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巨頭紛紛倒下,一條上千的小裙子會是下一個千億級市場?!

無論漫展、藝術展和文藝演出,還是假日的大型商圈街頭,甚至是工作日,在一些對著裝無要求的公司辦公區,哪怕是你的隔壁,都不難發現這類旁人眼中“穿著花花綠綠的及膝群、搭配著長筒襪和蕾絲裝飾,有些還帶著假髮”的年輕女性。

她們被稱為lo娘,也就是Lolita服飾的女性消費者。

在更早的時候,她們除了鼓起勇氣將這類服飾穿出去,還要面對“你們是cosplay嗎?”“你身上穿的那是窗簾布嗎?”這類有意無意的無禮質問。好在如今隨著人們對亞文化接受度的提高,不少人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有些“懂行人”還能認出這就是Lolita。

Lolita服飾風格啟發自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女裝和洛可可時期的精細服裝,也受西方哥特與龐克次文化的影響,並由日本的原宿街頭髮揚光大,定型成上述場景中的典型裝扮。

只是鮮少有人知道Lolita產業鏈在近幾年越發成熟,其中蘊含的商機吸引力不少愛好者和投機者,他們有的賺得缽滿盆滿,有的只能黯然終止創業——因為市場面臨著任何產業都會面對的窘境。

目標客戶的增長速度也遠遠趕不上開店的速度,進入市場和突出重圍都困難重重。然而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行業內仍有突起的異軍和呼籲改良的聲音,一時間,獨闢蹊徑的新店、穩紮穩打的老店、lo娘、行業觀察者都對此發表意見,這些聲音或理智或激進,有的委婉客氣、有的一針見血。

服裝巨頭紛紛倒下,一條上千的小裙子會是下一個千億級市場?!

而接受商界新媒體採訪的圓點點小姐lolita洋服社,也是在這樣的行情中迎來開始的。

“靠愛發電”的創業者

圓點點小姐lolita洋服社在推出第一款新品“玫瑰之詩”圖透的時候,圈內的反響就不俗,一家販售小眾商品的新店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產品圖透本身的視覺效果之外,圓點點品牌下的另一家復古女裝店積累下的高粘性客戶也是一大原因。

服裝巨頭紛紛倒下,一條上千的小裙子會是下一個千億級市場?!

“玫瑰之詩”人臺圖 圖片來源:圓點點小姐Lolita洋服社店鋪

新品“玫瑰之詩”的銷售狀況很理想,圓點點小姐lolita洋服社店主(以下稱“點點”)告訴記者,即使是在閒魚上也鮮少看見這款產品的二手交易,因為客戶滿意裙子的設計和質量而不願將其再次出售。

這樣的遊刃有餘不像出自“素人”。事實上,這不是點點第一次經營服裝電商,甚至不是第一次經營Lolita電商——這是在追溯點點創業出發點的時候瞭解到的。

與當今許多憑藉愛好創立自身品牌的Lolita店主一樣,點點與Lolita的邂逅也來自日本動漫。21世紀初的日本動漫沐浴著動畫黃金年代的些許餘暉,而少女漫畫中頗有設計感的歐洲古典服飾甚至成為中國新一代Lolita愛好者的啟蒙。

受此影響,服裝設計專業出身的點點不僅以Lolita作為畢業設計,甚至在大學畢業後開啟了二次元電商創業之路,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lo店西洋古董洋果子店(現已關停),以售賣襯裙、南瓜褲、禮帽和古典飾品為主,成為中國首批lo孃的回憶。

然而無論是電商還是Lolita服裝,在7、8年前的中國都只處於剛剛起步的狀態,行業規範不明,關於裙子印花和款式的模仿抄襲層出不窮,行業生態一片混亂。

“可以說是為了生存,我關掉了lo店,轉向做自己也比較喜歡的復古女裝,也就有了現在的圓點點小姐洋服社。”

在被問及問為什麼會再次進入lo圈時,點點表示復古女裝店的積累為lo店積累了必要的基礎和經驗。“我有自己的工廠,自己的面料供應商,自己的設計團隊和打版團隊。我有資本做自己喜歡的東西。”相比當年憑著一腔熱血一頭扎進Lolita行業,現在的條件則更加成熟,自己則同時具備了資源與能力。

