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陵”一字师

“舂陵”一字师

1968年4月,毛主席回湖南,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欧阳海灌区水利枢纽工程指挥长华国锋向毛主席汇报欧阳海灌区建设情况。

当华国锋汇报春陵江的有关情况时,把“春陵”说成了“春陵”。毛主席没听明白,就反问了一句。

于是,华国锋用茶水在桌子上写下了“春陵江”三个字。他这才明白,是华国锋读错了音。

毛主席笑了笑,对华国锋说,春陵江的“春”不是“春”,读Tchong,下面的“日”是要开口的。

接着,擅于借古鉴今的毛泽东,便跟华国锋讲起了春陵江得名的由来以及与“春陵”相关的故事,并即兴背诵“王已分封受汉恩,长沙终不及中原。

后来争得三分气,已是东都六代孙”的古诗。这首古诗说的就是汉代分封于常宁的首位春陵侯刘发和他的六世孙刘秀,刘秀曾率八千“春陵子弟”推翻了外戚王莽,成为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

华国锋心怀感激,此后多次提到毛主席纠正“春”字,使得这个故事广为人知。

“春”与“春”差得远了,下面的日字“不开口”,也就没有春陵侯,春陵江变得不知所云。

至今,仍有许多地名因口误、笔误以讹传讹而更名,由此割断了地名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

如:郴州北湖公园对面的刘仙岭曾被误为“流星岭”;龙女温泉的陷池塘曾被更名“仙池塘”当然,这些错误都被我们的地名主管部门一一纠正。

216年4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指出,地名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承载着千百年来乡民的精神寄托,胡乱改名字,就会失去原有的文化韵味,不仅使远方的游子无处寄放乡愁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也造成极大混乱。对此,一个“春”字、两任国家领导人的故事早已告诉我们:对待地名,有错必纠,对历史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