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门不仅好积德,更好造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开放40周年#。

官门不仅好积德,更好造罪!

《群书治要》讲座第22讲05节

“官门好积德”,你当官的发布一个好的政策,利国利民,那无形之中给自己积功累德。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官门好造罪”,身处一个重要的职位,但是不能够利国利民、鞠躬尽瘁,结果怎么样?还拿着这个位置以权谋私、误国误民,那这也无形之中给自己平添了很多的罪业。

官门不仅好积德,更好造罪!

【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忧。而未闻以位为乐也。】这一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十七《汉书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臣听说尧帝接受天命成为天子,把天下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却没有听说是因为坐上了天子的位置而高兴。

看了这句话,我们学习圣贤,“慕贤当慕其心”,我们看到圣贤人和凡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存心不同。尧受命成为天子,他不是以这个为乐,而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为什么?因为他生怕自己的职责尽不好,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能够解除百姓的忧患。

所以圣贤人所存之心,只是利人、爱人之心,完全是为天下人谋福利、为天下人解除困苦,而没有自私自利。

所以你看,他不只仅仅把现在目前的工作做好,还要花二十八年的时间找到好的继承人。找到谁?找到了舜,才把这个位置放心地交给了舜。所以孟子说,尧舜把天子的位置放下,就好像把一个已经坏掉的鞋子扔掉一样,一点都不觉得可惜。为什么?因为他们把这个重担已经扛了很久,终于可以卸下来松一口气了。

圣贤人为什么以天下人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为什么心存爱人、利人之心?就是因为圣贤人是真正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人。

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那就是万物与我一体,我和众生、和万物都是一体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你我的区别。所以爱众生就是爱自己,利益众生才是真正的利益自己;相反,你损害众生,实际上是真正的损害自己。

所以他们能够做到仁者无敌,对任何一个人都不存怨恨之心,而且还能做到爱人如己。凡夫之所以有爱憎之心,喜欢这个、厌恶那个,就是因为他没有能够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在这里起了分别执着。就像大海有很多的水泡,每一个水泡都执着这个水泡是我,它就和别的水泡起了对立、起了矛盾、起了纷争。实际上真正明心见性的人,就是这个水泡回归大海了,他知道原来整个大海才是自己。这个就是凡圣存心的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

官门不仅好积德,更好造罪!

像一般的人,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领导干部,升官是为了发财,升官也滋长了自己的傲慢、易怒、强势和控制的欲望、权力的欲望,这样就错了。在《群书治要·中论》中说,“位也者,立德之机也;势也者,行义之杼也”。职位、权势都是建立仁德、施行道义的工具,而不是颐指气使、炫耀自己的资本,更不是损人利己、骄奢淫逸的条件。

所以古人说“官门好积德”,你当官的发布一个好的政策,利国利民,那无形之中给自己积功累德。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官门好造罪”,身处一个重要的职位,但是不能够利国利民、鞠躬尽瘁,结果怎么样?还拿着这个位置以权谋私、误国误民,那这也无形之中给自己平添了很多的罪业。

像在《群书治要·商君子》中有一句话,它说,“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欲擅一国之利,而搜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意思是说,乱世的君臣有什么特点?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洋洋得意地在想着要怎么样专有一国的利益,想方设法地选择哪一个官位更重要,哪一个官位更方便谋取私利,这是国家之所以危亡的重要原因。

所以你看,我们观察一个国家是兴盛还是衰败,是走上坡路还是走下坡路,我们就要看一看这个国家的领导干部所思所想,就明白了。大家所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的位置承担好,利国利民,还是想着如何用自己的官位谋取私利、升官发财?

官门不仅好积德,更好造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