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魏蜀吴三家亡国之君:谁骨气?谁智慧?谁可笑?

比一比魏蜀吴三家亡国之君:谁骨气?谁智慧?谁可笑?三国这段历史前期看起来令人热血沸腾、有滋有味,后期看起来则令人垂头丧气、心情憋屈。曾经叱咤风云的曹操、刘备、孙权,就像一阵风一样,呼啸着逐渐远去,而他们创建的基业在后世的经营下也逐渐没落,最后全部走向灭亡。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蜀、魏、吴”,而灭掉三国的是同一个政治势力,即司马家族。司马昭和司马炎父子在消灭三国的过程中,分别见证了魏蜀吴三国末代皇帝投降时的表现,在胜利者眼中他们的表现是各有差别的。那么,这三个倒霉的亡国之君在面对司马昭、司马炎父子的时候,都是怎么表现的呢?

比一比魏蜀吴三家亡国之君:谁骨气?谁智慧?谁可笑?一、不思蜀的刘禅

蜀汉是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蜀汉皇位的传承也非常简单,只有刘备传刘禅这一个回合。所以,刘禅不幸成了蜀汉的亡国之君,对刘禅的评价,历来都是贬大于褒,属于昏君队伍中的一员,但也有少数人为博眼球替刘禅翻案,说他是大智若愚之君。刘禅作了蜀汉40年的皇帝,如果说他皇帝生涯的前半程受到强势能臣诸葛亮的左右,不能独立施政,而显得碌碌无为,那么,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之后,刘禅开始独掌朝纲近三十年,这三十年他正值年富力强的30来岁至50多岁,如果他是有为有智之君,有半点雍正的革新能力,都可以匡正他认为不对的政策,改行他认为对的政策,这样29年时间也许就可以重新铸造一个全新的蜀国,不至于灭得那么快。所以真实的刘禅,确实只是一个平庸之君,但绝不是像司马衷一样的呆子皇帝。

比一比魏蜀吴三家亡国之君:谁骨气?谁智慧?谁可笑?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便上书给刘禅请其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魏国攻蜀这件事。后来,邓艾偷渡阴平直奔成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迎战,结果战死。面对邓艾的几千疲兵,也是背水一战的虎狼之兵,刘禅彻底蒙圈了,他不听北地王刘谌请求背城一战的建议,而断然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在此期间,刘禅制造了流传千古的“乐不思蜀”典故。

比一比魏蜀吴三家亡国之君:谁骨气?谁智慧?谁可笑?刘禅投降后,有一日,司马昭设宴款待他,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蜀汉旧臣想起亡国之痛,个个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见悲伤表情。司马昭见了,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这样话,您就先注视宫殿的上方,再闭上眼睛,最后睁开眼睛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说一遍。司马昭听了逗他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8年的投降生活,最后活到64岁病逝。

比一比魏蜀吴三家亡国之君:谁骨气?谁智慧?谁可笑?

二、淡然下台的曹奂

曹魏是三国中第二个灭亡的,曹魏政权自曹芳之后,基本都是在司马家族的控制之下,但最终亡国之君的帽子扣到了曹奂的头上,颇有骨气的曹髦被司马昭杀死之后,曹奂被司马昭摆到了傀儡的位置。曹奂是曹操的孙子,曹丕的侄子,燕王曹宇的儿子,原名曹璜。曹奂当上皇帝,他知道自己只是名义上的皇帝,真正说的算的是司马昭父子。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初九日,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继任相国、晋王之位。

比一比魏蜀吴三家亡国之君:谁骨气?谁智慧?谁可笑?咸熙二年(265年) 十一月十二日,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建立西晋,史称晋武帝,魏国自此灭亡。十一月十四日,曹奂被迁居到金墉城。十一月十七日,晋武帝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给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其地位、待遇、结局可以说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从这些情况看,曹奂禅位给司马炎时,应该是比较淡然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无论再怎么反对都是无效的,只能是自取其辱,不如逆来顺受,也许能落个好下场

,最后活到56岁病逝。

比一比魏蜀吴三家亡国之君:谁骨气?谁智慧?谁可笑?三、耍横的孙皓

东吴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末代皇帝叫孙皓。东吴自孙权死后,曾几度陷入内乱之中,孙皓即位后,已经是病入沉疴,难以振兴。天纪三年(279年) 冬天十一月,晋武帝令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浚、巴东监军唐彬等分六路大举伐吴。天纪四年(280年) 三月,孙皓听从胡冲的建议,仿效刘禅投降西晋。

比一比魏蜀吴三家亡国之君:谁骨气?谁智慧?谁可笑?

孙皓归晋来到洛阳之后,得到司马炎接见,被赐号为归命侯。据说,当孙皓面对晋国皇帝司马炎时,面对司马炎的讥讽嘲弄,他居然口出狂言,声称自己在吴国也同样设了一个位置给司马炎,等待有朝一日,当吴国灭了晋国,便将那个位置赐予司马炎。不过司马炎可能是不想把事做绝,同时他也发现,像曹奂、刘禅、孙皓这样投降的皇帝,即使活着也不会对自己的江山造成威胁,所以为了在历史上留个宽容大度的好名声,他并未与孙皓计较口舌之快,而让他在洛阳又活了四年,最终42岁病逝。

比一比魏蜀吴三家亡国之君:谁骨气?谁智慧?谁可笑?纵观魏蜀吴三国的三位末代国君,在胜利者面前的表现,各有特色,但比较有骨气的当属孙皓,比较有智慧的当属曹奂,比较可笑的当时刘禅。(文/讲史论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