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53亿大手笔增持,菜鸟网络由轻变重,京东物流还撑得住吗?

9月中旬以来,京东股价一路下行,连续10个交易日下跌,市值蒸发近百亿美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或许还要从京东与阿里在物流方面的纷争说起。

早在2007年,刘强东鉴于国内快递行业中出现的野蛮分拣等乱象,不顾京东内部人员的反对,毅然决定发展自营物流的战略方针,藉由仓配一体化逐渐建立起遍及全国的快递配送网;此时,国内电商平台中的老大——阿里巴巴的马云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物流会对电商形成某种制约,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3年。

阿里53亿大手笔增持,菜鸟网络由轻变重,京东物流还撑得住吗?

2013年是中国电商迅猛发展的一年,快递包裹数量大幅度增长,而许多快递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现代化仓储等方面仍然远远落后,把一场好好的“双十一”狂欢节变成了“狂欢劫”,阿里巴巴开始重视物流于电商的关系。

2013年,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富春控股、顺丰、“三通一达”等共同出资组建菜鸟网络,阿里巴巴占股48%。2016年,菜鸟网络完成首轮百亿元融资,引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公司、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公司等战略投资者,不仅估值提升至500亿元,也有利于菜鸟网络走向海外市场。此时,阿里巴巴占菜鸟网络总股本的47%。

2017年9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以53亿元加码菜鸟网络,增持4%的股权至51%,成为绝对控股股东。在菜鸟网络董事会的7个席位中,阿里巴巴占据其中的4个,拥有最终决定权。据业内人士评估,菜鸟网络的估值已攀升至1350亿元。这也意味着,仅仅用了四年时间,阿里巴巴就重新打造了一个千亿级别的物流巨头。

阿里53亿大手笔增持,菜鸟网络由轻变重,京东物流还撑得住吗?

在菜鸟网络成立初期,主要是凭借电商平台入口为其他第三方快递公司提供数据等技术服务支撑,也就是所谓的第四方物流商。菜鸟网络的这种轻资产模式,不直接介入物流配送业务,与众多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并无实质上的冲突,两者往往能相得益彰,这也是阿里巴巴“平台型”思维在物流领域的具体实施。

而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菜鸟网络发现,仅仅拥有网上资源、数据等对于物流行业的变革极为有限,尤其是在于顺丰的数据之争中竟然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那么,提高重资产模式配比,轻重结合成为菜鸟网络近些年的首要任务,当然,这也是配合阿里巴巴新零售业务的重要步骤。

阿里53亿大手笔增持,菜鸟网络由轻变重,京东物流还撑得住吗?

从目前来看,菜鸟网络的重资产配置主要集中在仓—柜方面。具体而言,菜鸟网络在全国各地通过自建智能仓储中心,或整合仓储基地等措施,为众多第三方商家提供仓配一体化服务;与此同时,菜鸟网络与阿里零售通对接,将前置仓从中心仓下移至本地仓,为本地线下零售商铺提供及时快捷的仓配服务,同时也加快了天猫超市快消品的流通渠道。

而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终端设备方面,菜鸟网络与中邮、复星集团等共同投资国内目前最大的智能柜运营企业——速递易,实现了仓储、物流与消费者的有效衔接,提升了物流效率。

阿里巴巴CEO张勇称,菜鸟网络未来五年将会陆续投资1000亿来打造物流基础设施,为新零售战略铺路。

如今,菜鸟网络这个开放性的平台变得越来越重,逐渐成为阿里巴巴链接商家、用户之间的重要桥梁,从这个角度看,菜鸟网络越来越像京东;而与此同时,京东物流逐渐开放,从为自营商品服务到为平台第三方商家服务,似乎京东物流又越来越像菜鸟网络。

阿里巴巴与京东的轻重模式之争,延伸到物流领域之后,似乎产生了交集,双方都相互向对方学习,不断壮大自身,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能够迅速赶超其他国家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