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子·杂文」一个手机引发的撕案,冯小刚之错与崔永元之对

近期,整个娱乐界的话题几乎被崔永元和冯小刚的互撕给绑架了,影响范围之广泛,争论话题之激烈,故事情节之跌宕精彩好像之前还比较少见,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信息传播的进一步便捷,这类话题的受众和围观就更加地社会化,就跟朋友笑谈的一样就连偏远山里种辣椒的老太婆都知道一二。

「峰子·杂文」一个手机引发的撕案,冯小刚之错与崔永元之对

从整件事情的发展上来看,大致是一个《手机》引发的互撕案,而且是大腕和大腕之间的巅峰对决,崔永元认为冯小刚的电影《手机》映射了他自己,使自己的名誉和形象以及生活受到了影像,要求冯道歉、停止以及退让,而一向以老炮儿自居的冯小刚不吃这套,硬是用又一个《手机》砸向崔永元,并且在崔永元的再三挑衅和挑逗之下,终于按赖不住沉默,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十问崔永元》,可谓是雅俗共赏,文武具备,然而这次作为有备而来的崔也不甘示弱,以各种方式和渠道多管齐下,硬是鼓捣出了一个“国家税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深入推进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强影视行业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积极营造支持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税收环境”的“结果”来。且不说国家税务总局的这个《通知》是应崔、冯互撕大戏而生的?还是崔、冯互撕是借助国家税务总局的这个《通知》迎风而起的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崔、冯互撕的这个节骨眼上出了这么一个《通知》,似乎崔永元是更胜一筹、略占上风,近日的冯小刚的再一次沉默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峰子·杂文」一个手机引发的撕案,冯小刚之错与崔永元之对

那么如此说来难道就可以下结论这次的崔、冯互撕是崔永元对了而冯小刚错了,而且根据群众们的言论和立场来看,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崔永元而攻击和否认冯小刚,以至于崔永元的每一发声就喝彩声四起而一旦冯小刚发声则谩骂声四起,从言辞来看群众们可谓是群情激愤和义愤填膺,我们的这位大名赫赫的冯导,也曾出过不少佳作的大导演怎么如今成了这步田地,犹如过街老鼠一般,让人扼腕。

「峰子·杂文」一个手机引发的撕案,冯小刚之错与崔永元之对

然而仔细琢磨一下,才发现这一切的互撕和群众们的呼声都建立在两个人凭空的怒怼之上,都建立在没有经过印证和确切事实依据的攻击之上,这就是说两个人的小骂街引起了几乎全国群众的大骂街,然而如若问起究竟是冯错在哪里,有什么实际证据?崔对在哪里,又有什么实际证据?峰子相信大多数的群众和我一样茫然,因为不光是我们吃瓜人茫然,估计崔、冯二位当事人也不一定就十拿九稳,要不然这个事情应当通过法律途径了结,而不是经过网络煽动群众的对抗引起社会对正邪善恶的大讨论来影响事态的发展了。

「峰子·杂文」一个手机引发的撕案,冯小刚之错与崔永元之对

崔、冯二位大腕的互撕案苗头刚兴起的时候,峰子就觉得这又是一次驴粪蛋蛋之间的互撕,为什么能,因为作为“名人”以及“大人物”来说几乎人人看起来都很光鲜,也都很正义,从表面是看不出来什么的,但到底谁是真正的金童玉女,这就需要撕开光鲜的表面而看里面,他们的互撕只是给我们一次有可能看清里面的机会,但光他们之间的互撕是不够的,是撕不开的,要经过国家法律的准绳来判定,就目前而言好像还停留在互相的口头互撕上,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所以,我们每一个吃瓜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正与邪、善与恶。

「峰子·杂文」一个手机引发的撕案,冯小刚之错与崔永元之对

然而这种表面的或者是假的正与邪、善与恶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他们的外在表现上,以及多年来崔、冯二人的行为作风给我们留下的映像上来的,冯小刚作为一个电影界的所谓的权威人物,其一贯敢做敢说、直言直性,甚至有点霸道和粗蛮的秉性,以及崔永元一贯以来嫉恶如仇、敢于讲真话、正义凛然的形象早就形成了大众对于此二人的评判习惯,即便是没有这次的巅峰互怼,在大众心中好像已经就有了这种冯“错”崔“对”、冯“邪”崔“正”的概念了,再经过这次事件的发酵更是把二人的对错邪恶之争推到了大众面前,更形成了全国众多吃瓜人的站队之争。

「峰子·杂文」一个手机引发的撕案,冯小刚之错与崔永元之对

因此事件在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在没有法律准绳作为最终判定之前,所有的对错、正邪、善恶之争还都是表面的、谁对谁错还都没有定论呢,作为吃瓜人最好还是冷静一下,莫要做了这些所谓的大腕及公众人物手中用以互怼的棋子、也莫要成为这些人物用以窃取自身私利的底牌了,因为这类人之间的互撕、互怼往往只是为了一己之私的“玩玩而已”,峰子很难有理由相信谁会真的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去义无反顾地建言请命的。

---------------------

【峰子原创】部分插图来源于网络,峰子感谢图片所有人,若有侵犯,敬请提示及时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