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增城将有一系列大动作,事关农村人居环境!

定了!增城将有一系列大动作,事关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离不开美丽乡村的

建设基础

我区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

点线面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多措并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

全面美化村容村貌

定了!增城将有一系列大动作,事关农村人居环境!

目前,我区已完成了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同时完成了207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的愿望,有了清晰的落实蓝图。

定了!增城将有一系列大动作,事关农村人居环境!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

收运处理机制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消费方式转变

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日益增多

我区制定了2018年工作要点

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机制

1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制度。

要求各镇街明确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建有专门的垃圾分类督导队伍,负责指导和督促社区(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各自然村至少建有一个垃圾分类宣传栏,配备一个垃圾分类收集点,设有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目前,全区农村已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收运模式,每个自然村至少配备一名保洁员。

2完善农村环卫设施设备。

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及处理设施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在荔城、增江、朱村、永宁、新塘、石滩、中新、仙村等镇街布局9个压缩转运站,目前选址已确定,6个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毕。

3规范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建立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餐厨垃圾运至棠厦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派潭镇餐厨垃圾由派潭镇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中心发酵成有机肥料),其他垃圾运送至广州市第六资源热电厂焚烧处理,大件家私和低值可回收物由供销社系统回收,生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统一集中后运送至广州市城管委指定的废物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理。同时,在全区确定13条垃圾运输线路,要求各镇街必须严格按照线路进行生活垃圾运输工作。

4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力度。

每月定期组织各镇街开展宣传活动,通过选取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宣传方式,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

定了!增城将有一系列大动作,事关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内实现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设施全覆盖

妥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优化农村水生态

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另一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区注重建管并重

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实现“水清、地洁、环境美”

1今年底实现设施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资金约6.59亿元,先后完成了24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铺设污水管道约1087.31公里,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659座,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为90%,服务人口达78.65万人;剩余27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于今年9月底完成。至今年底,我区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2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手段。

主要是通过完善每家每户的污水管道建设,将污水集中至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对于靠近市政管网的49个近郊村,区采用接驳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方式进行处理;对于远离市政管网的235个远郊村,原则上则新建污水处理站点就地分散处理。

3“因地制宜”分散处理。

根据各村实际,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村集中建设1至2个处理站点,人口分散的村则根据村民聚居情况建设多个站点,所采用的技术工艺也有所不同。主要的技术工艺包括“厌氧水解技术”“厌氧水解+人工湿地技术”和“厌氧水解+MBR一体化膜工艺”等。

4稳步实施治水三年行动计划。

坚持“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五字治水方针,以流域为体系,河涌为单位,进一步加强污水源头治理、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短板,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定了!增城将有一系列大动作,事关农村人居环境!

多措并举打造

宜居宜业特色村庄

近年来,我区始终十分重视

农村的发展建设

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

名镇名村等

1打造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村庄。

我区派潭镇获得全国第三批美丽宜居小镇称号,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镇;仙村镇西南村、增江街西山村、朱村街丹邱村等21个村获得广东省宜居村庄称号;派潭镇及荔城街莲塘村、永宁街郭村等11个镇、村获得“广州名镇”及“广州名村”称号。

2营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环境。

我区创造性实施农村“五场”(建筑材料堆放场、禽畜圈养场、垃圾堆放场、农产品摆卖场和停车场)建设,改变以往无序、混乱的局面,使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得到统一集中管理。

3满足农村交通需求。

我区提高村道建设标准,加强农村客运管理,进一步完善公交服务。

4进一步提升农村绿化景观,绿化美化村庄环境。

我区实施“一路、一园、一林”绿化工程,在城市绿地、镇街乡村公园、绿道沿线等种植观赏性开花乔木。同时,我区充分利用村前村后一些空地、卫生死角,改造建设1000个以上红花绿树、鸟语花香的公园、花园,大力营造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

5全域推进“厕所革命”。

通过新建、改造实现公共厕所提标升级,努力实现公厕建设标准化、设施智能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精细化。

6打造增城特色乡村群。

重点选取具有山水田园特色、岭南水乡特色的2个乡村群,着力打造具有增城特色的乡村群,带动我区乡村集群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