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圳庆生&万元奖金征文:说出你的深圳故事

2018,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深圳特区迎来38岁生日。

2015年,我们第一次给深圳过生日会,用众筹形式聚集深圳民间力量,放映80年代纪录片《建设中的深圳》,感受深圳非凡的城市创业史。

2016年,面对高房价,“深圳不关门”,为新移民免费提供10间公寓;放映《野性深圳》,两个移民的对话,关注共同的生态环境。

2017年,恢复高考40年,深圳特区37岁生日会推出“知识改变命运”主题活动,并特别发布《深圳特区37年大学生白皮书》。

这一次,我们用一种特殊的距离和时间,用深圳声音和深圳文字,传承改革开放精神,接力深圳。

《第一次过深圳》

1986年夏天,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我被公司选派去香港工作。这事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还刚好砸在了自己头上。在那个时候像湖南这样的内地省份能得享此份幸运的人加起来也不超过二十来人。作为一个才工作两年,和领导关系一般,家庭普通,刚满23岁的年轻人,即便现在恐怕也不大容易得到这样的机会,因此我们不得不对那个时代和那位没有收过我半毛钱、吃过一餐饭就提名推荐我的领导心怀敬意和感激。

大约是八月的某一天,我从长沙登上了南下广州的火车。行李箱里除了刚买好还没有穿过的新西装,还有床单被褥、各类药品、外贸工具书、花瓶、窗帘,甚至包括如厕的手纸。因为领导说:香港什么都贵,能从国内带的东西尽量从国内带。于是我从头到脚地疏理了一遍需求,连屁股也没有放过。这些行李塞满了整整五六个大大的纸皮箱。我和同行的同事一人拖着三个,手脚麻利,内心喜悦地在广州换了直奔深圳罗湖口岸的大巴(那时深圳还不通火车)。

关于深圳的好印象最初来自大学时代世界经济系的刘同学,1983年他在深圳实习了一段时间,从深圳写信向我们生动地描述了这里的自由与欣欣向荣,其中还夹杂了一些对深圳女性开放的赞赏。我记得收信的同学在课间拿出这封信时旁边围满了男生,我也是其中的围观者之一,那时候我对深圳开始有了一点似乎可以触摸的亲切和好感。然而工作后的两年里一直没有机会到深圳,深圳在心里又渐渐模糊起来。

可能是第一次去香港,心情太过兴奋和激动,从广州到深圳沿途的风景和进入深圳市区后的第一印象在我的记忆中断篇了。好像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大巴就到了罗湖口岸。我身上一边斜跨着一个黑色的大得有点比例失调的背包,拖着的行李车上放着三个用胶带封得严严实实的纸皮箱,它们沉重而封闭,一如我们试图用这些纸皮箱里社会主义的国货在对岸的资本主义世界顽强生活下去的想法。

在深圳曝烈的阳光下,我匆忙而兴奋,焦灼的目光搜寻着眼前陌生的一切,大包小包的行李让我狼狈不堪,汗如雨下。这是我第一次持护照出境(那会我们去香港和出国一样),毫无经验,就像乡下人第一次进城,紧张而不安。在排错了一次队、填错了两张表之后,事情才慢慢变得顺利起来,虽然当我把护照递给边检的武警战士,他用严厉的眼神审视我时我的心跳还是毫无道理的有点加速,但真金不怕火炼,真人、真护照、公务派驻没毛病,过了。海关的检查人员可能对我的狼狈样和纸皮箱有点好奇,他要求我打开检查,我唯有用小刀划开贴得横三条竖三条的胶带,让他们看个仔细,没有古董和黄金,里面品类繁杂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日用品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他轻轻一挥手算是通过了。我手忙脚乱地将东西一件件放进去装好,盖好纸箱的封板,发现百密一疏忘了带封箱胶带,然而姜还是老的辣,长我十几岁的同事,非常淡定地从他的背包里拿出了一卷胶带。

当我们完成了所有的检查和手续,拖着沉重的行李车走出海关时,如释重负,心里莫名地轻松和兴奋起来。传说中的罗湖桥和深圳河出现在眼前,他们毫不起眼也没有任何令人赞叹之处,两岸的铁丝网仍然显示着两种制度的壁垒。来到罗湖桥的中点时我突然有了心情,想望一眼这一路匆忙都没有来得及仔细看看的深圳。透过祖国的铁丝网,深圳在八月的阳光下飞扬着从无数个工地飘起来的尘土,拔地而起新的建筑群与香港的青山形成全新的对应关系。近处是当时还有名气的侨社,远处是全国闻名一天一层楼的深圳代表—国贸大厦。一边是热闹的生机勃勃的,另一边是安静的略有犹疑的,然而热闹那一边的能量恰恰来自安静的这一边。短小精悍的罗湖桥一头连着社会主义,一头连着资本主义,一边是计划经济,一边是市场经济,而在罗湖桥上往来奔波的人们正让深圳这座城市和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演绎着春天的故事。

第一次我只是深圳的匆匆过客。那一天,在我心里,貌不惊人的罗湖桥比国贸还要高大威猛,因为一个是因,一个是果。我不曾想到,一转眼我和这个城市有了超过三十年的缘分。从东到西,在深圳日益庞大和密集的建筑群和万家灯火中我总能轻易找到自己的影子。

为深圳庆生&万元奖金征文:说出你的深圳故事

改革开放40年,深圳特区迎来了38岁生日。在与深圳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你还记得当初来深圳的理由以及初来乍到第一天的印象吗?而在后续的成长之中又有什么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呢?

让我们一起用声音、照片和文字的力量一起记录深圳,为她庆贺,也为她未来的发展接力。

2018/8/26

用深圳声音、深圳文字、深圳照片,接力深圳精神

万元大奖征集:《我来深圳第一天》征文;《我在深圳最难忘的照片》评选

面向所有的深圳人或有过深圳经历者,征集主题作文和照片,只需紧扣主题,不限字数、文体,不拘形式。评选出10名获奖作品。

奖金:第一名获得1万元奖励,其他获奖者的奖金,是获奖者来深圳的年份数字,如某获奖者1998年来深圳,则奖金为1998元。

参与方式:添加楼校长微信(lou_xz),将文字与图片发送至微信即可。

举办时间:2018年8月26日(周日)晚17:00——19:00

举办地点:深圳中心书城大台阶

活动内容:1、倾听深圳的声音;2、征文颁奖及朗诵;3、主题蛋糕分享。

为深圳庆生&万元奖金征文:说出你的深圳故事

发起单位:深圳公众楼市研究院、深圳国民纪录影视、深圳市振兴陕西促进会、买房之前、乐领、精优教育、新主创、深圳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