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跟别人的利益冲突?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如何解决跟别人的利益冲突?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35集03

我们看这个“仁”,是从“人”从“二”,他们给我们讲的是两个人相处之道,或者是两方相处之道。怎么样呢?想到我们自己,就要想到对方,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这个就是“仁”。

如何解决跟别人的利益冲突?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们从这里看到,中国古人从小所学的,就是建立在仁爱思想上的,处处为人着想的处事态度。这些教诲都是来自于圣贤人,来自那些明心见性的、开悟了的人。这种仁爱之心不仅体现在对人的这种关爱的态度上、同体的感受上,中国古人还把这种仁爱之心推及到了动物的身上。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肯定也像我们现代农业遇到了病虫害的问题,这个虫子来吃庄稼的现象。现在人把这些虫子称为“害虫”。为什么称为“害虫”?这是一种典型的自私自利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因为牠损害了我的利益,所以我才把牠称为“害虫”。所以要怎么样?你看我们现在学的都是西方的方式,要去消灭“四害”,要消除牠。而且这种观念,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但是我们发明了杀虫剂,想把这些所谓的“害虫”都杀掉,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吗?

在一九六二年,美国著名环保学家卡森写了一本书,叫《寂静的春天》。在这本书中他就告诉我们,因为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的过量使用,已经伤害了许多生命,影响了自然生态,如果再不改变,春天将不再有鸟语花香。我们已经听不到小虫的呜叫和小鸟的啼叫了,即使春天来了,也变得死气沉沉的,一片寂静。

她告诉我们,杀虫剂的使用,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也将毒害人类。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杀虫剂只使用单一一种已经没有效果了,因为虫子已经产生了抗药力,必须同时使用好几种杀虫剂,才能够把虫子杀死。那我们想一想,这个药对虫子有杀伤力,对人体难道就没有危害吗?所以虽然是在杀虫子,最后是反害了自己,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健康。

如何解决跟别人的利益冲突?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中国古人面对这种问题是如何处理的?他们是怎么解决人和虫子之间的看似利益的冲突?有慈悲心就有方法,他用的是仁爱之心。

我们看这个“仁”,是从“人”从“二”,他们给我们讲的是两个人相处之道,或者是两方相处之道。怎么样呢?想到我们自己,就要想到对方,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这个就是“仁”。那我们就想一想,这些虫子为什么来吃我们的农作物?原因很简单,因为牠们也是生命,也要生存,牠们只不过是饿了,出来觅食而已。所以怎么样?我们要充分感受虫子的需要,所以就在种植农作物的田地旁边,专门开辟一块菜地,种一些谷物、蔬菜,请这些虫子到这里来吃。

大家可能想了,虫子会配合吗?这个小动物好像有的时候比人还好教。像在二OO六年左右的时候,尊敬的上净下空老和尚,在庐江汤池镇建立了一个传统文化学校,其中就有一个传统文化的农业实验田。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在为人种的蔬菜、粮食的田地里,就很少有虫子来吃,而那块专门为虫子所开辟的菜地,这个菜被咬得很多窟窿,区别非常地明显。所以,人的真诚之心,不仅仅感化了人,而且还能够感化动物。这都是有仁慈之心的人才能够想出来的办法。

怎么样既能解决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既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又不损害对方的利益?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只有有仁爱之心的人才能够发明、才能够发现。所以中国传统的中医就是这种观念。西医都讲“消毒”,要把这个毒菌给消灭,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他讲的是“解毒”,要把这个毒给化解。

像二OO三年SARS来临的时候,最后还是靠中医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因为你要消灭这个病菌,你刚发明了一种方法,它马上就变异,你又发明了一种方法,它又变异。它变得很快,你发明的方法,这个速度也赶不上它变异的速度。所以只有靠“解毒”,才能够把彼此之间的怨结化开,才能够化敌为友。

这种仁爱之心运用在解决矛盾、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上,也非常地有效果。

如何解决跟别人的利益冲突?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所以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修正自己错误的心态,错误的想法、做法。譬如说“损人利己”这一个观念,好像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就必须去损害别人的利益。事实上,损人绝对不会利益到自己。

恰恰相反,在《孔子家语》上告诉我们:“夫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想通过损害别人的方法来利益自己,反而给自身招致了不吉祥,招致了灾难。所以修治自己的心态和思想,按着什么来修正?就是按着人的天性来修正。符合天性的,我们可以这样去想,不符合天性的,就不能够这样去想,不能够这样去对待别人。这就是“率性之谓道”。

如何解决跟别人的利益冲突?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