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禅宗风骨37年,六祖惠能为什么选择韶关?

弘扬禅宗风骨37年,六祖惠能为什么选择韶关?

六祖惠能顿悟成佛

禅宗文化,原来诞生于韶关

本文字数:1174字

1分钟速览版

1. 六祖惠能与韶关的结缘,因为韶关具有独特的岭南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

2. 惠能创立的禅宗,是对中国佛教的一次重大革新,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顿悟成佛”。

3. 禅宗文化是岭南文化和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中国佛教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曾说:“有禅有文化,无禅无文化”。地处岭南的韶关,是六祖惠能所开创的禅宗文化的发源地,是《六祖坛经》的诞生地,是禅宗祖庭圣地,禅宗文化也由此成为韶关一张最耀眼的名片,成为岭南文化和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禅宗风骨37年,六祖惠能为什么选择韶关?

六祖惠能与韶关的不解之缘

弘扬禅宗风骨37年,六祖惠能为什么选择韶关?

- 六祖慧能图像 -

六祖惠能大师是如何与韶关结下不解之缘的?

惠能生长在新州,以砍柴卖柴为生,24岁后在湖北黄梅五祖弘忍大师处八个月,得到传法衣钵,然后南返岭南,栖隐四会、怀集五年,才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落发出家。不久又离开法性寺,到了韶州曹溪宝林寺,一直在韶州弘扬禅法三十七年。在韶州的时间一共四十多年,直到七十六岁时回到新州,圆寂于故乡。圆寂后,新州、韶州、广州三地相争安放六祖惠能真身,各自据理力争下,后协商以焚香的烟飘方向定夺,结果香火烟气直飘韶州方向,于是六祖真身魂归韶州。

六祖惠能选择在韶关传佛法近40年是有他深思熟虑的缘由的,韶关具有独特的岭南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韶关是广东北大门,自古交通畅达,商贸繁荣,经济环境领先岭南,这些都是天时、地利的优势。在佛教传播方面,韶关环境轻松,三教兼容,历来是首选之地。唐代时的韶州佛寺林立,高僧云集,信徒众多,是岭南任何地方都无可比拟的。加上当时中原时局不稳,战事繁多,地处岭南地区的韶州恰是理想的传佛安稳之地。

禅宗对佛教的

重大改革——顿悟成佛

弘扬禅宗风骨37年,六祖惠能为什么选择韶关?

据《佛教百问》一书介绍:禅宗是佛教的重要宗泒,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时只有禅,而没有禅宗。禅宗是六祖惠能所开创的、纯粹的中国佛教产物。

惠能创立的禅宗,是对中国佛教的一次重大革新,他将佛教深化改革,使佛教变为中国化。惠能的禅宗思想影响最深远的是他提出的“顿悟成佛”之说。他所说的“顿悟”,是指参禅修佛,无法长期的修习,只要突然领悟自己本有佛性,便是成佛之时。

传统佛教强调僧侣坐禅,惠能创立的禅宗把修禅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不囿于外在的功夫和形式,听凭自在,不拘一格,把关键放在内心的体认和领悟上,认为在日常生活的任何领域,都有成佛的机会。禅宗倡导上下均力,开荒耕田,要求僧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便把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移植到禅寺中来,通过自力劳作,达到自给自足。

禅僧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新,不仅为禅宗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固的经济基础,促进寺院与社会的结合,还提高了禅宗自力更生、自信自强的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乃至繁荣昌盛。

弘扬禅宗风骨37年,六祖惠能为什么选择韶关?

- 《六祖坛经》 -

正是六祖惠能的真正智慧,使得在韶关诞生了唯一一部中国佛经《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的基本思想包括:定慧为本,一行三昧,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顿悟菩提,形成了六祖惠能“顿悟成佛”的根本理论。

《六祖坛经》在韶州的诞生,使韶州开始名扬大江南北,南华寺也成为闻名海内外的禅宗名僧、学者的集聚地,由此禅宗文化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韶文化。

·END·

图片源自网络

省情调研

关注民生 影响决策 服务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