在說到產品——lo群的時候,“新款‘玫瑰之詩’賣得比我想象得還好,op(有袖連衣裙)與jsk(無袖連衣裙)的定價是499和399元,顧客會覺得性價比高,轉單的情況也很少。”

一條裙子“一生”的故事

499元與399元的定價,在不明就裡的吃瓜群眾眼中,這正好呼應了知乎上的提問:為什麼Lolita的裙子那麼貴?其中一個高讚的回答是:不要拿自己工資去比別人零花錢。

這樣的回答很容易讓不明就裡的消費者誤以為Lolita是奢侈品。

事實上,如果隨意在淘寶上搜索關鍵字Lolita,會發現國內大多Lolita裙裝的價格維持在300-500人民幣,相當於實體店的時裝價格;少數店鋪價格上千,也有個別店鋪的價格壓低在200人民幣左右,距離奢侈品還有相當的距離。

服裝巨頭紛紛倒下,一條上千的小裙子會是下一個千億級市場?!

網友自制的Lolita行業調查報告也顯示過半數的Lolita消費者是學生,沒有收入來源,購買Lolita基本靠父母給的生活費和零星的打工收入。而要靠年輕消費者支撐的市場,絕不會是奢侈品層級。

“國內Lolita的價格真的算貴嗎?”面對這個問題,點點給出了回答:真不算貴。“國家在抓環保,面料都在漲價,但是裙子的價格比5年前卻沒漲多少。”同時,她也向記者分享了一件Lolita從構思設計到二次交易的全過程。

誕生之初:要與畫手合作?

首先與畫手而不是設計師合作,恐怕是Lolita的一大特色了。這個特點源於經歷過行業早期抄襲風波的lo圈人士對原創的強烈訴求。在大版權時代來臨之際,保持自身店鋪的特色和獨創性非常重要,這樣的背景促成了一個特殊的細分行業——柄圖畫手。

“柄”在日語裡是花紋花樣的意思,柄圖畫手實則是為裙子設計和繪製獨一無二的花紋。由於Lolita的交易幾乎發生在線上,各大Lolita店鋪也都擁有自己的官方微信微博或相關Q群,因此在Lolita的前期宣傳中,具有視覺衝擊的繁複柄圖比任何天花亂墜的文字廣告都更有說服力。

服裝巨頭紛紛倒下,一條上千的小裙子會是下一個千億級市場?!

有時古典油畫也被拿來用作柄圖 圖為達雅克·路易·大衛《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

這是一條裙子誕生的前提。

打版是關鍵

在點點分享的裙子誕生過程中,除了與印花廠溝通、選取多種面料打樣外,有一點被格外強調,那就是服裝打版。不只Lolita圈外人,普通的服裝外行也對“打版”二字一頭霧水。

圓點點小姐lolita洋服社也有專業的服裝打版師。他們會根據設計師的款圖和簡單的尺寸做成紙樣,對面料等進行製圖後裁剪,依照人臺逐步調整,為下一步的縫製服務。這其中牽涉到很多專業技術問題,有時需要反覆修改以達到好的版型。比如同樣一條褲子,版子好不好,效果完全不同。

服裝巨頭紛紛倒下,一條上千的小裙子會是下一個千億級市場?!

對於版型要求較高的Lolita,也會涉及到多次打版,甚至會讓工作室的夥伴試穿,如何顯瘦、如何展示款型、如何放大設計閃光點等皆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打版非常非常重要。”點點表示,而打版次數的增多也會增加服裝的成本。

固定的交易模式

作為服裝,Lolita恐怕是小眾中的小眾,一次性的販售數量有限,服裝工廠出於利潤考慮不會輕易接這樣的訂單;Lolita的受眾也大多是年輕女性,除學生群體外,大多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職員,她們作為消費者的共同點都是可支配收入有限,這就決定了Lolita的購買模式——定金+尾款,減輕消費者一次性支付的經濟壓力。

