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斷腕,京東的戰略布局,當年劉強東拒絕支付寶是對還是錯?

報告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網絡零售市場佔比榜單顯示:天貓排名第一,佔50.2%份額;京東名列第二,佔據24.5%的份額;唯品會位於第三,佔6.5的份額;蘇寧易購排名第四,佔5.4%的市場份額;國美在線位列第五,佔4.1%的份額;其他平臺包括1號店、亞馬遜中國、噹噹、聚美優品等B2C平臺佔據整個市場的9.3%份額。從數據上來講,當今中國在電子商務最大的企業,第一個是阿里巴巴,第二個是京東,其次才是其他的平臺。可以說是現在的京東是穩居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的老二位置。京東得到現在的市場地位與京東的掌門人劉強東的戰略佈局是分不開的。說到這裡,想起當年京東拒絕支付寶支付京東相關的商品的決定是對還是錯呢?小編不才,根據自己觀點來剖析,不足之處請各位多多見諒。

壯士斷腕,京東的戰略佈局,當年劉強東拒絕支付寶是對還是錯?

劉強東

觀點之一:劉強東拒絕支付寶支付京東相關商品的決定是正確的,雖然有點壯士斷腕之舉,從短期來說,可能損失交易額,損失用戶,但是從長遠角度來說,無疑是最正確的決定。

2011年,劉強東拒絕支付寶在京東商城的使用。當時可能使很多人大吃一驚,也讓很多的人不滿。可以說是對京東來說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用戶人群。當時天貓的市場份額都比京東大得多,而且當時整個阿里集團的體量比京東大得多,可以說,京東當時無論對阿里集團,還是對應天貓來說,都小得多。而且當時的第三方支付市場,支付寶穩居市場份額第一,財富通的影響力還遠遠沒有現在的微信支付這麼大。可以這樣說吧,當時在電子商務購物的消費者普遍都認可支付寶,也習慣性的用支付寶來支付商品。京東當時宣佈脫離支付寶,表面上說是支付寶的手續費太貴,表面來說,對京東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是呢,從長遠的來說,是有利的,而且是非常有利的。無論是對整個京東金融,還是京東集團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壯士斷腕,京東的戰略佈局,當年劉強東拒絕支付寶是對還是錯?

京東

觀點之二:電商的數據之爭不光光是用戶體驗之爭,更重要的是數據之爭。數據是一個公司的核心,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電子商務公司。公司的核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最安全、最重要的事情。

支付數據表面上來說與商品、與物流、與用戶體驗關係不大,其實呢,它們的關聯是非常緊密。從支付數據中可以分析出用戶的習慣,用戶的人群,用戶區域,用戶支付金額等都非常相關,從這些數據,不光光能分析出用戶,分析出消費人群,同樣也能分析出掌握這些數據公司的整體情況。

在京東支持支付寶支付時,相信阿里集團絕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去分析京東的數據。開始的時候,劉強東可能沒有在意,但是時間越來越長,京東越來越發展。再加上可能有人指點劉強東,這一巨大的隱患時。劉強東經過反覆的思考斟酌,才決定壯士斷腕。畢竟一時的損害,可以換來大局。一時損傷不足為懼,真正的把數據核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關鍵的。這也是後來,劉強東越來越挺直腰桿對抗天貓的因素之一。

壯士斷腕,京東的戰略佈局,當年劉強東拒絕支付寶是對還是錯?

支付寶

觀點之三:自己的命脈自己做主,自己的核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好。千萬不要有依賴思想,產生依賴,可能會因一時之惰而帶來巨大的隱患。

雖然在當時京東的技術和體量遠遠對抗不了天貓,對抗不了阿里。但是京東還是下定決心來做自己的金融,來做自己的支付體系。這無疑是比較正確的處理方式之一。如果當時劉強東不狠下心來做自己的金融體系,那麼,京東就不可能是現在的京東,而且極有可能保不住第二的位置,甚至會淪為阿里的附庸。想想當時李國慶的當當網,現在成什麼樣子就應該清楚成為附庸的下場和結局。

劉強東雖然不是戰略高手,也不是一線的戰略大師。但是劉強東有足夠的眼光,膽量和佈局。他非常知道京東需要什麼,京東該怎麼走才是最好的,對京東最有利的。所以當時,在2011年,京東果斷的拒絕支付寶,成立自己的金融體系。正式因為了,京東有這一果斷的決定,才有現在真正的京東的集團。

京東當年拒絕支付寶是正確的麼? (單選)
0
0%
正確
0
0%
不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