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克:一直被低估,智者才重视

by Rahul Warrier

卡里克:一直被低估,智者才重视

新世纪以来,曼联一直都是英超联赛的强队之一。他们在国内外赛场获胜无数,取得了大多数球队难以望其项背的成绩。但曼联的成功离不开弗格森的辛勤耕耘,弗爵爷退休后,球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滑。

弗格森的离任一下子让曼联仿佛失去了舵手一般。莫耶斯在这样的困境中挣扎不堪,自己的事业也一路走低;范加尔治下的曼联不温不火,场外新闻倒是不少;穆里尼奥尝试以有限的荣耀重燃曼联成功的欲望,但也只有卡里克看到了这一点。在见证了红魔的大风大浪之后,卡里克宣布退役,而他的退役也使得球队与弗格森治下的太平日子渐行渐远。

本世纪初,英格兰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中场,球迷们也经常激烈地谈论着谁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杰拉德是非常出色的全能型球员,兰帕德的进球效率堪比一流前锋,斯科尔斯的技术能力甚至要在他过了巅峰期后才被认识到。有着这“三座大山”,那第四个中场的地位显然会被挤压得厉害。

作为一名拖后中场,卡里克一直备受低估。他展现出来的能力不像他的同胞那样明显。他的技巧更加精妙,虽然难以一锤定音,但能更多地掌控比赛。然而控球型中场很少得到应有的赞誉,当队友们的进攻才华在球场上展露无遗之时,情况就更是如此。卡里克并不是那种气势逼人的队长,他看上去云淡风轻而又深思熟虑。而他一旦缺席,曼联在场上的水准立刻就下了一个档次。

当时很多人都奇怪为何弗格森选择了卡里克作为罗伊-基恩的替代者,要知道基恩可是那种典型的硬汉,是老特拉福德的心脏。仗义执言的基恩作为队长已经成为曼联的标志,接过他留下的队长袖标可谓接过一副沉重的担子。

卡里克相比基恩仿佛是个异类:冷静、有纪律、严谨,这些都是现代控球型中场的重要素质,也是现代足球必备的元素,但生在英国的卡里克至今仍然受到两极分化的评价。有些人认为他是被低估了的球员,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他平庸无奇。然而,卡里克在球场上为更有创造力的球员们提供支持,成为他们的后盾,在完成他的任务后便默默离开。毫无疑问,卡里克的一切已经超越了英国足球的思维定势。

卡里克出生在北泰恩塞德的沃森德市,自小就是纽卡斯尔的球迷。在浓烈的足球气氛影响下长大的他毫无疑问对这项运动热爱至极。卡里克4岁起便在沃森德少年队开始踢球,从小就和许多比他年龄大的孩子们一起训练、比赛和对抗。

或许卡里克也希望能从自己的家乡俱乐部出道,但在大名鼎鼎的西汉姆联青训学院的召唤下,他还是婉拒了当地俱乐部的邀请,前往伦敦城。对于初到雾都的卡里克来说,学院内外的生活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不要说他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进入一线队,乃至取代西汉姆联那些天才中场球员了。

在这里,卡里克的位置从中锋后撤到中场,这也成就了他未来的一番事业。尽管身体略显单薄,但在被租借到斯文登和伯明翰历练之后,他在1999-2000赛季迎来了自己的西汉姆联首秀。

2000-01赛季,卡里克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他在各项赛事中出场41次,为他的4年“铁锤帮”一线队生涯开了个好头。尽管西汉姆联于2002-03赛季降入英甲(改制前),队友们也各奔东西,卡里克还是留了下来并在2003-04赛季帮助球队杀进升级附加赛决赛,只是入选了赛季最佳阵容的他依然没能帮助球队击败水晶宫升级。

卡里克希望踢英超,但至少目前西汉姆联不能满足他了,于是他选择加盟伦敦的另一支球队托特纳姆热刺。在热刺的两个赛季见证了卡里克的稳步成长,并让弗格森注意到了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这段时间也是众人对卡里克的看法两极分化的开始。

2006年夏天,卡里克以1400万镑、当时球队历史第六的转会费加盟曼联。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巨大压力,不如说,他的到来帮助曼联度过了危机。

那年夏天,曼联的对手们纷纷补强阵容,曼联自身却显得萎靡不振。他们未能染指过去三个赛季的英超冠军,在欧洲赛场也是步履维艰。除了基恩之外,范尼也因为与弗格森关系恶化而转身前往皇马。

卡里克身前的鲁尼和C罗在2006年世界杯上臭名昭著的争端一度造成两人间的裂隙;而球队的中场在2005年11月基恩离队后便留下了一个大坑。弗格森相中了卡里克作为填补空缺的合适人选——虽然大部分人当时都没觉察到这一点——毕竟他的球风和基恩及维埃拉这样的铁腰相差太远。

作为球场上的大脑穿针引线固然重要,但更引人注目的往往是像兰帕德和杰拉德那样的B2B中场。然而同样出自西汉姆青训营的兰帕德,在技术方面却略逊卡里克一筹——要知道人们都认为兰帕德在英格兰队的出场顺位远高于后者。

遗憾的是,卡里克对英国足球而言是超前十年的球员。当时的英伦赛场正从维埃拉和基恩等“绞杀型”中场移情马克莱莱这样的纯防守型中场。尽管并没有马克莱莱那样的覆盖面和跑动能力,卡里克在铲抢方面也丝毫不虚。而一旦他展现自己后场的传球功底,很少有人能接近他的水准。哪怕英国球迷看不到,但瓜迪奥拉看得到。

