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市身價暴漲,想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使用保底定增、質押等資本工具時過於激進,扛不住跌跌不休的股價,最終導致爆倉。這一實控人死亡路線圖正在隨著越來越多的爆倉而日益清晰。
直到金盾股份董事長周建燦出事前一天,他還在到處借錢。根據公司公告,他累計質押公司股份6913.90萬股,達到了公司股份總數的99.93%,百億債務下,資金鍊斷裂,無處補債。
這是上半年A股市場頻繁出現的股權質押爆倉一影。實控人及大股東因股權質押最終導致被平倉,正在成為上半年A股市場關鍵詞。上市公司不斷出現大股東有被平倉風險的公告。
進入7月第三週,這一情況仍在延續。
在A股不斷下探之時,7月17日晚,迪威迅(300167.SZ)發佈公告,控股股東質押的部分股票出現平倉被動減持的情況,累計減持公司股票1,990,440股。華聞傳媒(000793.SZ)控股股東國廣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10084.87萬股(佔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04%)被司法凍結,此外,其質押的公司股份16789.05萬股(佔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的8.39%)跌破了平倉線,存在被強制平倉的風險。其中,控股股東的法定代表人是朱一棟的堂妹朱金玲,而朱一棟的“阜興系”公司近日曝出兌付危機。目前朱一棟已經失聯。
川財證券報告指出,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規模從2014年開始加速擴張。2014年-2018年(截至6月19日),分別新增股權質押1.79萬億、4.31萬億、4.82萬億、3.8萬億和1.28萬億。可以看出,2016年新增股權質押金額達到高點。
儘管並不是股權質押均會發生問題,但股權質押所對實控人產生的影響正在日益浮出水面。
從上市身價暴漲,想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使用保底定增、質押等資本工具時過於激進,扛不住跌跌不休的股價,最終導致爆倉。這一實控人死亡路線圖正在隨著越來越多的爆倉而日益清晰。
暴富之後
2016年年中,資本市場人士王維通過朋友見到了南風控股(300004.SZ)的實控人楊子善,彼時這位實控人意氣風發。他所持有的南風股份股價從當年2月份開始爬升,回到了20元/股以上。
王維用“場面宏大”形容那次會面,他們很高調地參觀了公司。
南風股份是華南最大的風機生產企業。上市時,南風股份攤薄後的市盈率是 71.53倍,是當時創業板首10家企業IPO詢價冠軍。對此,楊子善在路演中表示,發行價格是經過詢價過程詢出來的,這個發行價格基本體現了公司的價值。
曝出百億債務違約的盾安集團,在空調業務經營主體盾安環境(002011.SZ)上市,後其民爆資產借殼江南化工(002226.SZ)上市。旗下兩家公司登陸A股,盾安集團開始進入巔峰時刻。
他們的相同之處是,創業九死一生,成功上市的公司過關斬將,之前在一級市場沒有流動性的股份,上市即變成以十億、百億計的身價。
人在暴富後是什麼心理?
一位曾是創業公司合夥人對記者說,“拿到幾千萬融資後,我們開始擴招團隊,原有的地方不夠用,我們搬向更靠市中心的大辦公室,高管換了真皮轉椅,當然在業務上也加大投入”,之後這家公司因為成本過高、回款較慢,不得不清算破產。
有了錢,之前的想法有資本換成現實。很多人說要利用好上市公司平臺,言下之意是指上市公司有很多資本運作方式拿到錢。
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對記者稱,公司董事長在上市後把之前私下交流的想法正式開會商議,有些在他看起來並不靠譜,之前沒錢投資的標的也快速給了錢。
然而,新股有禁售期,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有三年鎖定期,期間不能出售股份,募資用途並不能隨意變更,如果募資的錢還沒用完,也會影響下一次募資的審核。這意味著,即便有高額的身價,真正需要用錢的時候還是受限。
彼時,“企投家”概念正火,實業出身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們被認為要以投資家的資本思維去獲取和配置資源,實業和金融結合,以投資收購的方式擴充主業。
券商、信託等資本市場人士都爭相拜訪上市公司實控人,以尋求合作,他們會告訴這些以前資本市場的新手,以什麼樣的方式可以拿到更多資金。
其中有一個常用方法就是質押。質押是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動產或者權利移交債權人佔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
一位上市公司投資部人士對記者稱,質押出來的錢有多種用途,收購不方便上市公司主體直接收購的公司,購置房產。還有人做“市值管理”。用質押換出來的現金營造交易量活躍的假象,吸引更多資金入局,哄抬股價,實控人手中的錢更值錢,質押換出的錢更多,再進入二級流通市場,股價越來越高。但這種方法極具風險,是違法行為,市場也有價值判斷,泡沫太大終究會破。
激進的擴張
在出事之前,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會經歷一段美好時刻。
新上市的企業是機構的好客戶。一位資本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新股剛經過證監會審核,且經過券商、會計所、律所等中介審計評估,負債率、信用記錄良好,且新股前期股價暴跌的概率較小,給的信用評級也較高,金融機構更願意接觸新股,為他們提供貸款、質押業務。
這樣的環境刺激著企業上市的擴張衝動。盾安集團的主業是傳統制造業,但後來又發展出裝備製造、民爆化工、銅貿易、房地產、新能源和新材料幾大板塊。除設備製造和民爆以兩家上市公司為經營主體、銅貿易經營主體為集團本部和浙江盾安精工集團有限公司外,房地產經營主體為浙江盾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新材料經營主體為浙江柒鑫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經營主體則為浙江盾安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其大多數收購現在看來相對激進。
