賈誼卻能對答如流,大家都甘拜下風。漢文帝很高興,不到一年時間,就將賈誼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讓他參與議論國事。 

 

賈誼也沒有辜負漢文帝的厚愛。他寫了《過秦論》等一系列文章,剖析秦朝的興亡之道,並稱“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建議漢文帝進行改革,廢棄秦法。

  


這時候,西漢已建立20餘年,天下較為安定。在賈誼看來,這是去除“漢承秦制”弊端的好時機,“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他起草了具體方案,其中還有更改律令、將列侯全部遣往封國等內容,每個都是大動作。  


漢文帝看得兩眼放光,立即召集群臣商議,想任賈誼為公卿。不料,這次漢文帝遇到了大麻煩,賈誼的上升之路也被阻斷。  


據《漢書》記載,對漢文帝的提議,周勃、灌嬰等舊臣極力反對。他們罵賈誼是“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這頂“大帽子”一扣,漢文帝沉默了。他想起自己能坐上皇位,都是這些舊臣的功勞。如今自己根基未穩,哪敢因為賈誼得罪了他們?  


就這樣,漢文帝開始疏遠賈誼,不再採納其意見。不久,他任賈誼為長沙王太傅,從此賈誼的悲劇命運開始了。  


有人說,漢文帝將賈誼貶到長沙,不僅是為了安撫朝中舊臣,還為了讓年輕氣盛的賈誼多多歷練。  


如果是這樣,當然無可厚非,但對滿腔熱情、銳意進取的賈誼來說,這兜頭的一瓢冷水,幾乎將他澆蒙了。  


從長安到長沙,途中要經過湘水。懷著悲憤、失意的心情,賈誼在這裡悼念屈原,寫下了千古名篇《吊屈原賦》。他才20多歲,就覺得前途渺茫,怕自己將來會和屈原一樣,因讒言而喪命。  


也難怪賈誼會胡思亂想,劇情反轉太快,他還來不及弄明白,為何皇帝會突然變臉,朝中那些頑固的舊臣是不是要置自己於死地而後快。  


西漢初年,劉邦為剪除異姓王,殺了韓信等開國功臣。到漢文帝時,長沙王已是唯一的異姓王,也不怎麼受朝廷重視。賈誼被派去做長沙王太傅,遠離政治中心,當然就意味著被貶謫。  


有意思的是,賈誼不喜歡長沙,長沙卻一直保留著賈誼祠,以各種形式紀念他。洛陽過去也有賈誼祠,只是如今已不見了。  


(賈誼墓)


西晉時,潘岳曾出任長安令。他從都城洛陽前往長安時,寫下《西征賦》,其中有一句“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從此,人們便用“洛陽才子”指代賈誼,後來也泛指洛陽有才華的人。如唐代詩人中,儲光羲稱“高帝黜儒生,文皇謫才子”,孟浩然說“國人鹹寡和,遙愧洛陽才”,孟郊則說“唯餘洛陽子,鬱郁恨常多”…… 

 

賈誼是“洛陽才子”的“代言人”,生在洛陽,葬在洛陽。據清代《洛陽縣誌》記載,賈誼墓在洛陽縣東北的邙山上,大坡口道西,俗稱賈生墓。清同治年間,墓冢還非常高大,周圍有賜田18畝,官員經過時要歇轎下馬,步行至墓前拜謁,可惜後來被毀了。  


如今,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新莊村有重修的賈誼墓,據推斷這裡是賈誼的故里。民國初期,有人在賈誼墓附近盜掘出唐代賈洮(táo)、賈邠(bīn)父子的墓誌,上面明確記載,“秦末漢初,回生誼”,證實了賈回就是賈誼的父親。 

 

唐人李端在《襄陽曲》中說:“賈生十八稱才子,空得門前一斷腸。”事實上,賈誼的一生雖然短暫,他的成就卻遠遠超出了“才子”二字。


(洛陽晚報 付璇 張露露)


洛陽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