布斯克茨是巴萨“梦三”和西班牙队的中场支点,也是这两个王朝的奠基石。他在后防线前控制着比赛的节奏,使得哈维和伊涅斯塔可以在前场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只有这三人同时在场上,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

瓜迪奥拉治下的巴萨阵中,布斯克茨可能是最被低估的球员,但瓜帅深知后者是他的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这样看来,他将卡里克提名为近几年所见的最佳中场之一也就合乎情理了。瓜迪奥拉认为卡里克与布斯克茨和阿隆索是同样级别的球员,他还表示,卡里克是唯一一位可以进入2011年欧冠冠军阵容的曼联球员——那支巴塞罗那在温布利和红魔上演了一场史诗级别的对决。

然而,卡里克最好的时光恰恰就在巴萨崛起之前,他不得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英格兰这个战术僵化之地对“拖后中场”的刻板概念。他的队友斯科尔斯也是一位世界级传球手,英格兰最聪明的球员之一,在他退役以后,所有人都遗憾这位“智慧大师”的离开。

卡里克的位置感和阅读比赛能力十分出众,他的长传短传功力在英格兰也是首屈一指。尽管在英超联赛效力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的技能包总是被忽视,但是在欧洲赛场,他的长处得到了各路主教练的一致褒赏,他们总是单独称赞卡里克的视野和技术鹤立鸡群。

2009年,在曼联战平国际米兰的比赛中,卡里克的控场赢得了诸多赞誉。《共和报》称赞他为“神奇卡里克(El Magnifico Carrick)”,哈维也表示卡里克是自己最喜欢的英格兰球员。但在国际赛场上,他的受重视程度依然不及双德。时至今日还有众多关于这三个中场的话题,不过这种讨论真的毫无意义,毕竟他们三人本可以成为全欧洲最攻守平衡、最有才华的中场组合。

然而,卡里克一直以来都不受英格兰主教练的重视,甚至连埃里克森和卡佩罗这样的名帅都没能“慧眼识珠”。2010年世界杯,他的出场顺位在巴里后面;2012年欧洲杯,卡里克不愿做球队的替补,霍奇森就把他踢出了大名单;2014年,卡里克依然没能登上去巴西的飞机。15年只有34次国际比赛出场属实有些寒酸,但这也证明他的实力的确遭到了轻视。

像卡里克这样的球员,或许除了传球数据外,其他数据是无法体现出他的价值的。他进球寥寥,助攻很少,铲断也不多。显然,大部分人都以一种错误的方式去衡量卡里克位置的重要性——即便当时西班牙已经席卷欧洲、登顶世界杯,人们还是经常忽视那些“无形数据”。

当然连续错过几届大赛不能怪卡里克不努力,这一切都因为他是个英格兰球员。每一次英格兰队集训,他的幻想就会破灭一次,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得不到上场机会;然而你要知道,菲尔-内维尔也得到了59次为国出战的机会。双德或者其他优秀球员当然不可能被主帅放弃,但就算双德的防守能力同样精湛,要是在他们身后加上一名拖后中场穿针引线,关于他俩能否共存的问题或许早就能得到解决。

但从另一面看,卡里克的国际比赛较少也使得他能和吉格斯一样能够更多地为曼联效力。在弗格森麾下,他是主力阵容的常客,也帮助球队在2006年以后成为洲际赛场上的一支劲旅。弗格森的得力助手奎罗斯打造了一套符合英国足球哲学的控球战术,将卡里克树立为中场核心,奠定了他不可动摇的地位。三狮之失,曼联之得。

有些人依然坚定地认为卡里克被高估,但这或许只是为了避免承认卡里克没有得到重用的事实。卡里克的确不是巨星,他在场上的作用被大多数球迷乃至一些曼联拥趸所忽视。正是因为有太多人认为他受到低估,才导致了“卡里克被高估”派的产生。虽然两派之争有点奇特,但个中缘由也是显而易见的。

卡里克在场上显得波澜不惊,处理起球来也是简单无比,看上去好像谁都能做他的工作——其实不然。卡里克就像是英国足球的异类,却被很多人评为“平庸无奇”。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他只是个还不错的英格兰中场,但曼联球迷却为他写下了一首又一首颂歌。如果你不是经年累月看他的比赛,你也就意识不到他的重要性。

但无论什么大风大浪都不会影响到卡里克。在为曼联征战的12年间,他从不在聚光灯下争宠,而是默默为球队提供着支持。在弗格森退休以后,他作为球队元老,稳定着球队的军心,避免球队陷入混乱。

卡里克也是少数完成俱乐部荣誉大满贯的英格兰球员:5次英超联赛冠军、3次联赛杯冠军、1次足总杯冠军、1次欧冠冠军、1次欧联冠军和1次世俱杯冠军。要是再加上6次社区盾冠军,那么卡里克在曼联就收获了7项荣誉,这样的成就足以回击外界的质疑。而2012-13赛季弗格森时代曼联最后一次夺得联赛冠军之时,卡里克力压范佩西获得了球员票选的联赛最佳球员称号,这也意味着他得到了同侪的一致尊重。

2008年的冠军杯之师在卡里克退役后正式全体告别曼联,弗格森治下的最后一支洲际冠军球队也就此走入了历史。这就好像所有的球员们都羽翼丰满飞向高空一般。无论如何,谦逊,奉献和成功的卡里克是所有年轻人的榜样。毫无疑问,他在退役后将会得到他应得的赞誉,但许多人只会看到他默默开启自己的教练生涯,却没有注意到球场上随之消散的才华,就像他们习惯性地忽视球员时期的卡里克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