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里記述的《楊家將》是編的,這部書里記的都是歷史真實人物

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的楊家將故事發生在人傑地靈的晉陽大地。故事以北宋前期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等人為原型加以演義,講述了楊家四代人喋血沙場、捨身報國的感人事蹟。他們鬚眉巾幗、滿門豪氣的英雄氣概千百年來廣為稱頌。 這些故事中有些是有史可查的,康熙版《保德州志》中就記述了楊門虎將的一些史實:

折 太 君

小說裡記述的《楊家將》是編的,這部書裡記的都是歷史真實人物

《保德州志》中記載:楊業的妻子是府州折德扆之女,人稱太君。性警敏,嘗佐業立戰功,上疏替丈夫鳴冤,死葬折窩村。

折氏家族的遠祖是鮮卑族的一支,唐武德初遷居今陝西省府谷縣,經五代至宋末歷500 餘年。這個家族是武職之家,子弟們大多弓馬嫻熟,為抵禦外族進攻、保衛封建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遷入府谷的老始祖叫折華,二世祖折宗本,曾任振武軍(今內蒙和林格爾縣)所隸五鎮都知兵馬使,是折家事業奠基者。三世祖折嗣倫,為晉王李克用部下,封上柱國任麟州刺史。四世祖折從阮,為府州刺史。折從阮之子折德扆,官至永安軍節度使。折德扆長子折御勳,權知府州事並領本州團練使,後為泰寧軍節度使。次子折御卿,先後任知府州,永安軍節度使、麟州兵馬都總管、銀、夏、府、綏都巡檢使。

折太君是折德扆的女兒,楊業的妻子。太君是一種稱呼,不是本名,折太君叫什麼名字,不見史載。民間故事、演義和戲劇中稱為折賽花,1994年出版的《府谷縣志》延用了這一說法。

《保德州志》說折太君是府州折氏,又說是宋永安軍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扆女。二者並不矛盾,籍貫所指都是今府谷縣。

折太君性警敏是說她天資聰明,看問題敏銳,辦事敏捷。她幫助楊業立了許多戰功,甚至親自上陣。楊業犧牲後,她又上疏皇帝為丈夫鳴冤,使其冤情得以詔雪,陷害者也受到制裁。折太君死後,埋葬在城南距保德20公里的折窩村。

因為村名變遷,現在保德沒有折窩村,只有個石塘村符合方向、里程這兩個條件。我就是石塘村人,這事倒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石塘村對面的山谷中段有一塊小窊地叫柏壝灣,這裡確實有個大墓葬。清末民初發洪水,沖走了大墓中的許多陪葬品。1944年大生產運動中這塊墓地被開墾,又有人揀到了銅筷子。2009年盜墓賊還在那裡挖掘出一些寶貝。可見這個墓不是一般平民百姓的墓。那麼墓主人是誰呢?有村民說墓主人是桃花女,但桃花女是《大明奇俠傳》中的故事人物,不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柏壝灣的墓主人不可能是桃花女。但傳遞了一個信息:墓主人是個女性。是否為折太君,也無從考證。如果墓主人確實是折太君,那麼“石塘”這個村名,很可能是由“折堂”轉音而來。而她埋葬在這裡的原因,我推測有以下幾點:

楊業被契丹俘虜,絕食而死,屍骨未回,難以合葬,所以只好擇地單葬。從地理位置看,保德是個州,政治地位比較高,距離她的孃家府谷、婆家河曲都不遠,是個理想的地方;而石塘村地處保德腹地,是保德南北、東西大路的結合部,交通便利。從風水角度講,柏壝塄是條龍脈,坐南向北屬於坤方,埋葬一個女性,是最佳選擇。

小說裡記述的《楊家將》是編的,這部書裡記的都是歷史真實人物

楊 延 昭

小說裡記述的《楊家將》是編的,這部書裡記的都是歷史真實人物

楊延昭原名楊延郎,宋真宗時避趙延郎諱改名延昭。人稱六郎。為什麼稱作六郎?有兩種解釋:一是在兄弟中排行居“老六”;二是將延昭比喻為“南斗六星”, 南斗六星俗稱“南斗六郎”。

關於延昭在兄弟中的排行有多種說法:一說為延平、延定、延光、延輝、延德、延郎、延興、延玉(見張雲平著《楊家將史畫》)。這裡延郎位居“老六”;一說為延郎、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延彬(見《府谷縣志》)。這裡延郎位居“老大”。從以上兩說法看出,楊業的兒子們雖然名字有別,但延郎卻是一致的。

楊延昭是楊家將的第二代名將,年輕時代,隨父把守晉北三關,即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到自己獨擋一面的時候,威鎮河北三關,即瓦橋頭、溢津關、高陽關。曾任景州知州、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緣邊都巡檢使。一生打了許多勝仗,多次被宋真宗召見,民間尊他為神,關於他的故事早已編成戲曲家喻戶曉。

楊文廣和慕容氏

小說裡記述的《楊家將》是編的,這部書裡記的都是歷史真實人物

在小說和戲劇中,楊文廣是楊宗保(楊家將的第三代傳人)和穆桂英的兒子。但《保德州志》說,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兒子,《宋史》中也有印證:楊文廣是楊延昭的第三子,他一生征戰30多年,先是南下廣西,又赴西北甘肅,最後鎮守河北前線,戰功不及乃祖乃父,但官職卻高於前輩,最高官職為步軍都虞侯。他的妻子是保德慕塔村(今牧塔)的慕容氏。學者衛聚賢認為穆桂英是慕容的轉音。那麼穆桂英就是楊文廣的妻子,而不是母親。

《保德州志》對慕容氏著墨不多,僅僅是“雄勇善戰”,一派女將軍性格。她掛帥出征,戰場殺敵,被後世演繹出許多精彩動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