2017年,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將旗下風機設備商瀋陽華創風能有限公司掛牌出售,2016年的前11個月,華創風能虧損超過2億,淨資產為負6.81億元,在去年3月,盾安集團以5.57億元價格從大唐手中接過這個“燙手山芋”,受讓82%股權,成為其大股東。
根據盾安集團2018年三期短融募集說明書,其2017年到2019年的投資計劃表中,主要在建項目計劃總投資金額高達80億元,其中70億為風電和鎂產品項目。說明書同時顯示,盾安風電項目資金80%來自於銀行貸款,而僅內蒙金石鎂業一個項目投資額就超過20億元,銀行貸款12億。
儘管還擁有著諸多優良資產,但激進擴張導致盾安集團450億債務爆發。
僅2017年一年,盛運環保或中標或簽署了多達14個項目,其中多數為垃圾焚燒項目,少數為汙水處理、環衛服務項目,總投資超百億元人民幣,又與中節能華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設立產業併購基金,該基金總規模為人民幣200億元,快速擴張並沒有帶來預期中的良好業績,2017年淨利潤虧損13.18億元。
實控人開曉勝持有盛運環保股票1.8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3.69%。截至目前,開曉勝共質押了1.78億股,意味著其持有的盛運環保98.89%的股票已質押。爆倉的部分是開曉勝質押給第一創業和萬和證券的股票,目前已經跌破了平倉線,跌破平倉線的數量合計6639.39萬股,佔其持股比例的36.73%。
業績鉅虧、債務逾期、銀行賬戶被凍結、控股股東質押股票跌破平倉線,盛運環保上演了10個跌停。
併購失敗是常態。在去槓桿的背景下,就更是如此。
高估值、高業績承諾、高槓杆的併購重組的副作用集中爆發,從金額上來說,傳媒、電子、採掘三個行業的減值總額最高,分別為69億、68億及41億,合計佔到了總減值金額的49.4%。其中電子行業的商譽減值佔原商譽比例最高,達到9.6%,而去年這一數字僅為1.7%。
根據2018年上市公司的第一季度報告,2017年上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數量達到478家,減值總額高達359億元。而16年商譽減值上市公司數量為346家,減值總額僅為101億元,17年的減值數額為16年的三倍有餘。2017年業績雷區爆發,不少公司業績大幅向下修正便歸結於商譽減值。
一位做過橋資金的人士稱,通道堵了之後民間資金不敢進入導致流動性變差,過橋業務大不如前,標準提高。
然而,在去槓桿、股價下跌背景下,滿倉質押的實控人一旦爆倉,控制權將旁落。
在幾年之中,楊子善不斷將股份質押,獲得流動資金,截止2018年五月底,已經將個人股份的99.12%、佔公司總股本的12.26%質押,這些資金並未公告用途。
2016年年中以來,南風股份股價不斷下跌,截止6月26日收盤已為4.5元/股,楊子善質押股份已觸達平倉線,但因其全部股份已被司法凍結,其所質押的股份暫不會被強制平倉過戶。
根據公告,楊子善已數億債務壓身,除股票質押的個人借款約3.6億元(未牽涉公司)外,還可能存在冒用南風股份名義作為借款人或擔保人的債務金額約3.8億元(未經核實)以及其他未牽涉公司的個人債務(具體金額不詳)。
今年五月,楊子善失蹤了,其弟弟稱也找不到他的蹤跡。
槓桿的力量
趙平兩個月前才見到東方海洋(002686.SZ)實控人車軾,彼時其仍風光無限,在會面中還有某銀行高管去拜訪。趙平稱東方海洋想要成立一個投資管理公司,對標丹納赫,丹納赫是全球最成功的實業型賦能投資標杆企業。
四五月份的時候,東方海洋的股價還在8元/股左右,6月14日晚公告稱,控股股東質押觸及平倉線。
東方海洋不是孤案。金字火腿(002515.SZ)公告其質押的部分公司股票觸及平倉線,婁底中鈺積極採取應對措施:一是預留的1000萬股股票可隨時用於補倉;二是已準備資金以提高履約保障能力。股價大跌同樣令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的包鋼股份(600010.SH),從6月6日期,連續發出多份連續公告稱補充質押。
除此之外,已有包括民盛金科(002647.SZ)、豫金剛石(300064.SZ)、迪威迅(300167.SZ)和邦訊技術(300312.SZ)等公司相關股東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而遭遇平倉風險。
經歷了公司內鬥、大股東高位質押的另一位董秘並不願意多談這一問題。他對記者說,沒有解質押的好方式,大股東已經沒錢,金融機構借款難。他想到的幾種方式都被大股東否決了,比如說轉質押給另一家機構,這家機構可以解上一家的套,同時用股權質押換理財產品來募資,但是大股東怕控制權不穩,沒有采納。
一位董秘告訴記者,目前質押成本在年化利率7.2%-7.5%左右,成本已經比去年大大提升。現在來找他聊質押業務的也少了,清淨了許多。
一位之前做質押的銀行人士稱,現在不願意做質押業務,貸款也首選國企,更多是為流動性考慮。
有觀點指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依賴規模擴張。在微觀經濟主體上,企業部門、居民部門2009年以來輪番舉債,導致中國經濟宏觀槓桿率不斷攀升。大量的貸款流向了房地產和融資平臺等高風險領域,導致地產價格泡沫越吹越大,極大地抑制了社會消費,提升了實體經濟和創新的成本。
去年四月,銀監會連發七文整頓銀行亂象,委外投資、違規加槓桿等行為成為新一輪監管重點。
今年4月份,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要以結構性去槓桿為基本思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儘快把槓桿降下來,努力實現宏觀槓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
5月15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公開講話稱,“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閱讀更多 ipo觀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