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为什么一定要等宝琴出嫁后,才能让薛蝌娶妻?

邢岫烟初出场,是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相貌不如宝琴,家庭贫困,进京是为投亲,亲戚偏又是邢夫人这么个“婪聚财货”“克啬异常”、“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姑姑。好容易贾母出于客气,留她在大观园住几天,又被狡猾的王熙凤打发到迎春房里去住,受奴才们的欺负。

邢岫烟的淡泊自若、遇难不惊,赢得了薛姨妈的好感,把她定为侄媳,给了她一个可以指望的未来。但是在“未来”来到之前,日子还是不好过的,表面的光鲜,挡不住内里的窘迫,竟到了当棉衣的地步。

一向救济她、与她亲厚的薛宝钗,听了她的话,也不由为之蹙眉:

“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若是在这里,琴儿过去了,好再商议你这事,离了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完了他妹妹的事,也断不敢先娶亲的。如今倒是一件难事,再迟两年,又怕你熬煎出病来,等我和妈再商议。”

薛家为什么一定要等宝琴出嫁后,才能让薛蝌娶妻?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宝钗没有挺身而出打抱不平的勇气,即使有这勇气,也只能出气,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岫烟的处境。唯一的改善方法,也是根本的改善途径,就是让岫烟和薛蝌早日成亲,“离了这里就完了”。

但是据宝钗说,薛蝌此行进京,是送妹妹出嫁。妹妹还没嫁,自己不敢先娶亲。这话乍看上去,体贴入微,设想周到,但细细品味,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后有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他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赶来。”

并不是宝琴年纪大了,已界结婚年龄,也不是梅家催娶,请求薛蝌送妹,而是薛蝌“正欲进京发嫁”,考虑进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也不是王邢两家约他同行, 是另外两家已经上了路,他从后面急急赶来。这一笔描写,看似不经意,实际埋下很多伏笔。

再来考量一下宝琴的年纪。贾母特别派人叮嘱宝钗:“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说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去,别多心。”是对小孩子的宠溺。“贾母犹未起来,知道宝玉出门,便开了房门,命宝玉进去。宝玉见贾母身后宝琴面向里,也睡着未醒。”宝琴睡觉,就让宝玉进门直到床前,这绝对不是对待成年男女的态度。

薛家为什么一定要等宝琴出嫁后,才能让薛蝌娶妻?

那么宝琴到底多大了?薛蝌是宝琴的亲哥哥,至少要大一两岁,而薛蝌比宝钗也小。宝钗、迎春都还没有结婚,比她们小的宝玉还没谈及婚事,怎么就急着要发嫁宝琴呢?

如果真的是急着嫁妹,薛蝌应该把宝琴送到梅家任上,而不是送到京城。就算真的不知道梅家出外,到了京城也可以再走,不会从此住下来不动。况且婚姻大事,怎么可能没打听清楚妹夫在哪里,就急急地把妹妹送到千里之外的京城了?

我在前文中已经分析过,薛蝌进京,送妹发嫁只是一个借口,至多是理由之一:跟梅家约好,我们进京等候,你后年回京正好完婚。而进京的真正、更重要的理由,应该是来接手或者协助薛蟠,料理京中生意。

“护官符”上介绍到薛家,说“共八房分”,有兄弟、堂兄弟八支。而下人一禀报薛家来了一位姑娘一位爷,宝钗马上想到:“我们薛蝌和他妹妹来了不成?”猜得这样准,丝毫没有怀疑是别的亲戚。说不定薛蝌进京,根本是受薛姨妈之邀,为不争气的儿子找一个得力的助手。

薛蟠不成器,人尽皆知,可当母亲的也不愿意公开承认儿子完全料理不了祖传下来的生意。薛蟠明知道是这个缘故,也不能公开承认进京是顶替堂兄,于是找了发嫁宝琴这个借口。反正宝琴肯定是要嫁的,两年后梅家进京,在京城完婚也合情合理。

所以说,宝琴结婚,至少是在两年之后,薛蝌的婚事有必要等这么长时间吗?

薛家为什么一定要等宝琴出嫁后,才能让薛蝌娶妻?

有人说,风俗上应该妹妹先出嫁哥哥后结婚,纯属胡说,哪里有这样的风俗?后文薛蟠娶夏金桂,跟宝钗有何关系?又有人说,薛蝌的母亲病卧在家,没有请示,所以不敢结婚。但 同样没有请示母亲,伯母薛姨妈怎么就敢代为作主定了婚呢?要请示母亲也简单,派人快马加鞭送一封信回金陵,再等信回来,了不得也就几个月的时间。

虽说“儿女婚事,父母作主”,其实也有变通。薛姨妈觉得合适,就可以替侄子作主;后文柳湘莲要求退婚,借口也是姑姑已经替他定了婚,“若从了老兄,背了姑母,似非合理。”那么由薛姨妈作主,早日操办薛蝌婚事,岫烟娶过去,免她受熬煎,不是非常完美吗?难道这样做还妨碍了谁的权益?除了迎春的丫头老妈子少了三五一次的酒食。

但是薛蝌早娶,还真碍了一个人的事。宝钗进京是以备选的名义来的。虽然这次选秀,“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送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之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有选天子嫔妃、公主陪侍两个目的,到底跟婚姻有关。几年前就为婚姻千里进京,到现在还没有着落,宝钗想必是有点难堪的。

《红楼梦》中的年龄是有点靠不住的。有人认为宝钗早已经是大龄剩女,也有人认为到八十回结束宝钗也不过十六七岁,在当时恰好到了婚龄。但无论如何,让弟弟(堂弟)先娶妻,而姐姐连定婚都没定,面子上总有点过不去。

其实也就只是有点过不去,并不是太大的尴尬,更谈不上什么损失。如果换了别人,甚至根本考虑不到这一点。但是对于宝钗而言,这就是很大的牺牲了。宝钗常常资助别人,燕窝、螃蟹、帮袭人做针线、替岫烟赎当。但是在接济岫烟的时候,“ 暗中每相体贴接济,也不敢与邢夫人知道,亦恐多心闲话之故耳”,送黛玉燕窝,“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她的资助,最怕“多心闲话”。换言之,肯帮别人,但绝不能为帮别人给自己惹一点麻烦、带来一点损害。

薛家为什么一定要等宝琴出嫁后,才能让薛蝌娶妻?

宝钗的态度其实是人之常情。人总是要先爱自己,然后有能力才去爱别人。放到岫烟的婚事上,也是一样:你为贫困而苦恼,我就常常送你东西,又答应你缺什么都来找我,又替你出主意别理丫头老妈子的尖酸,何必一定要早早嫁过来让我难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