常規的流程是:店家會放出為期10~20天的定金鍊接,作為預售階段;預售結束後,根據預約的數量交與合作工廠製作,多為45天左右的工期;等到製作完成,店家就放出尾款鏈接,並根據補款情況逐一發貨。

部分店鋪在預售結束後還留存有部分現貨(或稱“現貨掉落”),現貨則另行銷售。一般而言,相比有折扣的預售環節,現貨會更昂貴,以正價出售。

到此,一條裙子的生命理應在買家手上達到頂峰,然而這還不止,原因出在“吃土少女”這個消費群體上:可供消費的現金太少,所以無論是“忍痛割愛”還是“喜新厭舊”,只要Lolita愛好者還在,就能通過閒魚等二手交易平臺出售或購回衣物,循環往復,讓一條裙子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相比點點創立第一家Lolita網店的年代,如今的Lolita產業鏈更完善,市場更加規範化,而隨著互聯網紅利瘋狂發展的電商也是層出不窮,各行各業都不例外,只是服裝行業因其高度市場化反而式微,這一點也波及到了本應屬於二次元經濟的Lolita。

如果地球人走進Lo圈

雖然已有 @破產三女神Lolita資訊 發表的《對Lolita行業現狀的一些看法》闡述過Lolita行業目前面臨的挑戰,但大體上可以歸結成四個字——“供過於求”。

服裝巨頭紛紛倒下,一條上千的小裙子會是下一個千億級市場?!

這甚至不是小眾產業的專利,而是市場發展中的永恆命題。只是對於Lolita這個細分的行業來說,問題來得更為具體。

現有店鋪和品牌的數量已經超過了有限市場的承載能力,即使在這個基礎上,根據 @破產三女神Lolita資訊 的反饋信息,等待驗證以獲得資訊號推廣的店鋪還在以每天1-2家的速度增加。出現這一現狀的原因之一是開店門檻過低,如果任由市場自由發展,不僅圈內會有劣幣驅逐良幣的嫌疑,設計與創新所面臨的壓力也會拖垮整個行業的發展。

感到責任壓力的 @破產三女神Lolita 隨即公佈了提高驗證門檻的應對方案來適當降低店鋪盲目擴張的速度,以減緩產品供給;另一方面,資訊號也為拓寬市場而準備走一步“險棋”——上線Lolita專門的App,希望未來能夠擁有向普通人普及Lolita的能力。

“我想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知道lo,讓新人也可以在不用瞭解太多亂七八糟的知識、經驗的情況下也可以很方便地買到自己喜歡的lo裝,避免買到山(注:指山寨貨);也想讓大家更方便地買裙子、發repo,不用天天關注微博或混圈也能及時知道自己可能喜歡的裙子的情報。”

而點點給出的答案則更為樂觀,她談到不少老顧客開始支持自己的Lolita新品,“市場仍然有待發掘”;而相比劣幣驅逐良幣的擔憂,她更傾向優質產品脫穎而出的說法,畢竟,“品質是產品的核心。”

記者手記

曾幾何時,電商的無門檻是機會的代名詞,由它催生出無數作坊式的中小企業,甚至解決了部分就業難題。如此小眾的Lolita行業從0發展到今天也不過十年左右的時間,這些專業或業餘的創業者和從業者們也讓我們看到中小電商的另一番風貌。

在日本與歐美,Lolita也被稱為Lolita-fashion,被承認為主流時裝的一個種類,除了線上,線下也開有實體店,緊跟隨新零售而來的體驗經濟風潮。近幾年國內也有這個趨勢,一二線城市的商圈已有Lolita實體店的現身。

若如 @破產三女神Lolita資訊 所言,“我們的目標就是真正地讓lolita文化成為主流文化所認可的一部分”,那麼在App尚未上線的情況下,在消費升級呈幻滅趨勢的今天,小眾的產業又該何去何從?曾經的高粘性客戶還會一如既往地保留忠誠度嗎?Lolita是要融入日常獲得更大的市場還是繼續獨樹一幟以保初衷,仍是無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