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53億大手筆增持,菜鳥網絡由輕變重,京東物流還撐得住嗎?

9月中旬以來,京東股價一路下行,連續10個交易日下跌,市值蒸發近百億美金,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或許還要從京東與阿里在物流方面的紛爭說起。

早在2007年,劉強東鑑於國內快遞行業中出現的野蠻分揀等亂象,不顧京東內部人員的反對,毅然決定發展自營物流的戰略方針,藉由倉配一體化逐漸建立起遍及全國的快遞配送網;此時,國內電商平臺中的老大——阿里巴巴的馬雲似乎並沒有意識到物流會對電商形成某種制約,此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13年。

阿里53億大手筆增持,菜鳥網絡由輕變重,京東物流還撐得住嗎?

2013年是中國電商迅猛發展的一年,快遞包裹數量大幅度增長,而許多快遞公司在信息化建設、現代化倉儲等方面仍然遠遠落後,把一場好好的“雙十一”狂歡節變成了“狂歡劫”,阿里巴巴開始重視物流於電商的關係。

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富春控股、順豐、“三通一達”等共同出資組建菜鳥網絡,阿里巴巴佔股48%。2016年,菜鳥網絡完成首輪百億元融資,引入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公司、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等戰略投資者,不僅估值提升至500億元,也有利於菜鳥網絡走向海外市場。此時,阿里巴巴佔菜鳥網絡總股本的47%。

2017年9月26日,阿里巴巴宣佈以53億元加碼菜鳥網絡,增持4%的股權至51%,成為絕對控股股東。在菜鳥網絡董事會的7個席位中,阿里巴巴佔據其中的4個,擁有最終決定權。據業內人士評估,菜鳥網絡的估值已攀升至1350億元。這也意味著,僅僅用了四年時間,阿里巴巴就重新打造了一個千億級別的物流巨頭。

阿里53億大手筆增持,菜鳥網絡由輕變重,京東物流還撐得住嗎?

在菜鳥網絡成立初期,主要是憑藉電商平臺入口為其他第三方快遞公司提供數據等技術服務支撐,也就是所謂的第四方物流商。菜鳥網絡的這種輕資產模式,不直接介入物流配送業務,與眾多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間並無實質上的衝突,兩者往往能相得益彰,這也是阿里巴巴“平臺型”思維在物流領域的具體實施。

而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菜鳥網絡發現,僅僅擁有網上資源、數據等對於物流行業的變革極為有限,尤其是在於順豐的數據之爭中竟然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那麼,提高重資產模式配比,輕重結合成為菜鳥網絡近些年的首要任務,當然,這也是配合阿里巴巴新零售業務的重要步驟。

阿里53億大手筆增持,菜鳥網絡由輕變重,京東物流還撐得住嗎?

從目前來看,菜鳥網絡的重資產配置主要集中在倉—櫃方面。具體而言,菜鳥網絡在全國各地通過自建智能倉儲中心,或整合倉儲基地等措施,為眾多第三方商家提供倉配一體化服務;與此同時,菜鳥網絡與阿里零售通對接,將前置倉從中心倉下移至本地倉,為本地線下零售商鋪提供及時快捷的倉配服務,同時也加快了天貓超市快消品的流通渠道。

而在距離消費者最近的終端設備方面,菜鳥網絡與中郵、復星集團等共同投資國內目前最大的智能櫃運營企業——速遞易,實現了倉儲、物流與消費者的有效銜接,提升了物流效率。

阿里巴巴CEO張勇稱,菜鳥網絡未來五年將會陸續投資1000億來打造物流基礎設施,為新零售戰略鋪路。

如今,菜鳥網絡這個開放性的平臺變得越來越重,逐漸成為阿里巴巴鏈接商家、用戶之間的重要橋樑,從這個角度看,菜鳥網絡越來越像京東;而與此同時,京東物流逐漸開放,從為自營商品服務到為平臺第三方商家服務,似乎京東物流又越來越像菜鳥網絡。

阿里巴巴與京東的輕重模式之爭,延伸到物流領域之後,似乎產生了交集,雙方都相互向對方學習,不斷壯大自身,這也是中國互聯網企業能夠迅速趕超其他國家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