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上海關金拾圓》

民國19年關金拾圓,八張一套,有中央銀行《百圓*3,五拾*1,拾圓*3,五圓*1》

中華民國《上海關金拾圓》

關金券,本是國民黨政府專供進口關稅所使用的一種貨幣,以中央銀行名義發行。關金券圖案統一,正面為孫中山像,背面為上海海關大樓。除有一種為橫式外,其餘全部採用直型。關金劵是“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的簡稱,為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海關收稅的計算單位。關金券發行之初,正面為國父孫中山像,印有地名和“憑票即付”等字樣,背面圖樣為上海海關大樓,均為直型。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政府頒佈“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實行所謂“幣制改革”,宣佈廢除法幣和關金券,發行金圓券,並以1金圓券兌換15萬關金券的比率收兌關金券。同年11月21日停止收兌,關金券正式作廢。家裡祖傳的老錢幣,老關金券,民國時期老紙幣都是價值連成,非常珍貴,非常少見,幾乎是一輩子都很難見一件。近幾年國內外拍賣會上都有相關成交,價格都是過百萬一件,市場上都是供不應求。

中華民國《上海關金拾圓》

中國錢幣是當時商品交換的產物。形狀各異,品種眾多,創造了70多項世界之最,可以說其上印製的圖案、花紋、文字都記錄著歷史,是一個國家歷史發展的縮影。業內專家表示,錢幣具有很大的收藏投資空間,但收藏時一定要注意,並非所以的錢幣都是越來越值錢,決定一枚錢幣收藏價值的,最主要的還是存世量,再根據技術工藝以及幣材的質地、品相等條件來進行綜合評價,此張關金卷貳拾圓保存完整,使用痕跡明顯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及研究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