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货币报告传信号,疏通货币传导机制,防范需求端“几碰头”

8月10日,央行发布2018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质量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下一阶段,央行将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主动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和韧性。

二季度货币报告传信号,疏通货币传导机制,防范需求端“几碰头”

文 | 董文欣(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央行对于货币政策态度的整体表述仍为“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报告中对市场关注的疏通货币传导机制、货币市场调控、MPA评估体系微调、金融监管协调、汇率与外围市场波动等话题进行了讨论。整体来看,央行货币政策态度有所微调,以稳货币应对信用收缩与复杂外部环境的思路较为明确。

此外,央行还在专栏介绍了如何判断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否充裕。央行提出需从量、价两方面去综合判断,“量”要看超储率,而不是基础货币数量;“价”主要是看货币市场利率,尤其是银行间的价格。在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央行逐步实现利率双轨制“并轨”的背景下,价格信号的重要性将逐渐提高。据此,央行提出银行体系流动性已经处于合理充裕状态。

二季度货币报告传信号,疏通货币传导机制,防范需求端“几碰头”

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将是央行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央行在报告中指出: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看,央行在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能否有效运用和传导出去,还取决于资金供求双方的意愿和能力。报告中提到疏通货币传导的举措主要包括如下几类:一是调整MPA参数,发挥MPA引导功能;二是扩大央行操作担保品范围;三是使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四是提出要“几家抬”形成政策合力支持小微企业。此外,央行也一直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更有作为。

二季度货币报告传信号,疏通货币传导机制,防范需求端“几碰头”

央行强调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必须坚持底线思维。针对市场近期高度关注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央行在专栏中做了详细阐述。央行表示近年来已基本退出常态化的外汇干预,汇率浮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并明确提出央行“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言下之意,人民币汇率将基本保持以美元为锚双向波动。但央行也提出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必要时仍有逆周期调节需要,并指出8月央行提升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是明确针对汇率波动的反应,“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对经济形势的展望中,央行提出:制约经济持续向好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短期内需求端“几碰头”可能对经济形成的扰动。所谓“几碰头”,包括全球贸易摩擦、美元走强对新兴市场冲击、国内投融资增速下滑、信用违约风险上升等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